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工业应用

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工业应用

时间:2024-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聚合反应,使小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称为聚合过程。四种聚合方法的不同特点及工业应用如下。中压法聚合的聚乙烯,是采用了改进型齐格勒催化剂,其聚合温度和压力都高于低压法聚乙烯的聚合条件。结晶只发生在线性聚合物和含交联不多的体型聚合物中。结晶对聚合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2.4.1 基本原理

聚合反应是指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通过聚合反应,使小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称为聚合过程。

聚合反应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①按是否析出低聚物可分为缩聚和加聚;

②按反应机理可分为逐步聚合和链式聚合(连锁聚合)。

聚合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四种聚合方法的不同特点及工业应用如下。

本体聚合主要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高压聚乙烯聚苯乙烯(PS)的生产。

溶液聚合主要用于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的生产。

悬浮聚合主要用于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的生产。

乳液聚合主要用于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的生产。

2.4.2 工业应用

2.4.2.1 本体聚合——高压法生产聚乙烯(LDPE)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是塑料工业中产量最高的品种。PE是不透明或半透明、质轻的结晶性塑料,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但不耐热,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PE根据密度的不同可分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 HDPE(高密度聚乙烯)、 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1) PE的合成方法。

按其聚合压力的不同可分为高压聚合法、低压聚合法和中压聚合法.在聚乙烯聚合生产中三种方法都有应用,其产品也略有差异。用三种方法聚合的聚乙烯,它们的结构、密度和性能又各有特点。

高压法聚合的聚乙烯,是在100M~300MPa的高压下,用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聚合而成的,也可把这种聚乙烯叫做高压聚乙烯。其密度在0.910~0.935 g/cm3范围内,若按密度分类,称其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LDPE);通过注塑、挤塑、吹塑等加工方法,主要生产农膜、工业用包装膜、药品与食品包装薄膜、机械零件、日用品、建筑材料、电线、电缆绝缘、涂层和合成纸等。

低压法聚合的聚乙烯,是用齐格勒催化剂(有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则乙烯可在低压条件下聚合成聚乙烯,所以,以前人们也称之为低压聚乙烯。低压法聚合的聚乙烯密度为0.955~0.965g/cm3。与高压法聚合的聚乙烯相比,低压法聚合的聚乙烯不只是密度高,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也都高于高压法生产的聚乙烯。 由于其密度值较高,所以,又称其为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HDPE) 。 HDPE具有较高的耐温性、耐油性、耐蒸汽渗透性及抗环境应力开裂性,此外电绝缘性和抗冲击性及耐寒性能很好。采用注塑、吹塑、挤塑、滚塑等成型方法,生产薄膜制品、日用品及工业用的大小中空容器、管材、绳缆、渔网和编织用纤维、电线电缆等。

中压法聚合的聚乙烯,是采用了改进型齐格勒催化剂,其聚合温度和压力都高于低压法聚乙烯的聚合条件。中压法聚乙烯的大分子结构为线型,其纯度和很多方面性能都介于高压法聚乙烯和低压法聚乙烯之间。所以,此法生产的聚乙烯称其为中密度聚乙烯(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M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LLDPE)是由乙烯与少量高级α-烯烃(如丁烯-1、己烯-1、辛烯-1、四甲基戊烯-1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高压或低压聚合而成的一种共聚物,密度处于0.915~0.940 g/cm3之间,又称第三代PE。 LLDPE外观与LDPE相似,透明性较差些,惟表面光泽好,具有低温韧性、高模量、抗弯曲和耐应力开裂性,低温下抗冲击强度较佳等优点。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等成型方法,生产薄膜、日用品、管材、电线电缆等。

(2)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聚合物是由单体通过一定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的。根据聚合物中结构单元连接形式的不同,聚合物可分为线型聚合物、支链型聚合物和体型聚合物三种。

(3)聚合物的性质。

线型结构(包括支链结构)高聚物由于有独立的分子存在,故具有弹性、可塑性,在溶剂中能溶解,加热能熔融,硬度和脆性较小。体型结构高聚物由于没有独立的大分子存在,故没有弹性和可塑性,不能溶解和熔融,只能溶胀,硬度和脆性较大。因此从结构上看,橡胶只能是线型结构或交联很少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纤维也只能是线型的高分子,而塑料则两种结构的高分子都有。

