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秘性
“黑洞”这个词,听起来就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它本身就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一个黑箱。什么叫黑洞?从学术上,可以定义为“宇宙中具有超高密度的区域,它的引力极强,以至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无法从中逃逸”。那么,到底有没有黑洞呢?关于宇宙中存在黑洞的说法,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但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设,是从数学上提出的猜想。同样地,关于黑洞的研究,也有非常久远的历史。19世纪,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曾说过:“天上最亮的星是看不见的,因为这种星的万有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光线都逃不出来。”[3]以后,科学家提出了黑洞这一概念。黑洞表面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单向膜,任何误入黑洞的物体再也不可能返回,对于外界而言,这种物体就永远消失了。
尽管宇宙中的黑洞就是神秘的黑箱,研究起来相当困难,但是科学家还是知难而进,不断求索,并最终证明黑洞是存在的[4]。1997年1月1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89次美洲天文学年会上,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天文学家公布了他们关于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设在夏威夷的地面望远镜和太空轨道上的“哈勃”望远镜,在附近星系中发现了三个黑洞,并对其他可能存在黑洞的星系进行了进一步观测,最终找到了宇宙大部分星系中央存在黑洞的证据,并且每个黑洞的大小与它所在的星系大小成正比。星体黑洞可以在直径几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上亿个太阳的质量,而星系黑洞则可以在一个太阳系大小的范围内聚集30亿个太阳的质量。如果黑洞是固体的话,相当于在1立方厘米的体积内容纳200万吨的物质。
在谈到宇宙中黑洞的证实时,我们不能不提到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斯蒂芬·霍金(Stephen W.Hawking,1942—)。霍金诞生于1942年1月8日,不知是否纯粹偶然的巧合,现代科学的伟大的奠基者伽利略就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不幸的是,在他读研究生时,被诊断患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卢伽雷氏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两年了。然而40多年过去了,他奇迹般地活到现在。他虽然瘫痪了,行动完全靠一个电动轮椅,并完全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靠电脑语言合成器进行学术交流。但是,霍金身残志不残,他至今仍然从事人类最前沿的研究,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5]。就像霍金周身透射出一种神奇色彩一样,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就是自然界中最神秘且最具有魅力的内容之一。1971年霍金提出:在宇宙大爆炸后,可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黑洞,它们成10亿吨的物质密集于一个质子大小的空间内。霍金把量子效应引入黑洞研究,发现了从黑洞的表面会蒸发出粒子,随着黑洞的粒子蒸发,黑洞的质量降低,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黑洞以大爆炸而告终。霍金的发现的伟大性,正如把他引上宇宙学之路的导师西阿玛所说:“仅黑洞蒸发的发现就足以使霍金名垂不朽。”[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