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务信息传播的含义、意义和原则

政务信息传播的含义、意义和原则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准确原则准确原则要求政务信息传播的质量要高,不能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畸形等现象。如果在政务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各种不正常情况,则不仅达不到信息使用者的预期目的,而且容易将信息需求者的决策引向错误的方向。其优点是传递速度快,但电信传递必须依赖于通信设备,需要一定的投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传递方式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4.4 政务信息传播

4.4.1 政务信息传播的含义

政务信息传播是指政务信息机构将采集、加工和存储的信息以及开发的信息产品,借助于某种手段,采用某种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以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过程,是信息提供者传递信息和使用者接收信息的行为。

按照美国数学家申农的狭义信息论观点,信息资源传递由信源、信道、信宿等三个要素组成。其中,信源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是信息传播的起点,客观世界中的人、机器以及其他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源;信道是指信息传播的通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指信息传递的渠道和载体;信宿是指信息的接收者,它是信息传播的指向对象,也是信息传播活动的终点,客观世界中的人、机器以及其他物体都可以成为信宿。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定义政务信息传播:政务信息传播也就是政务信息从信源经信道流向信宿的过程。

4.4.2 政务信息传播的意义

政务信息传播在整个政务信息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经过有效的传递过程,政务信息才能被信息用户接收和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离开信息资源的传递,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就会丧失殆尽。政务信息资源传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只有经过传播,政务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信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叫做潜在价值,政务信息资源实际发挥出来的作用叫做实用价值。政务信息资源传播是将政务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向实用价值转移的重要环节,政务信息资源的实用价值也只有在信息资源的传播过程中才能实现,如果信息资源长期存储在信息库中,将会逐渐变得毫无用处。就像电力资源一样,发电厂发出电后,不经过电网传送到工厂、机关、学校和居民家庭中,那发出的电就没有任何作用。

(2)只有经过传播,政务信息资源才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组织指挥的前提以及控制的基础

各类政务机构的主管领导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日常管理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务信息的传递。总之,政务信息传播始终围绕着领导决策活动进行,它贯穿于领导决策的始终。

(3)只有经过传播,才能使政务信息管理机构工作者的劳动变为有效劳动

在政务信息传播之前,政务信息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和存储等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如果没有信息的传播,那么信息工作者付出的这些劳动将成为无效劳动。

(4)通过政务信息传播,有利于党政机关上下之间联系起来

政府机构上下级之间,互为信源和信宿的关系。对上级行政机关来说,通过接收下级机关传递来的大量信息,才能了解全局,掌握全盘,以便实行宏观决策和控制。对下级行政机关来说,通过接收上级机关传递来的大量信息,有利于全面、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部署。这种相互交流、上下沟通政务信息,使各级行政机关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4.4.3 政务信息传播的原则

一般而言,政务信息资源传播时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就是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政务信息资源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因为政务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只有遵守及时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否则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2)准确原则

准确原则要求政务信息传播的质量要高,不能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畸形等现象。如果在政务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各种不正常情况,则不仅达不到信息使用者的预期目的,而且容易将信息需求者的决策引向错误的方向。

(3)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要求以最低的费用将政务信息资源从信源传播到信宿,只有遵守经济原则,才能保证信息资源使用的普及和推广,否则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就会望而却步,使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4)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要求政务信息资源传播要做到保密。因为政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有时甚至涉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所以要求政务信息资源的传递者要根据信息资源内容的秘密等级以及保密的有关规定,选择恰当的传递方式,严格控制传递范围,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以确保政务信息传递的安全。

4.4.4 政务信息传播的特点

(1)目的性

政务信息资源的传播是指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传递行为,它具有强烈的目的性。

(2)时效性

政务信息资源传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资源从信源传递到信宿,这是由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决定的。

(3)知识性

政务信息资源传递的知识性较强,要求信息资源的传递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并非人人都能够胜任。

