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守职业形象塑造的评判标准
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关键是明确职业形象的标准,了解人们对不同职业形象的评判标准和预期希望,有了“标准”,了解了“规则”,按要求去做就容易多了。
1.与职业相契合
良好的职业形象都是由诸如专业、诚信、自信等基本素质构成的,但是职业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从业人员形象的差异。比如,公务员应该是公正廉洁的形象;银行职员应该是稳重大方、办事果断的形象;律师需要专业可信的形象;记者需要敏锐迅捷的形象;化妆品推销员应该具有时尚美丽的形象;艺术设计师需要有艺术气质的形象等。不同的职业反映在从业人员的服饰、气质、语言等方面一定会有所不同。塑造职业形象首先要明确所从事职业的特点和评价标准。
2.与身份相契合
即使从事同一种职业,由于地位、年龄、性别、个性上的差异,也会导致职业形象有所差异,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在着装、发型等方面要与个性因素相吻合。
3.与组织文化相契合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文化,组织文化反映着组织管理者的理念和价值标准,对组织成员的职业形象也有不同的要求。个体要想融人组织,其外在形象和行为标准就要与组织文化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同和接纳,获得归属感。
4.与周围环境相契合
任何一个职业人,其活动的空间都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由于工作、生活的需要,经常会处于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其外在形象就要随着角色和场合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与周围环境相一致。
(二)遵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理念
个性形象是在共性形象基础上体现的个体的形象,其中既包括组织形象中共同具有的特色,也包括个体形象中独自具有的特色。组织统一要求的形象有共同的特点,这是共性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各个个体因为自身的一些特点,又构成了组织形象中的个体形象。个性形象虽然也要体现共性形象,但这只是个性形象中体现的共性。组织形象只有充实个性、体现特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如在性格上,有的人直爽、坦诚,有的人内向、文静;在爱好上,有的人擅长文化艺术,有的人喜欢体育运动;在气质上,有的人感情发生快速而强烈,有的人感情反应迟缓而微弱。因此在塑造个性形象时,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身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模仿别人是不会成功的,“东施效颦”就是很好的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