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儿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以“负重与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提示语“行船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对前面的材料进行了总结。而“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儿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则给考生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同时要抓住“负重”的不同层面,可以分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是生存负重、生活负重,二是精神负重、灵魂负重。这里的“负重”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责任,还可以是某种使命的承担等。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人有压力才能过得更充实,人因负重而有了生命的厚度,负重的生命才有价值,等等。
范文展示
生命之重
我曾为一棵树而感动,一棵普通却不平凡的榕树。
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山上,我见到了这棵树,它满目葱茏,树冠极大,触地的枝桠又插入地下成为新的根系。我如何来形容它的粗壮呢?枝桠横斜,人已经不能亲近它。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限,就用自己的枝干造了一座宫殿,更造就了一种磅礴浩大的气势。它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因为它的树冠太大。可是如此重负却没有让它低下头颅,它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辉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榕树写得具有了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榕树承受重负却不屈服的精神。【拟人修辞】)
正在我惊叹之时,当地的向导捡起一枚石子,用力向树冠投去。霎时间,鸟儿的惊叫声此起彼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鸟儿从树冠中惊起,我甚至能感觉到鸟儿扑棱翅膀所扇起的风。这棵树竟是这么多鸟儿的家,它在承受自身之重之外,还包容了如此多的鸟儿!
然而我想,这棵树是幸福的,它承受了生命之重,便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
负重的生命是如此有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将社会的黑暗比喻成“一块巨大的石头”,形象地揭示出巴金老人承受的巨大压力。【比喻修辞】)他弯曲的背屈向深重的地母,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来。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
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或许今天我们会怨恨身上所负的担子太重,有时甚至会因重压和挫折而心力交瘁。然而回首所走过的路,你就会明白负重带给我们的一切。
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厚重。
我将那棵榕树的照片放在案头,那巨大的树冠连同盎然的生机久久留在我的心。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构思巧妙:在文章的整体构思上,作者采用了由“物”及“人”的思路。由榕树背负巨大的树冠却能创造出一番辉煌,写到人生同样如此。前后内容相互映衬,共同表现了“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厚重”的主题。
(2)过渡自然:文章的段落之间巧妙地运用过渡句,使前后衔接紧密。比如“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的过渡句将上下文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在“树”的层面上,当地向导的一枚石子砸出了一番新的天地,巧妙地将“承受自身生命之重”升华至“承受万物生灵之重”。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南开大学2012级学生王晓鹏说:
想象是一种很重要的创造性能力。我在想象的时候一般都会大胆打开思路,自由想象,不受常规思维的约束,否则很容易使文章落入俗套。
背起生命的重量
◆刘 震
人,难免一死。有人的死,轻于鸿毛,还遗臭万年;有人的死,重于泰山,更留香百世。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后者身上有着生命的重量。(运用对比修辞,对比两种人死的不同意义,揭示了背负生命重量的价值。【对比修辞】)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就开始背起生命的重量。先是父母亲人之爱,到朋友同学之情,到夫妻伴侣之爱,到儿女养育之责,到子孙后从之敬;其次是社会之责,最重的是国家社稷之责。
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对父母孝敬,对儿女养育的责任之心都缺乏的话,这个人的生命将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人之所以能立足人世,都是依靠着这生命的重量。
为人处世如此,一个国家的兴亡,更需要一些能背起这样重任的人。我们的开国元帅朱德,身为元帅,国务繁忙,还能亲自给老母亲洗尿裤,有如此之孝的元帅,新中国还没有希望吗?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个身材矮小,却能肩负着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老人,他的死不比泰山还重吗?他肩负的可是整个民族的发展重量呀。
不说别的,能背得起身边最小的重量的人,就可以背起他自己的生命。一个锅炉厂的员工,每天下班后都会认真地检查一下机器,看有没有坏损,气罐有没有泄漏。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生命的负责。当他背负起自己生命的重量时,也同时背负起了更多人的生命重量。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之重都背负不起的话,那还指望他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呢?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犯被捕之后说:“反正活着也没意思,再多杀几个人又算什么呢?”这样的人,死了还留臭,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千夫所指的卖国贼——汪精卫。一个人连国家都出卖了,他还有什么不能出卖的呢?(通过反问,强调了一个连国家都敢出卖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了。【反问修辞】)自己最终还不是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生命的重量,很重,它可以包括整个国家、民族;生命的重量也可以很轻,它只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
背起生命的重量,脚步会因此而变得更踏实;背起生命的重量,信念会变得更坚定;背起生命的重量,生命就更有意义。一个能背得起生命重量的人,在困难面前不会轻易退缩;在利诱面前不会移动心志,在暴力面前不会屈服。拥有这样的人的家庭不会被人轻视,拥有这样的人的民族不会弱小,拥有这样民族的国家又怎能不强大呢?
