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深蓝”是怎样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洛夫的 ——创造机器人的思维方法
在当今,电子计算机不仅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工具,而且已经进入体育、娱乐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谈及电子计算机时,我们必须提到两位天才数学家的杰出贡献。一位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他第一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存储器和程序的概念。另一位是英国的天才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他被认为是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的人,可惜他只活了42岁。1941年,年仅29岁的图灵设计了一台被称为“巨人”(Colossus)的逻辑运算的计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于破译德军的密码,使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里逃生。因此,他被誉为“用数学赢得战争的人”。1935年的某一天,图灵躺在一个草坪上,他突然获得了一个灵感,它改变了图灵的生活进程,也改变了20世纪的进程[1]。他想到了解决一个难倒世界上最好数学家的问题的方法,他的解决方法引出了可编程序计算机的设想。1950年,他又完成了由计算机向思维器转化的重要一步,故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第一台“巨人”电子计算机问世已经60多年了,其间电脑的发展速度是迅速的。从产生重大科技发明以来,还不曾有任何一项成果像电脑发展得这样快和普及得如此广泛。电脑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始终希望,它在人工智能的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美国IBM公司开发的计算机“深蓝”(Deep Blue),战胜了连续保持12年世界特级国际象棋大师称号的卡斯帕洛夫。消息传出,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议论。棋艺虽属雕虫小技,但它却是智力的象征,“深蓝”能够战胜世界上最伟大的、不可战胜的超级棋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一系列的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