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分类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分类

时间:2024-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通货膨胀的度量1.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物价指数一般用于度量现实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对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的估测,则有一种称为“通货膨胀缺口”的办法。预期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通货膨胀的度量

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1)考察的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有别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名义货币价格。

(2)指的是货币价格,即商品、劳务与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而非不同商品、劳务之间的相对比价。

(3)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4)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5)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波动不是通货膨胀。不过,这一数量标准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度量

一般采用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1)消费物价指数(CPI)。也称为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全国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2)批发物价指数(WPI)。这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它的优点是对商业周期反应敏感,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原材料、非零售制成品的价格信息。缺点是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它只计算了商品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上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在最终销售环节上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

(3)平减指数(GNP)。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物价指数一般用于度量现实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对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的估测,则有一种称为“通货膨胀缺口”的办法。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缺口”就是有效总需求与可供私人消费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之间的差额,表现为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消费的过度需求。当这种过度需求的压力加大而又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缓和释放时,通货膨胀就有可能发生。英国官方就曾把不可能通过举债或私人储蓄等方式予以弥补的财政赤字称作“通货膨胀缺口”。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和恶性式通货膨胀。从价格上涨速度来区别通货膨胀的状态,关键是划分三者的数量界限,这是一个主观标准,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有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的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其原因是,在经济中已积累了难以消除的过度需求压力,但由于政府对商品价格和货币工资进行严格控制,过度需求不能通过物价上涨吸收,商品供不应求的现实通过非价格形式表现出来。在隐蔽型通货膨胀下,多余的购买力无法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予以消除,必然带来市场扭曲、腐败现象等。

3.按预期划分,有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预期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一般认为只有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才有真实效应,而预期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主体已采取相应对策抵消了其影响,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4.按成因划分,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