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对此,你或许也有一些这样的认识和经历。
请以“面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面子”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面子关乎人的尊严、荣誉,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但有些人爱要面子,是虚荣心在作怪,我们不能为了面子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为了争面子。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立意:面子反映出了人们价值观;美不只在“面子”,美更体现在心灵上;面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等。
范文展示
成也面子,败也面子
◆李东阳
打开知识的宝库,翻阅历史的华章,多少位王侯将相,多少个贤才雅士,多少绝代佳人,他们的事迹或令人扼腕而叹,或令人快然称羡。其中,多少次征战因面子而生,又有多少次巨变因面子而起。历史的变革中往往贯穿着面子,多少英雄豪俊成于面子,多少壮志男儿又败于面子。
破落的街道上,一个青年人,在一群围观的人面前,从那个面部因变态的笑而显得狰狞的人的胯下爬过。(通过描写狞笑的神态,刻画出无赖得意的样子,反衬韩信忍辱负重的性格。【神态描写】)是你——那个日后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竟然是你。胯下之辱没有让你消减人生的意志,却更加增强了你的斗志,让你终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一笔。是什么激发了你的斗志,是什么让你奋起勇上。难道曾经的羞辱没有摧垮你?你不能回答我。但你的战绩,你的成就,却在风中呜呜作响。哦!是面子成就了你的辉煌!
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在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是你——一代君权痛蚕食,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宫刑让你失去了作为大丈夫的尊严,让你每想及此,未尝不泪流满面,心如冷水刺入筋骨般冰凉。可你挺下来了,你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你的誓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得以实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光辉灿烂。(把司马迁比喻成天空中的星星,形象地揭示了他在史学上的地位。【比喻修辞】)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灿烂辉煌。死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活着却要用一生的力量去支撑,你撑了下来并成就了伟业。汉武帝夺去了你做人的面子,而你却用坚毅画出了你人生的弧线。给自己赢得了活着的尊严。也是“面子”成就了你的伟业。
历史的长河在滚滚东流,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面子不是别人送的,而是自己给的。只有你自己给自己足够的面子,你才会长久地拥有它。
然而,败于面子的豪俊也不无人在。乌江岸边,西风瑟瑟,战马嘶嘶,烟尘滚滚。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拒绝了东渡乌江,金戟一扬,血洒疆场。项王啊!是什么让你选择了死,是刘邦,还是虞姬的死?不!是你那自感无颜去见江东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级学生崔慧芬说:父老的“面子”。遥想当年,你率领江东五千子弟兵征战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是多么的令人自豪。而如今你孑然一身,你害怕,害怕自己会没有面子,所以你选择了悲壮地死。项王啊!你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乃兵家常事。啊!是面子让你魂归乌江。
承上启下是我最常用的过渡方法,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连贯统一、线索分明。不过,同学们在使用时,要注意过渡句不能太长,而且过渡句要能巧妙地连接上下文。
流水淙淙流去的是历史的年轮,却不是那真切的教训。当今社会里,有很多人为了满足心灵的面子做了整容手术,更有很多人因为要面子而不择手段。为了面子,他们开始乱用手中的权力,因为有权而有面子,办起事来得心应手。直到东窗事发,亮晶晶的手铐戴到手上时,他们才后悔是“面子”害得他们丧失了本性。其实,没有必要过分看重自己的面子。我们要正确有度地看待面子。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面子的确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要面子往往会让我们觉得没有价值,过分看重面子又往往让人难以捉摸。我们的社会也是一个面子社会,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面子,但在一些小事上,我们可以不必计较。要不,我们还是重新翻阅历史的卷章,倾听时事的倾诉,回顾历史的教训,感悟人生的真谛吧!我们不能过分地看重面子,也不能轻视我们的尊严。对面子,我们要适时有度,因为成也面子,败也面子。
名师点评例证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观点。尤其是对司马迁和项羽这两个典型材料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主题明确:文章开篇如一江春水奔来,激情澎拜,动人心弦,水到渠成地点明了观点:“成也面子,败也面子”。然后运用韩信、司马迁等事例说明观点,最后回扣总结全文,让观点更加明确。
(2)素材典型:在行文中,作者仿佛把我们拉到历史的画面之中,使用了充足的
说“面子”
“面子”者,脸面也。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引用俗语,揭示了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引用修辞】)可见中国人对“面子”一贯是看重的。
对个人而言,“面子”是一种自尊、人格的外在体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面子”就是国格,就是民族尊严。是人,就该有点“面子”。“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口“气”是什么?不就是面子吗?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为了争这口气、要这张“面子”的人还少吗?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情愿饿死首阳山,虽属愚忠,很可悲,但也是为了那张“商朝遗老”的面子;朱自清“不食嗟来之食”,面对“救济粮”拍案而起,表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骨气;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者唱戏,其高风亮节令人钦佩!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立志不靠外国专家也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这同样是为民族争口气,要这张中国人的面子!这面子要得好!它要出了咱中国人的骨气、志气,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些要面子的人组成了“中国的脊梁骨”,正是有了这条脊梁骨,中国这条巨龙才不至于在百年风雨飘摇中倒下,变成一条虫!