行动起来吧,用行动来证明,生命的重量正在肩上呢!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立意深远:文章从个人的责任写起,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能背负起生命的重量。作者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由个人到民族、国家:能背负生命重量的人不会屈服,民族、国家才会更加强大。将个人、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立意深远,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沉思。
(2)选材丰富:文章不但通过“父母之爱、儿女之责……一个锅炉工的工作”这些生活常见的道理来说明文章的观点,而且以朱德、邓小平这些革命伟人来阐述背负生命重量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以汪精卫等不担负生命重量的悲剧从反面进行阐述。角度多样,素材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雪下青松
◆李思琪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的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到了雪下青松那坚强不屈的性格,看到了青松在雪下发出的熠熠光辉。那是生命永不屈服的光辉,那是生命笑对一切的豪情气概。(一个“笑”字,将生命面对逆境时的豪迈气概表现得形象生动。【用词准确】)
人生也像雪下的青松一样,因为肩上有了重担却依然乐观面对、昂扬前进而显得异常美丽,在“人”字上面加上一横就是“大”字,也就代表了人要长大也就必须承担一些重荷。这些重荷是一些苦难,一些可能击垮我们也能锻炼我们的苦难,正因为这些负荷,我们才能无悔地交出一份完满的人生答卷。
司马迁受到惨无人道的宫刑,被关进大牢里。可即使这样,他还是承受住了生命重荷,依然执着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写成了《史记》这一千古流传的巨作,他也因此被历史铭记。
霍金几乎是全身瘫痪,可他依然顽强工作,不懈地追求探索。他承受住了生命重荷。《时间简史》和有关黑洞的研究使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躺在床上,却凭着惊人的毅力著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自己承受住了生命重荷,还鼓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克服困难,追求理想。
史铁生双腿残疾,却依然顽强地奋斗,克服无数困难,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生命重担没有压倒他,却帮助他更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没经历过逆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承担生命重荷却依然不停地前进的人才最值得尊敬。
没有了大山的阻挡,江河就失去了曲折回环的美丽;没有与风雨的相互搏击,雄鹰也就练就不了一双坚实的翅膀;没有了悬崖的存在,瀑布也就失去了展现“银河落九天”的壮丽。(以排比修辞,揭示了自然因逆境而更加美丽的道理,暗示了重荷对人生的重要性。【排比修辞】)人生也正因为有了重荷,才更加显出它的美丽和坚韧。
在都灵冬奥运上,张丹在比赛中不小心从空中摔下,膝盖处受了很重的伤,可她在赛场边稍待了一会儿之后,就重新上场,并依靠接下来的良好表现为我国夺得了一枚银牌。当时,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不仅为她出色的表演,更为她顽强的精神所折服。
大雪的压迫没有使青松屈服,我们也更不会被生命重荷所压倒。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材料丰富:文章为了说明重荷对人生的重要性,列举了司马迁、霍金、奥斯特洛夫斯基、史铁生等在苦难重压中奋起的例子,范围涉及古今中外,多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语言形象:本文虽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但是作者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引用“大雪压青松……”通过傲雪的青松与人生类比,形象地揭示了人生因为苦难而更加美丽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