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传统文化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传统文化

时间:2024-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认为,当前电视文艺作品缺少原创动力的根源在于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敬仰和尊重。姚晓英认为即使是门神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你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认为,当前电视文艺作品缺少原创动力的根源在于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敬仰和尊重。姚晓英认为即使是门神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此话题比较抽象,写作时要注意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或者以小见大,用细节诠释大的主题。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对材料的分析,学生写作的范围非常广泛,写作的思路也比较开阔,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立意:某种文化中融入着“我”对一个人、一个地方、某种物品的情感;谈当前文化氛围的缺失;文化对人的修养的重要作用;等等。

范文展示

永远的文化

◆王林燕

一首悠扬的曲子响起时,又一下子牵动了我的心——曾记否,当年外婆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间放声高唱起那一支支美妙的山歌时,年幼的我是如此欢呼雀跃,而现在,我已经明白,早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一支深远的文化根脉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血液里。(一个“植入”,形象地揭示了山歌对“我”影响的程度之深。【用词准确】)

外婆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瘦弱的身材、瘦弱的肩胛、瘦削的脸形,有典型的当地人的特征。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人们的灵性,这灵性全镶进了那深邃的眼神里,那是源自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未来的憧憬。

外婆喜欢唱山歌,整个村子里的人仿佛只有在这个时候,全身上下所有的毛孔才立即通畅了,顿时感觉无比的畅快。傍晚时分,人们手里的活总算闲下来了。他们走出家门,男女老少,在那一时刻都抖落了身上的那份拘谨,一切都动起来了。村庄一下子热闹非凡,青年男女们你一句我一句,唱的都是对他(她)的思念,划着竹筏,一前一后,男的在前面用长长的竹竿往后拨浅溪水底下的石子,女的则坐在后面一边痴痴地望着男子,一边用手击打溪里的水,山歌响亮动人,竟连群山都弯下了腰,侧耳倾听人们的唱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歌的响亮动听。【拟人修辞】)借着山歌的调子,人们道出生活甜苦交加的琐事以及对今年粮食大丰收的期待。

“喂——”一声幽扬的歌声响起,黝黑的脸上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嘴巴慢慢张开——“李家的姑娘喂——嫁人了喂——”“今年的粮食大丰收了喂——”……一句一句,好像有唱不完的事,诉不完的情。经久不息的歌声反复不停地激荡沉默在的大山中,坚定而有力,甚至是要穿越群山,飞到未知的远方。老人们耐不住性子,也断断续续地唱上两句,充满神往地唱出对往事美好的回忆,还有田里辛勤劳作后丰收的喜悦。小孩子不知道唱什么,只是不停地哼着熟悉的调子,踩着石子在水里不停地跑来跑去,高兴得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而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个,听着大人们放声尽情地歌唱,我心里充满了形容不尽的喜悦。

山歌,给了像外婆这样勤劳朴实的人们心灵上的抚慰,记录着一代代人一路走过来经历的辛酸与苦难。我们的祖辈就在这里生长,繁衍,生根,死亡,究竟是多少轮回,才变成了今天的这番模样?只有山歌才能支撑着如水般柔弱的人们,而大山便是他们唯一的倚靠。厚重的大山给予了人们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如今我的父辈们已走出了大山,离开了这曾经爱得深沉的土地。然而,即使周遭环境的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他们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也没变,它所凝聚的充溢着这朴实文化的坚定的力量,足以使他们保持心灵的本性,迎接未知的挑战。而我也是他们的下一代,身处异乡的我,已经渐渐淡忘了那个年代乡亲们的模样,但他们给我的影响必将会陪伴我走过一生,以及我身后的世世代代。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形象鲜明:文章揭示了山歌文化对人们的重要影响。作者巧妙地将山歌融入到外婆的身上,通过外婆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山歌的魅力,将抽象的“山歌文化”表现得形象生动。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蒋丽芳说:

我想说的是,在开始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如果时间充分,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写作大纲,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出现结构不完整的情况。

(2)语言生动: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山歌的魅力。如:“小孩子不知道唱什么,只是不停地哼着熟悉的调子,踩着石子在水里不停地跑来跑去,高兴得忘记了时间的存在。”通过描写小孩子的快乐,揭示了山歌已经融入到孩子的血液中。

遗落的文化

◆连 田

“湘军府”是我们那里新开的一个餐馆,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它气势磅礴的名字,不仅是因为它那充满古典风韵的装修,更是因为它门口的那一面蓝色大旗,大旗上大大的“帅”字透着几分豪迈的气概。

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好好的一个餐馆干吗叫作“湘军府”呢?(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注意,强调了餐馆的不同凡响的地位。【设问修辞】)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这儿有个曾国藩故居,最近炒得沸沸扬扬。为了顺应潮流,就开了这样一个餐馆,与其说是顺应潮流,还不如说是给某些“感受曾国藩精神”的官员们一个喝酒作乐的地方。

上次,爸爸请同学去那里吃饭,把我也给带过去了。我发现饭店墙上有许多关于湘军成员的简介和曾国藩的语录,而那些过往的人们却没有一个驻足仔细阅读的。他们或是夹着公文包;或是拿着手机;或是昂首挺胸,趾高气扬;或是小心翼翼,紧随领导身后,各自走进包厢里,根本没注意到墙上还挂着东西。

如果说这里只是个吃饭喝酒的地方,为何一定要叫“湘军府”?这样有什么意义,称呼的改变又不能改变什么,而大家却都选择了这里,难道它就格外的与众不同?只是披上一层历史的外衣罢了。为了显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巧立名目,实则和其他餐馆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真正的曾国藩故居呢?我记得小时候去时,那里一片荒芜。门外的莲花池多年没人清理,已成了一塘淤泥。富厚堂里到处堆积着厚厚的灰尘,墙角里还挂着稀稀疏疏的蜘蛛网。只有后院那几棵郁郁葱葱的百年大树给这久无人迹的地方增添了一点生气。但现在再去,又是一番新景象:荷花开得正艳,岸边停着一艘小小的渔船,一座小巧的桥梁延伸到湖中心,引来不少人来拍照留念。而门口的那块匾也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闪烁着深褐色的光芒。屋里还多添了一个几米高的石像,游客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现在曾国藩故居热闹的场景,与几年前故居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表面对潮流的追逐而全然不顾人物精神的感受这一事实。【环境描写】)

但是,他们又有几个是来感受这藏在庭院里浓厚的历史氛围的呢?又有几个曾在那厚重的古书前稍作停留呢?他们行色匆匆,一路上走马观花,能让他们停下脚步的只是那个石像,那几棵大树,那个荷花池,好让他们在相机里留下自己美丽的身影,还时不时发出几句“这里真漂亮啊”之类的感叹。

我不禁有几分感慨,现在的故居虽然看似热闹非凡,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寂寞,一种无人理解的寂寞。如果曾国藩知道自己的故居竟变成一用来观赏风景的旅游观光地,他肯定会感到无比悲伤吧!

文化,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其中独特的魅力。特别是民族文化,更是熔铸在我们骨血里的东西,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如果只浮在表面,不去领悟其精髓,那民族的凝聚力便会渐渐消失,而这个民族也会变成一个名存实亡的空盒子。当今的我们,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富足,而更需要去接受文化的熏陶,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立意深刻:本文作者通过身边的一个餐馆的名字,想到了名人故居。在此基础上,在名人故居或是热闹或是冷落的背后,看到了传统文化“寂寞”的本质,提出了文化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主题。立意深刻,发人深思。

(2)结构严谨:作者从身边的现实入手,写到名人与其故居,再通过对故居的前后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说理严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