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静”字含有安静、平静、宁静、闲静、幽静等意思。静即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存哲学。
请以“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行选定角度,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这篇以“静”为话题的作文,题目相当宽泛,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正因为题目太大,我们反而感觉“拔剑四顾心茫然”。所以抓住“静”的外延和内涵极为重要,“静”可以理解为一种心态,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通过对提示语的分析,对“静”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立意:人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宁静”才能“致远”;人生不能随波逐流,要给自己在喧闹中找一个栖居之所;等等。
范文展示
静
◆陈 珂
生命的形式很多,有人狂放于外,有人含蓄内敛,善于在静中思考。我喜欢静,因为静中蕴含着生命的博大精深,在静中你可以畅游于生命之洋。
静可以让人沉思,让人体味出生命的真谛。很多哲学家都是在静中思考出人生的意义的,可以说静是哲学思想的摇篮。神圣的《宗教论》就是在静中诞生的,那伟大的哲学家是一位彻底的孤独者。他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友情,在他发泄之后,他就归于心静,在无际的静的海洋中,他思考出了人的起源,人的意义,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在世人将要将他忘却的时候,他的《宗教论》出版了,这本书震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目光纷纷注视到那位“厌世者”的身上,识别出他的价值的权贵们纷纷来到他的处所,而他却将他们拒于门外:“只有在静中,只有在无际的孤独中,我才能思考。”(通过直接引用哲学家的话,准确地揭示出“静”的意义。【引用修辞】)这是他留给世人的话。
静可以让人摆脱心魔的困扰,让你的心归于平静。岁月不待人,物换星移,曾经的几度飞花,几度春风,曾经的樱桃再红,曾经的芭蕉再绿。很多人都在抱怨人生的变幻无常、生命的短暂,在无际的愁海中无法挣脱。其实,只要你平静下来,在静中你一定会醒悟,你一定会拥有苏轼的境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抱明月而长终。
在静中,最猛烈的力量才会爆发出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那个中国犹如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的年代,(用“死水”来比喻旧中国的社会状态,揭示其毫无生机的特点。【比喻修辞】)社会真的好“静”,几乎听不见国人呼吸的声音。可是就在那时,最迅猛的力量爆发了。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力量驱走了黑暗,带给人们光明与希望,新中国就在这种力量的带动下诞生了。在静中,中国并没有灭亡,而是以新的形象展现于世界的舞台,其实静中也蕴含着希望啊!
贝多芬在静中创造音乐之国,在静中,他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峰,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海伦在静中书写了她人生最美的篇章,让她的灵魂之光闪耀在世界的每个地方。
静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舒适,给人以希望,给生命以光辉。我怎能不喜欢静呢?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选材典型:文章引用了《宗教论》作者的故事,揭示了人只有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沉思、才能体会出生命真谛的道理。选材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结构清晰:文章围绕“静”的话题,以分论点的形式,从“静可以让人沉思”“静可以让人摆脱心魔的困扰”“在静中,最猛烈的力量才会爆发出来”等几个角度揭示了“静”的魅力,结构清晰。
只在平淡中静静地绽放
◆张星慧
静夜,独坐。泡一杯淡淡的清茶,听一曲柔柔的音乐。一任思绪从喧嚣和繁杂中走出。常常这样,留点时间给反思,留点平淡给自己。
待久了,初来之时的那份新鲜感与好奇心早已被一日日重复着的晨晖和晚霞消磨得平淡无奇。由相遇到相知,由陌生到熟悉,所有的一切都在一种平平淡淡中成为定局。是朋友的,相隔千里也有一种默契;是陌路的,就算同居一室也有不可逾越的距离。这也许就是天涯咫尺与咫尺天涯吧。生活以其平平淡淡的方式蕴含着一种哲理。于是,静下心来之时便不去在意那些虚伪,也不去刻意要求彼此坦荡。只因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谛。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生活开始告别了从容……
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没有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澄澈。一切都变得淡然、寡味。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器,没有了精卫填海的执着,没有了夸父逐日的热烈,没有了嫦娥奔月的飘逸。儿时所读的神话不再,没有了一生只走一条路的大游客徐霞客,没有了一生只写一部书的司马迁,没有了一生只种草、采草的草民李时珍……永不回头的大师不再。(反复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强调了生活不再从容。【排比修辞】)
人生的欲望太多,学历、官位、金钱、声誉……从容地生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主张。很难看到从容了,到处都是匆忙、紧张、急切。漫步于林荫小道,细细品读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愁,蓦地察觉,生活中不仅有阳光,也有悲伤;不仅有春风,也有泪水。真的,生活需要一份淡淡的从容。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陆游的忧患,岳飞的壮怀,东坡的豪迈,清照的戚愁,都需要从容地品味。泰山的石刻,黄山的怪松,华山的险峻,庐山的清秀,也需要从容地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壮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鞭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仍需要从容地细嚼。佛家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从容地面对人生,或化作一捧泥土滋养生命,或化作一缕阳光普照生灵,或化作一缕青烟装点天空。
人生佳境渐渐远至渺茫,都市万丈红尘扑面。不知茫茫人海中谁人扮我,漫漫千年后我又扮谁?只是奢望在年迈的时候,回忆起那个花季,那淡淡的从容……
今天的太阳、蓝天、白云和少时的一样,并没有什么改变。一样有绚丽的日出、和煦的春光、悠悠的白云,一样有微风细雨、落叶秋蝉,一样有沉沉落日、喃喃雁群……(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自然环境没有变化,心情却变了。【排比修辞】)然而,不一样的却是心情。无数个几乎雷同的三百多个日出远去之后,长大了的我已习惯了这份美丽,丢失了圣洁的童心。我学会了无动于衷,学会了用理性克制感情的冲动,更学会了平平淡淡面对必须面对的一切。有首歌曾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年轻的我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旅程,前方还会有无数个日子需要别无选择地面对。风雨也好,艳阳也罢,只要在曲曲折折的行程中,静守一份平淡,挥洒着一腔执着,不妄自尊大,不自欺欺人,不蜚短流长,不急功近利,“得失俱忘,望天下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那么,属于我的人生将是一道亮丽的彩虹。
诸葛亮题“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为人生之训,其实这“宁静”和“淡泊”中既有夏花之绚烂,更有秋叶之静美。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语言生动: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意。作者善于创设意境,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静夜”,独坐。泡一杯淡淡的清茶,听一曲柔柔的音乐。一任思绪从喧嚣和繁杂中走出。通过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一个静谧的意境中,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
(2)意蕴深厚:在作者的笔下,既有李白、苏轼、杜甫等文学文化名人,也融入了“得失俱忘,望天下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等名言警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
静
◆杨 光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沉默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蕴藉着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行者身静入定的内涵。【夸张修辞】)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在“静”中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将心态、精神放松。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于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甚至无名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关者;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将智者修身悟道的“静”与“火山的静”相类比,形象地揭示了“静”的力量深不可测。【类比修辞】)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立意深刻:作者通过对修行者“身静”“心静”的分析,揭示了“静”的内涵,抒发了“静”不是单纯的沉默,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的人生哲理。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2)结构严谨: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静”蕴含着力量和思想的观点,接着从“身静”“心静”“静是为了爆发”三个角度,层层递进,揭示了文章的观点。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