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一次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材料二: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网球运动员意外地击毙了小鸟,能“双膝跪下”,是对待生命的一种方式;75岁的老人载着101岁的母亲,为了“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体现了一种对待生命的方式。结合话题“生命”,可以知道写作方向在于对生命的认识和对待生命的行为上。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对材料和话题的认识,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可以揭示生命的本质,可以探究怎样才能让生命更加有价值,或者表现对待生命的方式不同体现的人格特征不同等。
范文展示
精彩生命
◆张未然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充满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引用塞内卡的话,揭示了生命的内涵,其价值在于内容而不在于长短。【引用修辞】)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汨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敌人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通过排比修辞,列举了小草、苍松、骆驼的生命方式,揭示了困境中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排比修辞】)
生命有意义才会精彩,精彩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梵·高把一生融入了绘画,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把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焦裕禄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巴金说过:“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生命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就尽早结束它”。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重生。生命亦是如此!
让生命精彩起来!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2011级学生蔡少华说:
别忘了,关联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这种过渡方法使用时有两个“注意事项”:需过渡的段落、层次、句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关系;关联词语要用得恰当,否则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和流畅。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语言生动:文章虽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但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不但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而且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
(2)材料丰富:文章素材丰富,表达流畅。不论是引用塞内卡、巴斯德、巴金等名言警句,还是引用屈原、荆轲、文天祥等人的事迹,都是信手拈来,自然地融入到作者的抒情说理中,给人水到渠成之感,显示了作者广博的阅读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蒙 鹏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动,
等待着彼岸花……
也许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守护着生命的花开,也许那是梵·高笔下那热烈奔放的向日葵,也许那是照亮夜空一瞬的明亮的烟花……但是花儿总是在生命的彼岸!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等待着花开,等待着……(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以人的特征,静静地等待,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守护花开。【拟人修辞】)
所以,我们称之为彼岸花。
卡夫卡曾经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设计了四种结局:或隐于石中,或被遗忘,或……但是有一种结局他没有设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大地上盛开出彼岸花。当它被神鹰啄食肝脏的时候我想他的心是快乐的,生命是圆满的,因为他们听得见花开的声音!
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为了花开的那一刻。但是,我们的生命并不能够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充满传奇,用浓墨重彩的描绘,让彼岸花开满人间大地。普通人的生命是平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我们的彼岸花,因为我们同样有灵魂,即使注定了此生平淡,注定了不能够圆满,但是,当我们在跨越生命的高度时,也能让灵魂飞翔,去听花开的声音……
面对着初升的朝阳、群飞的小鸟、浩瀚无垠的大海,我们感叹生命的美好,造物主的恩德。
在搀扶着已是暮年的老人,抱着初生纯净的婴孩,在父母膝下承欢时,我也感叹人类亲情的弥足珍贵。
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携手走完人生历程的恩爱伴侣面前,我们感叹着爱情的圣洁和坚贞……
我们的灵魂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时,生命便悄悄地萌芽。花儿开在了我们的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地镌刻在心中,(一个“镌刻”,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对人间美好情感的珍视。【用词准确】)徐徐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紧紧地拨着心弦,我们一回头:爱的天使站在树枝上,看着我们心中的彼岸花盛开着……
因为花开,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生命有价值。为了生命,我们寻找爱,寻找人类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
面对生命,彼岸花开。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语言生动:作者善于调动多种表达方式来抒情说理,既有长短句的搭配,比如“在面对初升的朝阳……恩德”这样的长句,“面对生命,彼岸花开”这样的短句。文章也有整散句的结合,在错落有致的表达中,整篇文章语言生动异常。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来展示人类的美好情感,让说理变得富有诗意。
(2)形象鲜明:文章的开篇就塑造了“彼岸花”这个中心意象,以彼岸花来象征生命的绽放。在后面的说理中,处处围绕彼岸花揭示生命的价值,结尾更是以“面对生命,彼岸花开”呼应开头,点明中心。
由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生命说开去
◆林 峰
无论是《水浒传》中的“砍头如西瓜”,还是《西游记》中的“皆尽打杀之”,似乎都给人这么一种印象:中国人的生命,无论是人是妖都不那么被看重,至少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是这样。黄文炳老先生可谓倒霉之极,不过想捞个小官当当,把宋江给告了,就让人绑在柱子上像片北京烤鸭那样给人生剐了下酒。武松血溅鸳鸯楼,把人家大小十多口无论端灰的倒尿的全都砍了,更不必说《三国演义》里“斩首五千”。那是生命么?草芥都不如。(通过设问修辞,提出问题,自问自答,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生命的卑微。【设问修辞】)
我国的戏剧大师关汉卿老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不仅仅写了那位小妇人的悲剧。他为了渲染作品中窦娥的冤情,竟不顾那么多可怜的生命,让一个弱女子临刑前立下何其狠毒的誓言。咒几个昏官“头上长疮脚底流脓”也就罢了,非得又是大雪三尺又是伏旱三年。老天,得压垮多少房子饿死多少人哪!而我们却对诸多冻饿而死的生命视而不见,并且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分析这个情节是多么巧妙多么画龙点睛。
于是在国人心中,生命——主要是敌人的,无论仇敌情敌宿敌或阶级敌人——都是一钱不值的。古代、近代甚至当代都渗透着这一种思想,它似乎已深深烙在国人的思想深处,(一个“烙”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生命贱如草芥的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用词准确】)并且大多是通过艺术家的手表现出来的。远的如黄文炳,还有三国里那几千倒霉鬼,近的如《南征北战》里成片被打倒的士兵。我们在热血沸腾的同时,很容易忘记一样东西:生命!
结果理所当然地导致了大量的描绘如何戕害生命的文学作品的出现。艺术家们在“史无前例”中极尽疯狂地拿起“刀枪”刺向自己的敌人,造成了多少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夫妻离心的惨剧,我无法穷举事实。远的且不说,近的比如在“十年浩劫”期间,有多少人被非人虐待,惨死同类手中。
记得前几年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不知有多少考生写下这样的内容:临考的前不久我的父母双双过世……但我终于战胜了脆弱走进了考场。我们似乎无法苛责考生,前辈们已然为了渲染艺术效果而能让弱女子发下毒誓,现今的考生当然可以在试卷上将自己的父母送入火葬场,从而博得高分了。
珍爱生命,让我们都树立起这善良宽容的信念。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条理清晰:文章从古代的文学作品谈起,通过四大名著等作品,揭示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不尊重的现象,引出国人对生命的漠视的现状,再进一步写到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戕害生命的描写、考场中的学生漠视亲情、生命而胡言乱语,最后发出珍爱生命的呼吁。文章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流露出作者清晰的条理。
(2)观点深刻:作者认识深刻,视角犀利。从多古学文化作品中,发现了大量戕害生命的描写,从这些现象中看到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漠视。在此基础上,联想到社会当下,考生为了取得高分就可以在作文中轻易让亲人走向死亡的事例,揭示了这种恶劣传统的巨大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