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名著人物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名著人物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或是历史人物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并以这两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同时提示语中“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或是历史人物中”这句话,降低了写作难度,将写作对象拓展到历史人物。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昭君已逝去了,独留青冢向黄昏。刀光剑影里,木兰尽显巾帼风采;大漠穹庐边,昭君促成民族和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三十本中外名著。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或是历史人物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并以这两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写好此文必须有灵活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想象大胆;②故事新奇;③描写精细。同时提示语中“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或是历史人物中”这句话,降低了写作难度,将写作对象拓展到历史人物。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材料中给出了提示,只要是自己熟悉的两个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即可,这样选择的对象就扩大了。可以表现屈原和陶渊明的处世哲学;可以揭示王昭君与花木兰的历史功绩;甚至可以将卡西莫多与王熙凤放到一起进行比对。

范文展示

边塞奇葩

◆李秋丽

木兰独坐织机旁,轻轻叹息:可汗的军贴、阿爷的白发、边境的烽火、亲娘的热泪、肆虐的敌寇、沙场的寒光、献身的将军、流离的百姓。一遍遍,在眼前映现。(通过各色的形象、场景在木兰眼前反复出现,揭示了她从军前激烈的思想斗争。【心理描写】)

昭君青灯孤影,一夜无眠:后宫的寂寥、和亲的艰险、异域的清冷、戍边将士的苦战、无辜父兄的喋血、汉与匈奴血腥的厮杀、两国永久的安宁。一幕幕,频频跳动。

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木兰,你是不是发了疯,怎么说话这样荒唐?”娘一脸惊诧。木兰不听,拉着父亲来到后花园比武较量,终于令老父捋须称赞:“木兰,我的女儿啊,你的武艺确实大有长进,可你一个女儿家……”父亲望着木兰,目光中充满了爱怜。

一只孤鸿从后宫飞过,洒下两滴清泪,扇动着沉重的翅膀飞向大漠绝域……

昭君去见汉元帝,令龙颜大惊。汉元帝没有想到后宫之中竟有如此窈窕红颜,纵有千般懊悔,也无法改变诺言……和亲的队伍缓缓北上,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漫漫黄沙中,一茎枯草随风飞扬。

木兰改名木棣,见了元帅,领兵西去。燕山脚下胡骑啾啾,朔风之中金柝悲鸣,星月之夜冷光闪烁,经历无数黑云压城的险境,更有金鳞向日的豪情。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拼杀,单枪匹马的苦战,胡人再不敢南下牧马。遥遥边境上,猎猎寒风中,绽放着一株黑色玫瑰。

昭君开始了漫长的异域生活。纵有呼韩邪单于的爱怜,也难敌异域的寂寞、无助、受人排挤、念亲的愁绪。紫台遥遥,山关无极,大漠空旷,黄昏茫茫,(空旷寂寥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昭君内心的愁苦与凄凉。【环境描写】)只有昭君能解其中蕴含的孤寂。人在异域他邦,心系“和亲”使命,思乡愁绪,化为皎洁月色,求和情结,凝成胡琴旋律。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呼韩邪“穹庐夜月听悲笳……款塞称蕃属汉家”。

十年后,木兰回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原来木兰是女郎,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人皆惊叹:花将军,乃女中豪杰!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上海同济大学2012级学生王炜说:

在写作时,不管写什么,我都尽量使用简单而不是复杂的词语和句子,比如能用“现在”就不要用“在当前这段时间里”,这样文章才会洗练,表达才会准确。

昭君已逝去了,独留青冢向黄昏。多情的琵琶奏出的动人旋律在历史的上空久久回荡,边塞大漠飘溢着栀子花的幽香。从此,大汉、匈奴化干戈为玉帛,血脉两相融。

刀光剑影里,木兰尽显巾帼风采;大漠穹庐边,昭君促成民族和解。

两朵奇葩灿然开放,花香馥郁,浸透了悠长的历史。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构思巧妙:作者采用了“双轨式”结构,将两位不同性格女性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分合自如,起结得体。构思巧妙,令读者不免拍案叫绝。

(2)立意高远:作者在文章中展示了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人物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挖掘深刻,立意高远,给读者带来思想上的震撼。

假使屈原遇到了陶渊明

◆梁 密

假使我可以更改历史,我首先会撕下“屈原怀石投江”这令人悲叹的一页,我会安排陶渊明去充当“谈判专家”,劝说屈原不要走投江这一绝路。

穿越时空,我们来到了战国末期的汨罗江边。

一位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拖着沉重的脚步,(一个“拖’字,揭示了屈原临死前绝望的心境。【用词准确】)在汨罗江边踽踽而行。“荃不察余之中情兮……”他仰天长叹,浊泪纵横,缓缓向江中走去。

“屈平兄,请不要!”远远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

屈原止住了脚步,转身一看,一位五短身材,衣着装束与时人不同的男子正向他急步走来。

“您是——?”屈原惊诧地问道。

“我叫陶潜,是东晋的诗人,东晋是战国时代很久以后的一个朝代了。我也有着和您相似的遭遇,想要为国效力却苦无明君啊!所以我特意赶来劝勉一下同是失意之人的您。”

“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人又怎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所以我已经决定要远离泥淖,以死明志,您不必再劝我了。”屈原摇头,无奈地说。

“您这又何必呢?”陶渊明一脸的不赞同,“我知道您少年得志,本想为国效力,为君分忧,但偏偏世道黑暗,方正不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心中自然郁愤难平。但您想想,您这一死,值得吗?恐怕只会被奸臣讥笑啊!国家失贤才,小人更猖狂,这难道是您所愿的吗?何不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呢?凡事积极乐观一点。您看看我,我虽然也曾与浊世不相符,但我已经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既然时不利兮,我便远离尘俗,我寄情田园,每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也一样可以保持我的高尚节操啊,而且又不违己愿,何乐而不为呢?再说我们才华横溢,说不定哪个时候,明君即位,奸臣都被歼灭掉了,我们又可以出仕了。”

屈原听后,沉吟再三,才恍然大悟道:“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于是,屈原跟随陶渊明来到了东晋,两人每天赋诗作乐,于田园之中徜徉,望着满山秀色,屈原感慨万千:“凡事积极乐观一点,原来真的可以换得一次重生。幸得陶老弟指点迷津啊。”他终于深深体会到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了。

感谢陶渊明,使屈原这位奇才得以存世;感谢陶渊明,让我明白人生的真谛。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何必耿耿于怀?(以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要以豁达的心胸面对挫折的道理。【环境描写】)凡事学会换一个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生与死、成与败往往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看问题,如何作出选择。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构思新颖:作者采用了当下流行的穿越体的形式,让屈原和陶潜两位历史文化名人走到一起,甚至改变了屈原的悲剧命运,借此表达了人生面对困难挫折时,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道理。构思新颖,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人物鲜明: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各种描写手法,将两个历史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甚至生活的环境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犹如读者也置身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