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生命的格调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生命的格调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以“生命的格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名师解析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生命的格调”,从语词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等。范文展示生命的格调◆刘淼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情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生命的格调”,从语词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等。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对材料的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立意:可以扣紧什么是“生命的格调”展开议论,也可以阐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可以有什么样的格调。

范文展示

生命的格调

◆刘 淼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天地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月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在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我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朵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把庄子比喻成“莲花”和“丝竹之声”,形象地揭示了庄子宁静淡远的出世态度和生命格调。【比喻修辞】)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散。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守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情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他们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种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世俗中保持一颗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如果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难道非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自我?(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点出了在喧嚣的世俗中需要保持淡泊的心,揭示了淡泊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反问修辞】)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立意巧妙:作者抓住了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将“寂静”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观点“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展示了二者身上的“寂静”,揭示了他们“淡泊”的生命状态。

(2)意蕴深厚:文章不但选用了庄子、陶渊明两个经典文化名人来揭示生命格调的内涵,而且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议论、描写、抒情融为一体,使文章的语言意蕴深厚而富有感染力。

冰山雪莲

◆习 习

朵朵雪莲怒放在猎猎寒风中,脚下是彻骨的严寒,头顶是阴晦的天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了雪莲生存环境的恶劣,反衬出它乐观的生命格调【环境描写】)然而,风霜雨雪中,它心灵的天空,充满了坦然与执着,仍能够溢一股清香,撒一份清纯给自然。

亮丽、纯洁的冰山雪莲,映现出一个古老而真实的故事:

一个古老的山村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像所有洋溢着青春热情的青少年一样,他们十分讨人喜爱。但是兄弟俩却不那么老实,骨子里有股野性使他们犯了一个不能再大的错误:偷了村里人的羊。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阴风呼呼地叫着,哥俩被人五花大绑地推至祖宗祠堂前,接受祖传的惩罚——在额头上打上ST(Sheep Thief偷羊贼)的烙印,耻辱的“标签”将伴随着他们度过一生。

背负这沉重的标签,弟弟羞愧难当,次日清晨,村头的一条小河中便浮起了一具灰暗的尸体。

哥哥却放下了内心的重负,坦然地面对了残酷的现实。他开始辛勤耕耘,热心地帮助别人,尽管遭到了无数次的拒绝和歧视,但他无言地接受了,并且仍面带微笑。别人一有困难就出面帮助,仿佛天生是为了别人而活的一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村里人被小伙子那颗滚烫的热心、执着的奉献、开阔的胸襟深深打动了。从此,大家又信任他,接受他了。

几十年后,几个外地游客见到村边有个带“ST”标签的老人,慈祥地坐在那里。所有的村里人经过老人身旁时,都会停下脚步,表达他们的敬意,深深地向老人鞠躬。孩子们会停止玩耍,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通过描写村民的动作,表现了他们对老人的尊重,揭示了老人圣洁的品质。【动作描写】)游客好奇,问当地人老人额头的标记是什么意思。有人答曰:“圣徒。”(圣徒saint缩写也是ST),游人顿时起敬。

冰山的雪莲之所以美丽,因为它凌寒开放的坦然与执着;老人之所以值得敬仰,因为他笑迎冷漠、热心助人的大度与热诚。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2010级学生马悦说:

积累名人名言、诗词佳句是我的爱好,因为名言一般言简意赅、表意深刻、充满哲理,写作时恰当引用一些名言和诗词佳句可以使自己的说法更具权威性,也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就不会展现彩虹的娇姿。漫漫人生之路,多的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坎坷曲折犹如冰山,寒冷彻骨,好比雪压,使人内心备受摧残。人生的“雪莲”能否绽放,关键在于面对冰冻雪压的无情“标签”,有没有冰川雪莲立于寒风峭壁,迎受冰雪磨难的那份坦然与执着。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形象鲜明:文章塑造了一个鲜明的“雪莲”的形象,以雪莲不畏风霜雪雨的品格来比喻坦然面对生活的格调,通过“冰山雪莲”迎风傲雪独立寒冬,仍能够溢一股清香,撒一份清纯给自然,来揭示了坦然面对残酷的现实,也会让生命的格调变得芬芳这一主题。

(2)主题深刻:文章通过一个额头被烙上“ST”的青年做人的尊严被毁灭,却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修炼成村民仰慕的“圣徒”的故事,并将故事人物与雪莲的形象相互映衬,揭示了无论身处何境,只要笑对人生,都能化为人间亮丽、纯洁的“冰山雪莲”道理。主题深刻,给读者带来深深的启迪。

生命的格调

◆刘 迎

王小波曾多次在他的杂文中调戏“格调”二字。他说他的《黄金时代》之所以迟迟无法出版,是受“格调”二字的影响。不少老学究批评他的小说格调甚低。那些人的意思就是说《黄金时代》这本书内容太“黄”,格调太低,理应全面封杀。

然而,就是这本所谓的“黄书”,在美国还拿了奖哩。人家不说它格调低而说它的价值高,这是为着哪般?

还是格调。生命认知之格调。

可为什么我们眼里格调低下的东西,到了西洋人那儿就不低了呢?(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设问修辞】)

还是拿《黄金时代》来说吧。用东方传统价值观来说,这本书确实有点黄。“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大忌,《黄金时代》犯忌颇深,因而不被认同。然而,“性”是否可归类为“人性”中的一部分呢?“性”不被认同,“性”所反映的“人性”呢?

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性是一直被压制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极权社会,它的文化体系早被“专制”二字统治了。在这种奴性极强的文化中,人性不但被压抑,这种压抑的行为还被冠以“存天理,灭人欲”的大高帽。试问,这类文化培育出来的奴才,是“人”吗?

其实,孔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忌惮儒生的个性。可为什么到了汉武帝,儒学就成了专制主义的帮凶呢?这其实要谢谢汉武帝。他把儒家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思想都给革除了,剩下的被董仲舒加以改造,那个活生生的孔子变成了一个板着面孔的圣人,大得传承。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东方文化中,过分强调个性,突出个性魅力而不去歌颂统治者宣扬的有专制色彩的真善美的,就是格调低下。你看那会儿《红楼梦》才写完时的遭遇就知道了。

而正是被近代学究斥之为不懂人伦、无视纲常的西方人文价值体系,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把人放在第一位,歌颂人性的真善美。我没有研究过西方的书评,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格调低下一说。但我敢打包票,人性的组成之一“性”,只要不被写成真正的黄色小说,是能够被现代西方社会正确认识的。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价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2011级学生江煜说:值的高低不在其格调,而在其内涵。这想必不是什么歪理吧?(通过反问修辞手法,强调了一部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在其内涵,而不在于格调。【反问修辞】)

我在考场上构思作文的时候,就算时间再紧张,我也会仔细审题,然后尽量找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我相信,独特的立意,会为我的文章增色。

格调二字可以贯穿生命的始终。而对格调高低的认知足以影响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正确理解格调十分关键。而人性的价值应当是超越意识形态的。我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人性,生命的格调才会有生机,生命能成为人之生命。不是吗?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结构严谨:文章开篇运引用王小波的事例,点出了文章的话题——格调,通过对比设问,引出读者对格调的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格调在东西文化中的差异,点出了“只有正确理解人性,生命的格调才会有生机”的观点。文章以问题为导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说理巧妙:文章为了清晰地辨析观点,通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论题的提出,通过东西方对一部《黄金时代》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提出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论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同样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对比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受到不同,进而提出观点。巧妙的表达,让深刻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