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介绍

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介绍

时间:2024-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文化积累以及思想变化是密不可分的。管理学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这也许可以称之为管理原则,但显然缺乏精确科学中的严密性。管理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学校难以培养“成品”的管理者。

一百多年的现代理学发展史,产生了精彩纷呈的管理思想、学派、理论与方法,让人们感知到管理学的博大精深。孔茨把这种现象称为“管理丛林”,并指出丛林虽然茂盛,但长得杂乱了一些,因此我们要避免迷失在这片丛林中[1]。随着管理实践活动的日趋丰富与繁杂,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管理学在个体日常生活与组织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这就为深入地探究管理活动的本质与原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有助于管理界发展与完善管理学的内容。

一、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是指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的科学。经过众多研究者的概括与提炼,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文化积累以及思想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四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组织层次与组织间层次。管理学研究以组织为核心,往下衔接群体与个体的研究,往上衔接组织间的研究。因此,管理学注重于研究管理中的一般问题,主要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探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管理学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组织,其具体的管理方法与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因此形成了许多专门性的管理学科,如企业管理、学校管理、行政管理、工业管理、农业管理、科技管理、财政管理、城市管理、社团管理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聚焦于所有组织的普遍性管理问题,所涉及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与总结。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管理基础知识,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视事实知识与原理知识的科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人们通常把在给定条件下能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为精确的科学。一般来说,管理者应首先进行计划,应根据员工变化着的需要来调整相应的激励手段。这也许可以称之为管理原则,但显然缺乏精确科学中的严密性。这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众多,而且管理活动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可控因素太多,使得人们只能借助于假设或人为的分析来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并经过验证或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的本质特征、必然联系与运动规律的理性知识。根据这一概念,管理是一门科学,尽管不像自然科学那么精确。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总结,已形成了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据此,可以解释管理工作中过去和现有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变化。我们可以用许多精确科学中所用的方法来定义、分析、度量各种管理现象,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学习与研究管理学,不同的只是不能像精确科学那样进行严格的实验。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能通过学习掌握其基本原理,并据此指导实践;而它又是不精确的科学,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不顾实际情形,机械地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

(二)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作为达成目标的有效手段,管理不仅在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而且涉及人、财、物、信息、技术、环境动态平衡。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管理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所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因此,管理学的研究也必然涉及众多的学科,主要有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

管理学的综合性决定了我们可以从多元视角出发研究管理问题;管理的复杂性和对象的多样化则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以自如地应对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

(三)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由于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应用管理知识时,管理者需要具有针对性、创造性与灵活性。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组织的经验,但不能简单地复制别人成功的做法。部分实战者所讲的成功技巧,可能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体验。因此,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战略方向与运作方式,依靠持久的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道。

管理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学校难以培养“成品”的管理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我们除了通过系统学习来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磨炼,积累管理经验,干中学,学中干,以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四)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产生了各种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有些已经过时,有些仍在发挥作用。但总体而言,管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还处于不断更新、整合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学科,它也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革新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实践则具有艺术性。管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由一整套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组成。这使得我们能够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进行具体的科学分析,并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门可以学习与传授的科学。但管理活动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理环境与管理问题,管理者需要具有根据实际情况行事的经验和技能,需要运筹帷幄、灵活应变、开拓创新。因此,你懂得管理学基本知识,并不意味着你在实践中能正确地加以运用。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理又是一项基于管理者直觉、经验与悟性的艺术。

根据管理学的研究焦点与基本特点,我们认真学习管理理论知识,学会分析管理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有助于在实践中认清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努力将所学管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管理问题,则可进一步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以真正领悟管理知识;而广泛地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则有助于更好地从各种角度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提高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学好管理学,我们必须多读书、多观察、多倾听、多思考、多实践。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相比,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更习惯于线性思维、量化思维与逻辑思维,更倾向于追求最优选择、标准答案与单一目标。当今社会不仅仅需要具有严密逻辑思维与扎实专业知识的理工类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与良好人文素养的复合型理工类人才。“现代管理基础”是一门主要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管理基本知识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管理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整合性思维、开放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强化。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2.管理是如何产生的?

3.管理思想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法约尔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5.霍桑试验得出了哪些主要结论?

6.如何理解学习管理的意义?

7.管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8.哪些方法可以协调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

注释

[1]杨杜.管理学研究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