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尼黑大学的历史,慕尼黑大学的历史历程

慕尼黑大学的历史,慕尼黑大学的历史历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慕尼黑大学从建立起至今,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才取得今天巨大的辉煌。他任命自己的好友申克为文化部长并筹措、起草将大学迁往慕尼黑的事宜。11月学校正式迁往慕尼黑,从此改名为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大学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学校正常秩序被中断,自由的学术氛围完全被泯灭。

慕尼黑大学从建立起至今,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才取得今天巨大的辉煌。

15世纪70年代迎来了德国历史上创办大学的第二个高峰,各自为政的诸侯在自己领地上纷纷成立“大学”以实现教育自给自足的同时炫耀自身的无上权力。1472年,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路德维希大公在教皇的应允下在英格尔施塔特建立了巴伐利亚的第一所大学,校名为“大学”,这一举动填补了当时巴伐利亚高校教育的空缺。建校之初,学校就吸引了800名学生。

早期的慕尼黑大学受到天主教耶稣会的严重影响,这种影响源自1510年在这里任教的神学家约翰·埃克,他是天主教的忠实信徒,他的思想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拥护。即便是在人文主义鼎盛时期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这种潮流也没有任何改变。在接受新思想的人们看来,大学借用教堂和修道院宣传哥白尼日心说和布鲁诺的天文馆哲学观很不合适,但“大学”仍然是反对宗教改革的坚决力量而不是拥护宗教改革。可见,这一时期,天主教对大学的影响至深。

1799年,拿破仑的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攻击了当时的重镇英格尔施塔特,大学受到严重的挑战。一些教授从当时大学的处境出发建议迁址,这一建议直到1802年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当选为帝侯以法令形式最终决定,大学迁往兰茨胡特。这次搬迁成功地把大学从拿破仑的阵地中解救了出来,同时也使大学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从此结束了喋喋不休的争论,学校发展迎来了一片新天地。经过短短的20年,学校的在校人数达到了1000名左右,是当时莱比锡大学、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以及柏林大学中最大的大学,可见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为了纪念学校的创办者和奠基者,路德维希大公以及学校改革的推动者和资助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9世纪初“大学”改名为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由于兰茨胡特地理位置的偏僻,许多教授纷纷离开大学寻求更为宏伟的前途,学生们的不满情绪也逐渐高涨。当时马克西米一世年事已高,根本无法掌控这种局面,直到路德维希一世即位才得到改观。他任命自己的好友申克为文化部长并筹措、起草将大学迁往慕尼黑的事宜。1826年迁校申请得到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批准。11月学校正式迁往慕尼黑,从此改名为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慕尼黑大学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大革命的洗礼,教育自由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文科学等一大批科学得到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经济空前繁荣,慕尼黑大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科研人数增多,学生人数上升。到20世纪20年代,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校开始对妇女开放,阿黛拉·哈特曼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编制外女讲师,后来相继有法学女博士、兽医学女博士诞生。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大学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学校正常秩序被中断,自由的学术氛围完全被泯灭。1945年慕尼黑大学的领导者在一片废墟中重建了大学,学生人数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1990年已经达到了65000名。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联盟成立的大背景下,慕尼黑大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