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解放斗争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劲旅

民族解放斗争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劲旅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段历史中,俄罗斯族始终站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人民利益和祖国统一的立场上,顺应了历史大势。当时新疆各族人民笼罩在金树仁腐败统治及残酷剥削的阴云之下。在席的均表示同意这一意见。后推举了临时主席等一系列职务的人选。
民族解放斗争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劲旅_中国俄罗斯族

第二节 民族解放斗争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劲旅

自近代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中国俄罗斯族与各族同胞一道参与了民族解放事业和反对祖国分裂的斗争,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中国俄罗斯族在此方面的爱国义举主要体现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新疆历史中。在这段历史中,俄罗斯族始终站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人民利益和祖国统一的立场上,顺应了历史大势。

一、新疆归化军初登历史舞台

归化军是20世纪30年代在新疆政治风暴中,以俄罗斯族血统的民众为主体组建的一支特殊武装部队,这支军队不仅在新疆政坛和沙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俄罗斯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时新疆各族人民笼罩在金树仁腐败统治及残酷剥削的阴云之下。1931年,金树仁政权开始在哈密“改土归流”,由于实施过程中政策不得当,引起了当地民众声势浩大的暴动。不想此次暴动竟然引来了甘肃地方军阀马仲英的第一次进新疆。金树仁的省军在与马仲英军队的交战中节节溃败,将士离心,战斗力越发低下。为了应付这一棘手局面,金树仁采纳了一些官员的建议,征召归化族组成军队平息暴乱。金树仁遂下令先在伊犁、塔城招募居住在那里的旧俄军人组成“归化军”。从此“归化军”书写了其在民国新疆史上的篇章。尽管归化军最早为金树仁招募,但这支军队却在1933年4月12日于新疆掀起的一场反对省府主席金树仁的军事政变(史称“四一二”政变)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金树仁为政不义,使新疆百姓民不聊生,民心尽失。

金树仁在任省府主席期间,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不断地扩充军队巩固自己的实力,横征暴敛,任人唯亲。1930年3月,哈密世袭王沙木胡素特去世,金树仁趁机实行“改土归流”。但“改土归流”后,农民受到的剥削有增无减,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后又把从甘肃招募的90户农民安插在维吾尔族老乡耕种的土地上,引起了维吾尔族农民的不满,继而发生了哈密暴动。金树仁为了扩充军队,加重赋税,大量发行纸币,引起了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困难,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同时官场上受贿之风盛行,金树仁兄弟各霸一方,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因此被金树仁压迫和长期受不到重用的官员就私下里筹划,进行推翻金树仁政权的活动。时任迪化县县长的陶明樾,航空机械师李笑天,外交特派员陈中、张馨、赵得寿等秘密联系,商讨反金活动,最终商定派精通俄文的李凤翔去发动俄罗斯族人。正值马仲英由甘肃进入新疆,进犯迪化,城内秩序大乱,城外群众纷纷逃到城中避难,使得城内人口猛增,食物缺乏,饿死者甚多。但此时金树仁之弟金树信及旅长崔肇基却趁机囤积粮食,高价出售,民怨沸腾。

归化军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深知民心向背,深晓民族大义。1933年4月12日,驻扎在迪化南关的归化军400余人,以军事演习为名,蜂拥入城,分兵一半把守城门,另一半直奔省府,省府卫队见势不妙,紧闭大门,但进入者已有七八十人,卫队死伤数人,金树仁闻讯由后院跳墙逃走。归化军搜索未获,将省政府信物及贵重物品带走而归,金树仁逃出省政府后,直奔西门,并令两团长带兵与归化军对抗,但均未取得战果,却被归化军击溃。当晚,刘文龙、陶明樾、李笑天、陈中等聚集在归化军指挥部召开会议,归化团长首先发言,他说:“此次倒金事件,完全是为了救国救民,解除金主席的职务,只要金交出政权,不加害他本人……同时希望能组织一个众望所归的政府。”在席的均表示同意这一意见。后推举了临时主席等一系列职务的人选。

4月14日,刘文龙召开汉、维吾尔、回、蒙古、哈萨克、归化等各民族的会议,公推盛世才为临时督办,归化军和东北军代表首先拥护,当日,刘文龙、盛世才等宣告就职,后组织市民进行游行庆贺,参加游行人数数千人,省政府主席刘文龙,委员李溶、李笑天、陈中、陶明樾,归化军格米林肯、安东诺夫、巴品古特等30多人参加了游行庆贺。并颁布了《施政纲领》,内容大致包括: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上一律平等;各地地方官员用选举和考试录取,不分省界和民族;人民有结社、出版、聚会、言论等自由;废除金树仁时代的一切不人道的措施;发展交通、开辟矿山、发展新疆经济等。