(4)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及其性能。

聚合物由于分子特别大且分子间引力也较大,容易聚集为液态或固体而不形成气态。固体聚合物的结构按照分子排列的几何特征,可分为结晶型和非结晶(或无定型)两种。结晶型聚合物由“晶区”(分子做有规则紧密排列的区域)和“非晶区”(分子处于无序状态的区域)所组成。晶区所占的质量分数称为结晶度,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聚合物,如低压聚乙烯(HDPE)的结晶度为85%~90%。

通常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简单,主链上带有的侧基体积小、对称性高、分子间作用力大,有利于结晶;反之,则对结晶不利或不能形成结晶区。结晶只发生在线性聚合物和含交联不多的体型聚合物中。

结晶对聚合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由于结晶造成了分子紧密聚集状态,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使聚合物的强度、硬度、刚度、熔点、耐热性和耐化学性等性能有所提高,但与链运动有关的性能如弹性、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等则有所降低。对于非结晶聚合物的结构,过去一直认为其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相互穿插交缠的,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无定型聚合物的质点排列不是完全无序的,而是大距离范围内无序,小距离范围内有序,即“远程无序,近程有序”。体型聚合物由于分子链间存在大量交联,分子链难以做有序排列,所以绝大部分是无定型聚合物。LDPE的结晶度为55%~65%。LDPE的透气性比HDPE高约5倍。

2.4.2.2 悬浮聚合——聚氯乙烯(PVC)生产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的引发剂;或在光、热的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PVC是五大热塑性通用塑料之一,约占塑料总消费量的29%,仅次于聚乙烯,而居第二位。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备,聚合方法主要分为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悬浮法聚合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应用领域宽。悬浮法PVC生产工艺1941年由美国Geon公司开发成功,经过世界发达国家十几年的不断改进,在聚合配方、汽提技术、防粘釜技术、自控技术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釜型设计日趋完善。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为1.4左右,玻璃化温度为77℃~90 ℃ ,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2.4.2.3 乳液聚合——氯丁橡胶(CR)生产

氯丁橡胶(polychloroprene rubber,简称CR),又名氯丁二烯橡胶,是由氯丁二烯(即2-氯-1,3-丁二烯)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的合成橡胶。被广泛应用于抗风化产品、黏胶鞋底、涂料火箭燃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油,耐热,耐燃,耐日光,耐臭氧,耐酸碱等化学试剂。缺点是耐寒性和贮存稳定性较差。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可逆的结晶性,黏接性好。耐油、耐化学腐蚀性优异。耐候性和耐臭氧老化仅次于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耐热性与丁腈橡胶相当,分解温度为230℃~260℃,短期可耐120℃~150 ℃,在80℃~100℃可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耐油性仅次于丁腈橡胶。耐无机酸、碱,抗腐蚀性良好。耐寒性稍差,电绝缘性不佳。生胶储存稳定性差,会产生“自硫”现象,门尼黏度增大,生胶变硬。国外牌号有AD—30(美国)、A—90(日本)、320(德国)、 MA40S(法国)。

氯丁橡胶均以乳液聚合法生产,即生产工艺流程多为单釜间歇聚合。配方主要成分为单体、水溶性引发剂、水和乳化剂。单体在水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不同型号的氯丁橡胶具有不同的用途。

CR122型氯丁橡胶主要用于生产传动带、运输带、电线电缆、耐油胶板、耐油胶管、密封材料等橡胶制品

CR232型氯丁橡胶主要用于生产电缆护套、耐油胶管、橡胶密封件、黏合剂等。

CR2441、2442型氯丁橡胶主要用于生产黏合剂,用于金属、木材、橡胶、皮革等材料的粘接。

CR321、 322型氯丁橡胶主要用于生产电缆、胶板、普通和耐油胶管、耐油胶靴、导风筒、雨布、帐篷布、传送带输送带、橡胶密封件、农用胶囊气垫、救生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