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最美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最美

时间:2024-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5月8日晚,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女教师张丽莉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这位年仅29岁的最美女教师的先进事迹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人们称其为“最美女教师”。“最美”已成为社会上一道最温馨和谐的亮丽风景。请以“最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5月8日晚,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女教师张丽莉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这位年仅29岁的最美女教师的先进事迹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人们称其为“最美女教师”。

最近,社会上涌现出了更多的“最美”,从“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等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道德力量,以及对于民众的震撼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最美”已成为社会上一道最温馨和谐的亮丽风景。虽然,很多“最美英雄”都付出了沉重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然而,在他们高尚的道德感召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自觉加入“最美”行列。有评论说:“‘最美’绝非迸发于瞬间,而是孕育日久,犹如那蓦然盛开的鲜花,早已有阳光雨露滋养,含苞待放多时。”

请以“最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本题是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求分析多则材料在内涵上的异同之处,重点在找到这几则材料内容上的共同点,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立意。材料内容的共同点是记叙“最美”的人的感人事迹,其中心为赞美以及弘扬向善、行善的社会美德。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的对材料与话题的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平凡中也有伟大的力量;再小的善举也能显示出博大的爱心;美存在于有爱心的行动中;要善于滋养自身的真善美等。

范文展示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鹤中华

善,是埋藏于每个人心灵中的花种。一个真诚的笑容,一次善意的搀扶,一碗清澈的凉水,一句真心的鼓励……只是这些,只要这些,善的种子就会在心间开出最美丽的花,散发最甜美的香气,结出最丰硕的果实。(把“善”比喻成花的种子,形象地揭示了与人为善的意义。【比喻修辞】)

与人为善,心灵得以慰藉。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佛家讲的普度众生,道家讲的修身养性,都是一种与人为善精神的体现。古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变化而生万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为善”。力所能及的行善,如果你指望从中获得回报,那么,它的回报是心灵的平静,它可以使我们活得坦然,活得踏实,甚至可以使我们活得骄傲。“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他们并没有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但他们的行善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称赞,他们的心灵自然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慰藉。

与人为善,事业可成。善有善报,行善之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的同时,便为自己种下了“善德”的种子。“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有个著名的“圯上敬履”的故事,他恭恭敬敬地替老人多次捡鞋并穿好,后来也因此得到一部兵书,继而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张良正因为有指点江山、运筹万里的宏图,心中怀有济苍生于乱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终生。姬昌初春打猎获得母鹿而不取,因“善”而闻名,此后所以兴周;反之,不善之人,即使一朝得势,也往往落得个千古骂名,为人不齿。

与人为善,社会得以和谐。社会是个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众人去维护,只要人人都献出一分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两根萝卜度一日,三十万元助学子”(通过对偶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内容对照,形象地揭示了陈启贤高尚的品质。【对偶修辞】)这是海口善良教授陈启贤的真实写照。老人吝啬又大方,他对自己的生活吝啬,只为帮助他人,我们从他的善举中闻到善良之花的馨香!放眼望去,生活中,岂一个陈启贤?中国首善陈光标,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太多太多的善良人,散发着善良的馨香,可谓花香沁满园!在这样的馨香浸润下,社会岂能不美好不和谐?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那深沉的一跪,体现了日耳曼民族大气的善良;而此时的日本却还在篡改他的历史教科书,美化他的强盗侵略行径,不断给大和民族的善良蒙上尘埃。其孰对孰错,明眼人一看便知。

为善是一种美德,无论修身还是治国,都应以善为先,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观点鲜明:本文的作者能抓住材料的中心立意:“与人为善,善莫大焉”。文章开头紧扣标题,用形象的语言对“善”进行了阐释。主体部分以“与人为善,心灵得以慰藉”“与人为善,事业可成”“与人为善,社会得以和谐”三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

(2)素材丰富:文章素材丰富,既有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也有佛家讲的普度众生,还有道家讲的修身养性,不但能紧密结合材料,还引入了张良、姬昌、陈启贤等事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说服力。

风,穿越平凡的伟大

风从湖边走过,湖面荡起美丽的涟漪;风在田野飘过,染青了沉睡刚醒的禾苗;风在果园徜徉,把花粉播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轻轻地,悄悄地,一种温柔的过往,竟使得这万物萌发出生机勃勃的幽香。风,便是这平凡的奉献者,它成就了一种可以穿越平凡的伟大。(文章开头用排比的修辞,描述出“风”的作用,引出下文对风的歌颂。【排比修辞】)

风是母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身上衣”承载了慈母无言的爱,它像一缕轻风拂过游子的心,于是便有了一位深受感动的诗人记下了这份情怀,让后人继续着这份对平凡的感动。这种感动像穿越时空的永不疲倦的风,给我们诠释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爱,温柔而永恒,平凡而伟大。

风是一种胸怀。我们在前人栽的树下乘凉,不要忘了给后人凿一口井,让这种温暖和清凉像风一样长远地流下去。当树阴为别人带来了清凉时,那穿梭于树叶间的风,不是在诉说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吗?“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歌中的女孩,是个平凡的人,她为了保护一群丹顶鹤而在芦苇丛中身陷沼泽,美丽的生命芦苇般脆弱,瘦小的身影却走在人们赞美的视线里。“风儿轻轻诉说”,诉说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诉说着一种舍生取义的坚贞。

风是一种坚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就像我们的老师,就像每一位任劳任怨的平凡工作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位停止呼吸前把乘客送到安全门口的司机,那些在“非典”期间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们,正是那一缕缕沉默的风、平凡的风,但就是这阵风,给了社会以平安,给了人们以安宁,给了大地以希望,给了河山以新绿。谁又能说那只是一种平凡的事呢?

我们常常赞美太阳的光辉,我们常常慨叹海洋的澎湃,我们常常仰视高山的巍峨,我们常常欣赏美景的瑰丽。可是,有谁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聆听风的耳语?有谁能够停下来,细数着风的无私与美丽?(以反问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人很少能静下来欣赏平凡者的美丽。【反问修辞】)没有风,大地是“一潭死水”,自然也不再是美的所在。风是信使,为人们带来了灵动。正是那些像风一样平凡的感情、胸怀和坚守,给生活带来温暖,给人生带来美丽。

愿为一缕风,让爱和仁慈悄无声息地降临。这,该是一种穿越平凡的伟大吧!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形象鲜明:文章塑造了“风”这个鲜明的形象。作者以大自然中的“风”这一物象作载体,并贯穿全文,记事写物,寓情于“风”。使文章立意鲜明,而又富有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结构严谨:作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或深情款款,或细流涓涓,或激情澎湃地抒发对“平凡的伟大”的赞美之情,内容丰富而又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使文章浑然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