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排中律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排中律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4-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中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维的明确性。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作出明确的断定,承认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正确运用排中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中排除非此即彼的居中现象.但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情况或处于中间的状态。排中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而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上反对关系的判断。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具体作用不同。

排中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维的明确性。正确的思维不仅应当是确定的,无矛盾的,还应当是明确的。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作出明确的断定,承认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因此,排中律使思想具有明确性,可以避免“模棱两不可”,骑墙居中的错误。思维的明确性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排中律对思维形式有着直接的作用。如后面耍学习的选言推理中的否定肯定式(即在前提中否定了一个选言肢,结论中肯定另一个选言肢),都是根据排中律得出的。应用排中律还有助于揭露诡辩中“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正确运用排中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中排除非此即彼的居中现象.但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情况或处于中间的状态。例如选举表决中有“同意”和“不同意”两种互相否定的意见,也允许有“弃权”的意见。因为“弃权”与“同意”、“不同意”一样,反映了表决人的态度。因此,反映实际中存在的居中现象,并不违反排中律。

2.排中律只是说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但不能确定哪一个为真。特别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宜表明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时,就不能当作违反排中律。例如:“地球气候近百年来逐渐变暖的原因,是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对于这个问题,因为缺少有关的知识或认识,不能作出“是”或“不是”的回答,并不违反排中律。

3.对于“复杂问语”可以不作明确地抉择。“复杂问语”是指隐含着某种错误假设的问话。对此,无论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会导致承认其中的错误假定。例如:“你戒烟了没有?”这就是一个“复杂问语”,其中隐含了“你抽过烟”这一假定。如果假定与事实相反,而简单地回答“我戒了烟”或“我没有戒烟”,就等于接受了其中的假定。在这种情况下,不作出直接的选择,而是根据事实作具体说明,不违反排中律。

4.分清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1)排中律与矛盾律的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而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上反对关系的判断。

(2)排中律与矛盾律的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中必须肯定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同假,而矛盾律则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中必须指明有一个是假的、不能同真。

(3)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具体作用不同。排中律可由假推真,用来排除思想的模糊不清,成为间接论证的逻辑依据。矛盾律则可由真推假,用来排除思想的逻辑矛盾,成为间接反驳的逻辑依据。

(4)违反排中律与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不同。违反排中律会出现“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则会造成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或叫“两可”的逻辑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