(4)选择性

政务信息资源传递的选择性较强,要求信息资源的传递者根据实际需要从现有的信息资源传递工具中选择合适的一种或者几种。

(5)保密性

政务信息资源传递的保密性较强,要求信息资源的传递者注意信息资源的传递范围,不得随意扩大信息资源的接收源,否则会损害使用者的利益。

4.4.5 政务信息传播的形式

政务信息资源传递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信息资源的传递载体分类

●口头传递

即信息传递者以语言的形式向信息接收者传递政务信息。这种传递形式的优点是具有亲切感,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手势、表情等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一般还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但是这种传递方式受口述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的影响,而且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书面传递

书面传递是指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来传递政务信息。书面传递信息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保存时间长,可以反复阅读和查用,凭证作用明显,在特定场合显得正规的优点。但是不够灵活,不易随机修改,表达信息内容难尽如人意,阅读书写也费时费力,因而使传递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电信传递

即借助于现代通信设备传递信息。其优点是传递速度快,但电信传递必须依赖于通信设备,需要一定的投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传递方式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2)按信息资源传递的方向分类

●单向传递

即信息资源传递者直接将信息资源从信源出发,传递给单个信息资源接收者,信源和信宿之间不发生相向交流和沟通的一种传递方式。单向传递的目的是为了将政务信息资源集中提供给某一类公众,以求得某一具体行政事务的落实。

●多向传递

是指信息资源传递者直接将信息资源传递给多个信息资源接收者的一种传递方式。多向传递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信息资源的影响范围,确保广大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的了解。

●相向传递

是指信息资源传递者和信息资源接收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资源的一种传递方式。

●反馈传递

反馈传递是指信息资源传递者和信息资源接收者根据对方的需要向对方传递资源的一种传递方式。

(3)按信息资源的传播范围分类

●内部传递

内部传递是指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工作部门之间所进行的信息资源传递,它通常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外部传递

外部传递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组织机构与社会之间所进行的更为广泛复杂的信息资源传递,它通常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两人传递

两人传递是指在两个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资源的一种传递方式,其优点是保密性相对较强,但接收范围过于狭小,不利于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快速实现。

(4)按传递渠道分类

●正式传播渠道

正式传播渠道传递是指借助于政务或一些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可控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路线而进行政务信息传递的方式。正式传播渠道的特点是:需要传播的政务信息内容,传播的渠道、路线、方向、范围以及政务信息传播的时间因素等都是可以控制的。正式传播渠道是政务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非正式传播渠道

非正式传播渠道是指通过不由政府或公共事务管理机构控制的传播渠道与传播路线传播政务信息的方式。通过这种传播渠道,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迅速,但是传播的信息经常被严重地歪曲。

(5)按传收关系分类

●主动传播

主动传播是指政务信息传播者根据自身选择的传递内容和传递对象所进行的政务信息传递活动。这种政务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主动选择传播对象和传播内容,目标明确,态度主动积极。

●被动传播

被动传播是指政务信息传播者根据政务信息需求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所进行的政务信息传播活动。这种政务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信息传播活动以接收者为中心进行,传播对象明确具体,传递内容和方式由目标对象的问题和要求所限制,针对性极强。

(6)按传递级次分类

●直接传播

直接传播也称单级传播,它指的是政务信息由信息发生源直接传递给接收利用者,即政务信息管理机构直接把政务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中间不经过其他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类传播活动具有传播路径短,信息易为目标对象接收的优点,但是扩散范围受到限制。

●间接传播

间接传播又称多级传播,是指政务信息从发生源发出后,经过某些作为中介的人员或组织,间接地把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的政务信息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活动能扩大政务信息接收者的范围,也能使政务信息的影响力增强,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

4.4.6 政务信息传播的方式

从目前我国的有关规定来看,政务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设立统一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

②定期公开发行政府信息专刊或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发布政府信息;

③设立固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

④定期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

⑤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热线;

⑥政府机构内设立信息专员,接受公众的信息咨询;

⑦制定政府机构信息公开手册,放在公共场所供公众阅读;

⑧在各行政机构内把一些内部参考编为政府机构公报,及时公布政府文件、法律授权指定的可以普遍适用的实施规则及相应的解释,以及其他法律未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