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长期成本

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长期成本

时间:2024-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TC是厂商在长期生产特定产量所花费的成本总量。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能力的局限性。不同的行业由于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会有较大的不同。除规模经济会引起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也会对长期平均成本产生影响,这就是学习效应与范围经济。

在了解了短期成本后,还要进一步考察长期成本,并讨论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由于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不同,因此,企业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企业短期决策的目标是寻求最优产出率,即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K不变),确定可变要素(L)的投入数量或组合比例,以获得最低平均成本。而企业长期决策的目标则是在所有生产要素(K、L)都可变的条件下,寻求最佳生产规模来生产事先计划的产量。一旦规模选定,其产量决策又可转化为短期决策问题。因此,厂商的经营决策在短期,战略规划在长期;长期规划决定了所对应的特定短期中的运行状况。

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改变所有的生产要素,因此,在长期内不存在固定成本,长期成本只有长期总成本(long-run total cost,LTC)、长期平均成本(long-run average cost,LAC)与长期边际成本三种形式。

LTC是厂商在长期生产特定产量所花费的成本总量。它由产量水平和工厂规模决定。

LTC与短期总成本(STC)存在一定的联系:LTC是STC的包络线,两者形状相同;LTC与STC相切但不相交。

LTC与STC也存在一定的区别:LTC从原点出发,而STC起始于原点之上;LTC形状由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决定,而STC形状由可变要素边际收益率先递增后递减决定。

LAC是每单位产品的长期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LAC=LTC/Q

图5-3 长期成本曲线

LAC与SAC密切相关,如图5-3所示即为LAC与SAC的联系:LAC是SAC的包络线,都呈U形;LAC与SAC相切但不相交,切点和对应的LTC与STC的切点处于同一垂线上;当且仅当LAC处于最低点,唯一对应的SAC也在最低点与其相切。

LAC与SAC的区别:LAC最低点为最佳工厂规模,而SAC最低点则为最优产出率;LAC呈U形,由规模报酬决定,而SAC也呈U形,由可变要素边际收益率先递增后递减决定。

从图5-3中可以看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经济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规模经济,或者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形成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类是管理方面的原因。从技术方面来看,规模收益递增是形成规模经济的技术基础,大规模生产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有利于采用先进、高效的大容量专用设备,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经营方面来看,形成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大量采购与大量销售可以节约采购费用与流通费用;②大企业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③大企业可以建立基础良好的研究机构,使用一流的研究;④大企业由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代价筹措所需要的资金。

然而,企业的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当生产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产品的成本反而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上升,此时,企业就进入了规模不经济阶段。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能力的局限性。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必然扩大,从而造成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迅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不同的行业由于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会有较大的不同。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出现的区域并不一致,所以LAC曲线可能会有U形、L 形与锅底形三种情况,分别如图5-4、图5-5和图5-6所示。

图5-4 U

图5-5 L

图5-6 锅底形

在图5-4中,LAC曲线为U形。产量达到Q1之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当产量超过Q1后,又变为规模报酬递减,Q1为唯一的最佳工厂规模。

在图5-5中,LAC曲线为L形。产量达到Q1之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产量达到Q1之后,不论产量增加多少,规模报酬不变,LAC曲线成为水平,产量Q1之后,都是最佳工厂规模。

在图5-6中,LAC曲线为锅底形。在产量达到Q1之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在产量Q1至Q2之间,一直是规模报酬不变,而当产量超过Q2后,又变为规模报酬递减,所以LAC曲线反翘。在Q1至Q2之间,每一产量水平都可实现最佳工厂规模。

当LAC曲线为L形和锅底形时,最佳工厂规模都不是单一的,而当LAC曲线为U形时,最佳工厂规模是唯一的,即只有图5-3中的Q点才是最佳工厂规模。由于后两者具有一系列的最佳工厂规模,因而意味着在该行业中,产量水平不同的大中小企业可以并存,大企业无法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来降低长期平均成本,从而无法达到把中小企业排挤出该行业的目的;而在U形的LAC曲线中,产量水平不同,生产成本也不同,只有选择最佳工厂规模才能使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所以,对于具有U形LAC曲线的行业来说,只有处于最佳规模点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除规模经济会引起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也会对长期平均成本产生影响,这就是学习效应与范围经济。

图5-7 学习效应

(1)学习效应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一种新产品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在不断地下降。经济学家把引起成本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学习效应。所谓学习效应,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学习效应既存在于工人的操作过程中,又存在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中。学习效应通常用“学习曲线”(或称进步函数)来表示,其一般方程式为

C=a+bN

式中:C为单位产品成本;N为累积产量;a,b,β为常数,a,b>0,0<β<1。

在存在学习效应的情况下,即使生产规模不变,长期平均成本也会下降。但这种下降不是沿着原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是整条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如图5-7所示。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许多行业中存在学习效应。例如,飞机制造业的学习曲线是一条“80%曲线”,即随着累积产量每增加一倍,单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大约下降到原来水平的80%。

(2)范围经济

TC(x,y)<TC(x,0)+TC(0,y)

当一家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以上)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两种(或以上)产品分别生产时的总成本之和,则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在于,当一个企业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时,在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可以共享资源,从而获得附加收益。例如,一个电冰箱生产企业将其产品范围扩大到空调机领域,由于这两种产品在设计与制造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共享多种资源,因而成本能够降低。

图5-8 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 marginal cost,LMC)是每增加一单位产量LTC的增量,即长期总成本对产量的:LMC=dLTC/dQ

LMC曲线如图5-8所示,它从LTC曲线中推出:因为长期边际成本LMC是LTC曲线上同一产量时的斜率,LMC曲线也是U形的。

LMC曲线与LAC曲线的关系和SMC曲线与SAC曲线的关系一样,两者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即E点。在E点的左侧,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的长期总成本的增量(即LMC)小于每单位产品的长期成本(即LAC),因此LMC曲线位于LAC曲线的下方;而在E点右侧,是规模报酬递减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的长期总成本的增量大于每单位产品的长期成本,因此LMC曲线位于LAC曲线的上方。在E点,LAC、LMC、SAC2和SMC2四条曲线汇于一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