二、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金树仁统治被推翻后,在伊宁成立了临时政府,但这时全疆的混乱局面已经扩大了,阿勒泰边民骚动、哈密地区和加尼牙孜的起义、马仲英进入新疆、马世明占领焉耆、铁木耳攻占阿克苏、库车伊斯兰阿訇建立所谓的“伊斯兰教国”、和田地区的埃米尔自称“和田王”,并且率4000人企图与铁木耳联合进攻喀什等。此时各地相继叛变,杀害地方官员、抢劫财产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一些山匪、强盗也乘机兴风作浪。当时驻扎在喀什的金树智昏庸无能,骄奢淫逸,搜刮民财,闻各地乱起,仓皇失措,在惊恐之下暴病而亡。此后军队由马绍武指挥,但他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也无能为力,新疆的形势越来越恶化。

在新疆动乱的情况下,境内一些分裂势力开始抬头,在国外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开始筹划分裂新疆的活动,企图建立其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英国一直以来就推行分裂新疆的政策,希望在南疆建立一个听命于他的伪政权,并在19世纪60年代支持阿古柏建立过反动政权,这次趁新疆动乱故技重演。在英国的支持下和反动阿訇、宗教上层人士沙比提大毛拉以及穆罕穆德·伊敏等人的精心策划下,1933年11月12日,“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出笼了。

面对如此情况,1934年新疆政府组建了省军,其中有“归化军”两个团,随同其他大军开往南疆,开始了粉碎这个反动组织的活动。“归化军”在摧毁分裂分子的斗争中英勇善战。同年2月,“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在省军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瓦解了,“总统”和加尼牙孜逃亡山中,“总理”沙比提大毛拉被抓获,“和田王”也继而被消灭,新疆初步统一在盛世才的统治之下。

三、积极组织后援,保障抗日补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国人民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抗战路线。中国向西方各国求助,然而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只有苏联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于1937年8月与国民党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1937~1939年期间苏联给中国2.5亿的援助,并派顾问、空军和坦克志愿军帮助中国抗战。后又陆续为中国供应飞机、坦克、炸弹、机枪等军用物资。当时中国汽车少,因而军用物资主要由苏联汽车运送。经双方协商,以苏联阿拉木图为起点,中国兰州为终点。路上途径中国的霍尔果斯、二台、精河、乌苏、玛纳斯、迪化、吐鲁番、鄯善、七角井、哈密、星星峡等11个接待站。同时,还组建空运。空军路线有两条:一条由阿拉木图到伊犁,经乌苏、迪化、哈密到兰州;另一条,由蒙古乌兰巴托经二连到兰州。当时新疆各地都比较贫穷,因而在新疆境内的各站的设置及安排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成立了中央运输委员会新疆运输分会,当时简称“中运会新疆中运分会”。各个接待站长由县长兼任。因为中国的俄罗斯族懂俄语,交流方便,所以许多新疆的归化族人被请来当翻译、厨娘,有的妇女担任招待员或卫生员,特别是在伊犁机场、霍尔果斯口岸服务的归化族人较多。

1937年10月,根据需要在新疆乌苏县建立一个航空站,一个中运汽车站。当时乌苏县虽然地处伊犁至迪化、迪化至塔城、迪化至阿尔泰的交通要道,但全县5000农牧民仅有50多户工商业者,且多是小本经营,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办两个接待站是很困难的。两个接待站包括苏联站长、副站长、机修、气象、医务、报务等,中方服务人员除干事外,厨娘、接待人员、卫生人员都是归化族人及少量的当地人。由于苏联人喜欢冷饮,服务人员就利用冰窖储存的冰做冰淇淋,并做列巴等食物,这些工作都是由中国归化族完成的。

在新疆境内,由霍尔果斯到星星峡的11个站,大部分站是由归化族人任厨娘、接待人员,他们做出的饭菜较符合苏联人的胃口。同时,苏联朋友也对这些人进行了抗日及中苏友好方面的宣传。在1937年冬到1941年这段时间,新疆中转站各族干部和归化族人员都相处得很好,直到后来盛世才发动阴谋反共、反苏的活动,搞得人心涣散,伤害了民族感情,使有的归化族人不辞而别,影响了中转站的正常工作。因后期苏联供应物资的缺乏及盛世才的反共、反苏活动,中转站成为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汽车运输接待站,这时期为各个接待站服务的归化族男女相继离去。归化族许多人物因不满盛世才的统治而惨遭盛世才迫害,如巴平古特等人。

