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墙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墙

时间:2024-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请以“墙”这一意象为话题,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的墙,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我十分惊讶,这是第一个要求我拆墙的人。一个月前,他花重金让我为他筑一道高大的墙,以围住他那非常美丽的庭院。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中国科技大学2010级学生李春林说:常用的创新文体有:日记体式、书信体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在你的一生中,你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

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

一名学子,望着清华大学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感。”

……

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以“墙”这一意象为话题,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鼓励有创意的思想;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因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的墙,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是实体事物型话题。写这类话题作文需要抓住事物特征,明确事物作用,然后可以以之为喻体,合理联想,写人生,写社会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对材料的分析,结合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拆除心灵之墙,主动与外界沟通;拆除观念之墙,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保留墙的存在,但可以有开窗式的交流,既能保护自我,也可享受外面的风景;等等。

范文展示

墙后是玫瑰的殿堂

◆宋理峰

我始终向往着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陶渊明笔下的落英缤纷,杜甫眼中的柳暗花明,王勃梦里的落霞孤鹜,徐志摩记忆里的星辉斑斓,那就是一个开满玫瑰的殿堂。然而要寻到那样的殿堂,我得推开我的心墙。曾经有人告诉我,墙后便是玫瑰的殿堂,我在思索着要怎样推倒那堵墙。

我试着用陶渊明般的豁达去推倒那堵墙:我不需要桃李满园,我只求青藤上能挂上几个葫芦好让我做个酒壶;我不需要五谷丰登,我只求葡萄架上能结几串瘦果,好让我酿杯美酒;我不需要丝竹管弦,我只求自然给我天籁,好让我伴乐饮酒,好生逍遥自在。(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揭示了豁达的内涵。【排比修辞】)

我试着用苏轼的乐观去推倒那堵墙:虽然独自仰望,仍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于荒草芜蔓中,却能赏到满园春色;虽然涉于荒郊小道,仍有松菊相伴;虽然闲于荒园庭院,仍品雪梅暗香

我试着用李白的壮志去推倒那堵墙: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怀着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启程,用血与泪铸就厚实的身躯,以地为席,以天为被,去观赏那滚滚长江不为权贵摧眉折腰。

我试着用文天祥的满腔热情去推倒那堵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存高洁,身存正气,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有香如故。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零落,但空中仍有那道美丽的弧线。

我在尝试,我一直在尝试着推倒那堵墙,去寻一个开满玫瑰的殿堂,虽然荆棘铺满两旁。风雨中,我听见水手说,这点痛算什么;征途上,我听见拓荒者说,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困难中,我听见登山者说,因为山在那里。是呀,因为墙在那里,我要去推开它去感受一下登岸的快感,体验一下开垦的欣慰,体味一下站在云端的激动。

渐渐地,我似乎看见了,看见了那开满玫瑰的殿堂。那是解放军过雪山的坚强,那是白求恩越洋救人的真心,那是老师撑起明天的伟岸,那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是一切梦想中的渴望。

终于,我嗅到了那阵芬芳。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语言形象:作者通过直接、间接的引用,在行文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名句,并结合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构思巧妙:作者以陶渊明、苏轼、李白、文天祥等四个事例,详细揭示了四种品质,在此基础上,简洁地阐述了解放军、白求恩等的事迹,进一步拓展推开墙的内涵。构思巧妙,丰富了文章内涵。

筑墙 拆墙

◆杨 欢

我是一名建筑师,我能筑出各种各样的墙,甚至是无形的墙,只要顾客提得出要求我就筑得出墙。我每天穿梭于城市中,为需要的人们筑墙,高大的、矮小的、美丽的、密不透风的……我筑的墙总能得到顾客的赞赏,为此我很自豪。

这个城市中太多的人需要墙,其实我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墙几乎都是冰冷的,人们如此喜爱用冰冷的东西来包围住房子,包围住自己吗?

正在我思索时,一个女孩找到了我。我认识她,一个星期前,她是我的顾客。她有一个相交几年的好友,可前不久她们大吵了一架,竟闹到要绝交的地步。于是她找到我,让我在她们之间筑一面墙,她说再也不想与她的那个朋友有任何联系。于是,我用“猜忌”为她筑了墙。

对于她的再次到来,我疑惑不解,她是要再筑墙还是不满意我的作品?女孩解释道,有了这面墙后,她确实与好友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见到好友,却在冷静后越发感到后悔,怀念起好友的千般好。她请求我为她拆去那面墙。我十分惊讶,这是第一个要求我拆墙的人。带着这份震惊,我为她拆去了墙,在遗留的痕迹上涂了一层“包容”。女孩非常开心,这样像春光一样明媚的笑容竟是我筑了最美的墙也无法从顾客脸上看到的,我竟有些疑惑。(把女孩的笑容比作“春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快乐的心情。【比喻修辞】)

没想到过了几天,一个富翁找到我,他也是我曾经的顾客。一个月前,他花重金让我为他筑一道高大的墙,以围住他那非常美丽的庭院。我记得,那面墙我是用“自私”筑成的。他也要我为他拆去那面墙,他解释道原本他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到他美丽的庭院而筑墙的,但这一个月来,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美丽景色却越发让他感到无聊与空虚,所以他希望我拆去墙,让大家都可以观赏到美丽的庭院。我依样照做,这次已不再惊讶。最后,我用“分享”抹去了墙的痕迹,再次看到了明媚的笑脸。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找我拆去我曾为他们筑的墙。墙拆后,他们都流露出真心的喜悦。我也终于明白了很多,人世间,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仅凭一时的想法就筑起一道道冰冷的墙,将这些事物与情感与外界隔绝开来,是非常不明智的想法。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中国科技大学2010级学生李春林说:

常用的创新文体有:日记体式、书信体式、童话寓言体式、会议记录式、说明书式、庭审记录式等。如果我们在写作中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文体,在作文形式上创新,便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都应该拆去彼此间的墙,使自私、冷漠、猜忌减少,让和谐、包容、分享增多,这样的世界才会美好。最后,我将这座城市外的墙拆去了,在遗留的痕迹上,涂抹了一层“温暖”。这时,我也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第一人称: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将自己变成了一名建筑师,以自己的“筑墙”“拆墙”的经历,表现了对真诚交流的渴望。给读者更加真实的感受,拉近了与读者间的距离。

(2)语言形象:作者紧扣话题“墙”,将“猜忌”“自私”“冷漠”等比喻成“墙”,而将“包容”“分享”等美好情感比喻成“拆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使文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