不要脸面的人也有,他们把做人的根本——自尊扔到脚底践踏,而把“名”和“利”作为人生准则。远的且不说,当今,那些崇洋媚外、跪倒在洋人脚下的奴才们还有点人的脸面吗?(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崇洋媚外者为了做奴才而不要脸面的事实。【反问修辞】)只要洋人丢给他们一点骨头啃啃,他们可以置国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再看看刘方仁、雷政富之流——身居高位却不思报效国家人民,只知聚富敛财。这种贪官污吏哪里还有一点人的面子?他们必然受到人民的唾弃。
但话又说回来,过分爱面子也不好。
“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说的就是这个理儿,试想孔子当初如果爱面子而不肯“不耻下问”,他的学识也不会如此渊博而成为“万世宗师”;我国建国之初,如果事事都硬要“自己来”,不肯借鉴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恐怕也不会有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学习和借鉴,这种去粗取精的“拿来主义”,不但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反而是一种非常必要、十分明智的举措。不学习,死要面子,势必浪费许多宝贵时间,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节奏。“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呢!只要我们乐于学习,虚心求教,不停地进步,在其他国家面前,我们必定会更有面子!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辩证分析:文章紧扣“面子”,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批判不要“面子”者的卑鄙无耻,强调了其重要意义:“面子”是一种自尊、人格的外在体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就是国格,就是民族尊严。在此基础上,更是进一步表达了“爱面子,但不能过分”的观点。说理辩证,思维严谨。
(2)素材丰富:文章引用伯夷、叔齐、朱自清、梅兰芳、钱学森等人的事迹,从正面揭示了“面子”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尊严;同时也引用了刘方仁、雷政富之流,从反面强调了丢掉面子者的可耻。素材丰富,自然地融入到表达中。
大男子主义
◆谢 闯
虽说现在已进入了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又提高了许多,但我觉得这个社会中大男子主义仍旧普遍存在,也许他们是被中国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宠坏了,总认为他们比女人优秀,这真是自以为是,究其深层原因,其实就是他们的死要面子的病态心理在作怪。
说实在的,我父亲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就蛮严重的,母亲和父亲都拿工资养家,有时母亲的收入比父亲还高。这时再说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应该不太恰当了吧,既然这样,那么应该是人人平等了吧,但是父亲从来不做家务,洗衣、煮饭、拖地……他从来不沾边,(一个“沾”字,形象地刻画出了父亲不做家务活的大男子主义形象。【用词贴切】)同样劳累一天,他可以舒舒服服地等着饭端上桌,而母亲即使相当辛苦,回到家,仍要做许多家务活。我觉得很不公平,有时问父亲为什么,从他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到,父亲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男人,不应该做这些小事。在家庭中,自古以来就应该是女人做家务。女人做这样的事情天经地义,而男人呢?男人应该做大事。可我心里纳闷,他究竟做了什么大事?还不是死要面子?而且这是许多家庭的普遍现象。
家中有事,决定者总是父亲,我们没有插嘴的份。即便他的决定是错误的,也不允许我们提相反的意见。一旦有争议,父亲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作为大男子的“尊严”,总是一声“你们懂什么”把我们喝斥住……这还不太严重。现在媒体间或报道家庭暴力事件,有些人似乎有了病态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妻子就应该一切听从于他,稍有不快,便以打骂收场。他们也许认为这样做,有了足够的面子,有了他作为一个大男子的足够的面子,但我从心里鄙视用这种方式换来的面子。在这时,面子这个词已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它表现了人类的愚昧和可悲。其实在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政界、科学界、金融界……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女性,女性的确是这个社会的半边天,而那些男性似乎不愿承认女人们能和自己打平手,甚至在某些领域比自己强,为了装足面子,他们便搬出了大男子主义的说法,这不更见他们的心虚和胆怯?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大男子主义的本质是对自己社会尊严的维护,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扭曲为“男人就是比女人强”“女人就要听从男人”,就太狭隘了。真正的大男子主义应该是这样的:尽管他时不时表现得有点“霸道”,但这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皮小事和妻子斤斤计较;他敢于担当,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男人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准确地揭示了大男子主义的真正内涵。【排比修辞】)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化大为小:面子是一个范围很大的话题,但是本文作者独辟蹊径,化大为小,围绕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重男轻女展开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指出了这个现象的实质就是一个面子问题。立意深刻,发人深思。
(2)语言朴实: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由于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人们熟知的现象,进行细致的刻画,使文章流畅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