四、“三区革命”立奇功

新疆“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掌握了新疆的实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伪装进步推行亲苏政策,邀请了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新疆进行建设。任用了大批的中共党员为专区、县的专员、县长、教育局局长等。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盛世才的统治政策发生转变,开始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施行独裁统治。相继制造了1937年的“阴谋暴动案”、1940年的“阴谋暴动案”、1942年“四一二阴谋暴动案”等,逮捕和杀害了一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因而各地反对盛世才独裁统治的武装斗争不断涌起,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1944年秋,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爆发了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取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建立了革命政权,史称“三区革命”。

“三区革命”的爆发的导火线是“征马运动”。当时的统治者要向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农牧民征收一批军马,负担落在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及其他各族的贫苦农牧民身上。于是革命组织在伊宁市以东约100千米处的巩哈县策划了牧民暴动,因巩哈的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遇强敌可化整为零,入山游击,所以巩哈成为解放组织理想的暴动地区。1944年8月伊犁革命组织指示原巩哈县的土产办事处主任法提黑,会同艾克拜尔、色依提、库尔班、白求木、艾尼等组成起义队伍,揭露国民党政府的罪行,对当地贫苦的群众,无偿发给马匹、茶叶、食糖等,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拥护,报名参加者650多人,献马匹300多匹,羊4000多只,粮食360多袋,起义队伍半个月内就很快组织起来。8月份,起义队伍袭击了巩哈警察局,打死10多名警察,缴获了一批枪支,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

1944年8月,起义队伍进行了整编,成立了三个大队,进行军事训练,准备进攻巩哈县城。后起义队伍攻占了巩哈城,法提黑任代理县长,宣布取消苛捐杂税。人民拥护革命,队伍进一步壮大,成立了维吾尔族大队、蒙古族大队以及西托夫伊万领导的由俄罗斯族200多人组成的大队(当时称“归化大队”)。10月9日,又在伊宁成立了一支归化军。1944年11月6日,巩哈游击队调到伊宁,分三路进攻,11月7日发动了对伊宁市的进攻,一举拿下了警察局,释放了80名在押者,同时控制了专员公署。后不断有国民党军官投向革命,到14日游击队控制了伊宁中心区,国民党军退守鬼王庙飞机场。在伊宁游击队向国民党发动进攻时,11月9日,归化族列斯肯率60名归化军,封锁了果子沟通道,阻止了国民党增援伊犁的部队。果子沟山高沟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归化军堵死沟口,修筑工事,使国民党军队不能前进,有力地支持了伊宁的革命斗争。

1944年11月12日,临时革命政府在伊宁成立,革命政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做出了既向伊犁国民党驻军进军,也阻止国民党援军向伊犁进军的决定。20日,莫古托洛夫领导归化军和当地群众向霍城进攻,架起云梯攻城,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占领了霍城。28日,又向惠远城进攻,并占领该城,后又相继占领绥定、温泉县、博乐县等,至此伊犁的广大地区被革命政府所控制,革命势力进一步向塔城发展。

面对如此迅猛发展之革命形势,新疆省主席吴忠信致电蒋介石,希望得到支援,同时兵分五路向伊犁进军,企图消灭革命。革命政府面对形势做了三项部署:在伊犁成立两个大队,牵制伊犁驻军,防止突围和阻止空中支援;建立一个骑兵大队,支援绥定、霍城、惠远等地;派遣一个大队,阻止国民党援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革命在取得巨大胜利时,成立临时革命政府被提上了日程。在讨论临时革命政府的名称问题时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分裂分子要求成立“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少数人提出不冠名“东土耳其斯坦”,但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最后决定成立“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由艾力汗·吐烈担任临时主席,阿奇木伯克·霍加任副主席,下设教育部、财政部、畜牧部、农业部、司法部等。1945年3月成立了民族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由归化族波里诺夫任民族军总司令,归化族马加诺夫任参谋长,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后不断同反动势力斗争。

在日本政府投降后,国内形势朝联合政府发展,因而“三区”同新疆国民政府谈判,希望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经过谈判,新疆最终成立了以张治中为主席的联合政府。张治中提出“和平、统一、民主、团结”八个大字的施政纲领,但新疆联合政府并未很好执行和平条款,再加上联合政府内部组成人员复杂,政治观点也不同,因而使和平条款难以实行,后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联合政府破裂。后由麦斯伍德、包尔汉相继任主席但都未能改变新疆的动荡局面,到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入新疆,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后,三区民族军在归化族列斯肯的带领下和王震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在新疆民族民主运动中,中国的俄罗斯族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主要由归化族组成的“归化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重大贡献,书写了新疆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