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微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微

时间:2024-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了解到,他计划拍摄的微电影《奥利奥——亲子中国》预计将于今年年底首映。请以“微”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脑瘤确诊后,她毅然决定捐出自己所有的器官。然而卡马尔用照片鼓励每个国人坚强地生活,用他微小的力量支撑着伊拉克微弱的喘息。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显示出考生丰厚的文化素养。当李志敏双腿跪地为醉酒老汉做人工呼吸时,微爱早已如汩汩泉水,馨香满人间。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2011年就是中国的微博壮年,很多明星都开通了微博,有成龙李连杰、姚晨、张靓颖、冯小刚、杨幂、郭敬明、韩寒等,据统计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之多。

中新网北京2013年3月15日电:微博、微信、微电影,不少演艺明星都是“微世界”里的达人和名人。如今,著名导演冯小刚也要玩一把微电影。记者了解到,他计划拍摄的微电影《奥利奥——亲子中国》预计将于今年年底首映。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人微事层出不穷,但微而不微,能见微知著,由小见大……

请以“微”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根据作文材料,要通过“微”时代的微人、微事、微现象,透析崇高的个人品质,伟大的时代精神,“微而不微”,重在对“微人微事”的发掘,见“微”知著,由小见大。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将写作的重点放到对微的阐释上:揭示社会中存在的“微”力量;“微”的爱可以带动社会的大爱;微小的错误,如果不去重视,必将酿成大的灾祸等。

范文展示

微力量

◆王乙霞

斯黛莉在《古墓倩影》中常说:“看一粒沙中的世界。”沙子,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意味着什么?沙漠中的一点金光,城垣中的一颗微粒……然而一片沙子造就了塔克拉玛干,一堆沙子筑成了万里长城。(通过一粒沙子的“微”与塔克拉玛干、长城的“大”对比,鲜明地揭示了“微”可以造就非凡成就的道理。【对比修辞】)

诚然,我们进入了“微时代”,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时代,这是一个“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微力量”将造就一个传奇的时代,这时代充满爱和关怀。

逝者如斯夫,逝去了他微薄的身影,留下了千年佳话。

一代尊师,千年孔圣。在兵戟相交的年代,孔子是一粒微尘,论什么《春秋》,讲什么杏坛?从鲁国奔逃,周游列国,“仁义不施”,他心如刀绞,他不要焚膏继晷,他要天下大同,他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未放弃呵,于是他的微小力量延传下来,孟子荀子后继有人,儒学文化流传至今,人人讲“仁”,事事讲“义”,孔子的微力量造就了和谐天下。

何处春江无月明,落下了她娇嫩的花朵,清香满世。

2012年,何玥这个微小的身影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脑瘤确诊后,她毅然决定捐出自己所有的器官。不求回报,不要美名,只求行善人间。小小何玥正值花样年华却悄然离开。她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以满地的“清香”来比喻小何明的善行给社会带来的感动,形象鲜明地揭示了她高洁的品质。【比喻修辞】)命运如此残酷,她却像鸟一样飞翔,她来过,她不曾离开,她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何玥用她的微力量,带动了全社会的和谐善行。

爱人若爱其身,留住了他转动的镜头,珍惜每个瞬间。

希望就在这位少年身上,伊拉克少年卡马尔·哈西姆用镜头记录国家每一个欣慰的瞬间,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有老人在图书馆门口阅读,咖啡店外摆着一杯免费的饮料。战争中的伊拉克千疮百孔,正如诗中所说:“山坡上的灵车来往不断。”没有吃得饱的热饭,没有少年的玩乐,只有不灭的战火,多少人日夜祈祷,来世不要生在这里。然而卡马尔用照片鼓励每个国人坚强地生活,用他微小的力量支撑着伊拉克微弱的喘息。

微时代是一个加法的时代,让我们共同为建立一个温暖而和谐的时代鼓劲,正如冰心老人所说:“爱在左,同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武汉大学2011级学生王闯说:

写作时,尤其是写记叙文时,铺垫很重要,它可以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突出人物,等等,所以作铺垫是我常用的写作手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尽微薄之力,共建美好和谐的“微”时代。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素材丰厚:作者紧扣“微而不微”“小中见大”的立意论述,主题明晰,思路开阔,通过引入斯黛莉、孔子、小何玥等人物事迹,来揭示文章的“微”的内涵。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显示出考生丰厚的文化素养。

(2)语言生动:文章的语言简洁而流畅,优美而富有诗意,诗意化的分论点贯穿于文中,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何处春江无月明,落下了她娇嫩的花朵,清香满世”将小何明的事迹巧妙地融入到诗词中,贴切而生动。

微小爱,大光芒

◆巩江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见微小之物也会有大力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见微小之物也会有大智慧。不需要放大镜,斑斑荧光早已照明一片天地。

