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家园,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家园,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我们告别了家园,有时丢失了家园,于是又去寻找家园……
请以“寻找家园”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首先应理解“家园”的含义。家园,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从这样的角度入手,就不难找到立意的方向。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对材料的分析,文章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立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丰富的精神世界;对生活环境的忧虑;等等。
范文展示
寻找家园
◆李玉民
家园是一个港湾,是梦启程的地方,也是迎接我们疲惫身躯的地方。家园是一个充满乡音的地方,也是一个满载儿时美好回忆的地方。但是,农民工子女该到哪里寻找自己的家园呢?
是在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中的某个棚户区?还是在某个偏远的小山村?不,都不是。(以设问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工子女尴尬的身份特征。【设问修辞】)农民工的子女出生在城市,没回过自己的家乡,正是因为这个尴尬的身份,他们不被农村也不被城市接受。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被城市孩子当作农民工第二代而被歧视。他们回到家乡又被当作外乡人,融不进家乡小伙伴的圈子。所以带着身份的疑问,他们踏上寻根之旅,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他们来到父亲工作的工地,莫非这里是自己的家园?这本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游乐场所啊,现在却看见父亲戴着安全帽在烈日下搭着手脚架。汗水浸透了父亲的衣裳,豆大的汗珠从父亲脸上滚落下来。包工头此时还咒骂着:“快点!一群蠢货。”他们仰视站在手脚架上的父亲,却感到原本山一般的父亲而今越发佝偻,原本坚毅的神情被包工头的咒骂消磨得低眉顺眼。这还是他们的父亲吗?父亲应该是城市的建造者,为什么卑微得如草芥般任人驱使呢?没有尊严的地方,怎会是自己的家园?他们的眼圈有点红。
他们来到母亲卖菜的菜市场,莫非这里是自己的家园?小时候他们也曾帮妈妈看过摊,送过饭。这时,一个跋扈的主妇强迫妈妈把白菜卖便宜点。妈妈陪着笑脸说:“真的不行,这已经是批发价了。”那女人白了妈妈一眼,扔下白菜和一句话:“我还不买了呢,乡巴佬!”妈妈没理那女人,埋头整理菜摊。“城管来了!”这时,一声大喊,妈妈吓得赶快收拾菜摊,跟随小贩一块跑。妈妈的菜掉了一地,但总算还保住一些。可惜那些菜一定卖不出去了,只能当作他们家今天的晚餐。没有温情的地方,怎会是自己的家园?他们极力忍住眼中的泪水,但总感觉喉咙发紧。
他们回到位于棚户区的家,莫非这里是自己的家园?刚躺到那张“吱吱呀呀”作响的床上,就听到窗外一阵喧闹。他们掀开窗户纸,看到几个拿着公文包的人粗鲁地呵斥道:“今天就得搬,否则明天有你们好受的。别怪我们不客气。哼!”(通过执法者的话,刻画出他们粗鲁蛮横的样子,揭示了农民工恶劣的生存环境。【语言描写】)说完,那些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可鉴的人跳上黑色小车,小车疾驰而去,仿佛一刻也不愿多待。汽车经过他们家的时候,他们的房子也随着坑坑洼洼的泥土路颤抖起来。望着汽车远去扬起的灰尘,他们再也忍不住,放声地大哭起来。不能安稳居住的地方,怎会是自己的家园?
他们梦想着有一个家园:那里父亲可以不会因建筑工人的身份而被瞧不起,甚至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那里母亲可以不用和城管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能安定地做小生意;那里有一个属于爸爸妈妈和自己的房子,不用遭受“野蛮差遣”。他们还奢望,有一个家园,小伙伴能平等学习,和睦相处,不管他们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
他们还在不停地寻找,寻找梦中的家园。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能寻找到那个美好、和谐的家园。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主题深刻:文章紧紧抓住了“家园”两个字,详细描写农民工的现实生活状态,真切地表现了他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主题深刻鲜明,具有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2)素材典型:作者选取农民工工作生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建筑工地、菜市场和他们居住的棚户区,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意义。
寻找精神的故园
◆单 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茫然伫立在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将“声音”比喻成“让‘我’颤抖不止”的寒风,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寻找时的苦闷与彷徨。【比喻修辞】)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风尘仆仆,九年周游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但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于是后世记住了你屹立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通过描写如霜的两鬓,写出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外貌描写】)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拖住了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炯炯的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那沧桑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是国破山河在的破败,我看见你疲惫了。满树红枫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的自沉“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连同故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元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一池碧水,我想问,王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我仍茫然伫立在那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富,但我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你们的灵魂因寻找而高贵,而永垂不朽。
我们依然在寻找。然而即便寻得的只是精神故园的尘土,我们也敢于耗尽我们的一生。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结构严谨:本文结构严谨。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以“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的句式,领起并列的三个部分,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2)主题深刻:本文运用孔子、杜甫、王国维三个例子,借以表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的主题,让自己从中获得人生前行的动力,此处可以看出作者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思想认识的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