微力助公益。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次作者在英国留学时坐地铁,车上有空座,而一个母亲执意抱着有些肥胖的儿子,额上渗出了汗珠,后来作者问她原因,她却答:“我只买了一张票,我不能侵占公共财产。”(简洁的一句话,准确地传达出那位母亲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语言描写】)

如果每个人都有如此的高度,又会有多少老人无需在走走停停的公交车上摇摆,会“挽救”多少公园长椅,每个人献出一点力,社会的明天将会灿烂无比。

微行助成功。当贝尔的第一台电话出现了声音,人们的生活随之也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可在他的发明成功之前,这件事早已被其他科学家认定是不可能的。他却因在机器上多转了几圈,就登上了科学顶峰。

可见,一个小的动作有时会带来大力量,如果瓦特没有瞥见壶盖向上喷动,牛顿没有被苹果砸中头,他们也许会平庸一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微爱助和谐。当李志敏双腿跪地为醉酒老汉做人工呼吸时,微爱早已如汩汩泉水,馨香满人间。当任增芳一跃桥下,勇救轻生妇女时,社会责任的光芒照亮这位“最美女兵”。当那些名唤“微尘”的爱心人士签下这不属于他们却又因他们而闪光的名字时,中国春暖花开。(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微爱的表现,揭示了微爱的巨大魅力。【排比修辞】)

而我们又要如何将这一“微”展现呢?在学习中,认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有活跃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积小流成江海”。古人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如此,一个社会也如此。一份爱心乘以13亿,那将是爱的海洋,花的国度。捡起一片垃圾,关紧水龙头……这些看似平凡的动作却如此不平凡。

有人说,“人生苦短”,恰恰有人反驳:“那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关注微小的事物,做简单的事,这是一个蓄积力量的过程。

将微字展现,把折角撩起,那一片光明的帷幕已慢慢开启。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结构严谨:本文紧扣“微”的概念,以名句发端,以“微力助公益”“微行助成功”“微爱助和谐”三个分论点布局,然后联系实际,从细微生活入手,从容自如。最后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结尾,呼应开头的语言,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2)语言生动:整篇文章大量引用名言名句,包括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同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整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美感。

◆周 航

一方石,铺路架桥,承担的是纷至沓来的脚步;一层瓦,覆顶遮檐,承担的是长年累月的风霜雪雨;一柱木,顶天立地,代表的是历史印记的源远流长……(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揭示了微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排比修辞】)物犹如此,人依然。小人物同样折射出大风采。

微小人物展现孝道。11岁男孩陈财东,洗衣做饭,砍柴插秧,样样在行。照顾病床上的爸爸、奶奶,无怨无悔。石的担当是承担重量,瓦的担当是遮风避雨,柱的担当是展现历史,作为一个儿子的担当就是孝道。11岁,还应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11岁,还应是受爸爸疼爱的年龄;11岁,还应是与伙伴们玩耍的年龄,而他出于内心的孝道,放弃了这一切,无怨无悔。微小人物,折射出社会的美——孝道。

微小人物展示奉献。七十多阶,七十多岁开山爷王振明将奉献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他的奉献,南山崎岖的小道成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因为道好走,下班的矿工不怕天黑路滑了;因为道好走,晚上上山遛弯儿的人也多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镰一镐,开就便民之路,不为名声,不为利益,只是为了更多下山的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微小人物,向我们展示大道理,无怨无求——奉献。

微小人物展现医者仁心。是谁背着竹篓在深山老林中穿梭;是谁脸上沾满泥土,依然对草儿花儿开心地笑;是谁不收钱财,为百姓医体医心。没有名利,没有赞扬,只是满屋的草药味伴他一生,只留下一部《本草纲目》默默向人们倾诉,没有停歇,没有停歇……他的一生都给了草药,都给了患者,只是一生为爱,为医者仁心,历史以平行的姿态沉睡,也以平和的姿态苏醒。李时珍,他用一生向人民,向患者,向历史诠释——医者仁心。

陈财东、王振明、李时珍在当时都不被人所知,他们微小,如春草一般,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微小的行为比喻成小草,以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特点,揭示了微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比喻修辞】)

微小人物展现社会大爱。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成为大人物,为国立威,那就像这些微小人物般,去感受人间真爱,诠释人间真爱!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结构严谨: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微小人物展现……”句式,分别引用三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微”的内涵。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观点。整体结构清晰,浑然一体。

(2)素材充实:在对材料的选用上,引用了三个素材,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用11岁男孩陈财东照顾病床上的爸爸、奶奶之事,诠释小人物的美——孝道;用七十多岁开山爷王振明的事例突出奉献精神;用李时珍的医者仁心诠释小人物的大爱,拓展“微”的内涵,丰富了文章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