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务信息服务体系的分析介绍

政务信息服务体系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4-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全国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战略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整体规划,协调和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目前对我国政府信息服务并没有单独成立管理机构进行统筹规划。我国当前建立的政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如图7-2所示。政务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应由该服务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决定。

7.3 政务信息服务体系

政务信息存在于政府的各个部门,同时又处于频繁的信息传递、交流等各种信息服务的过程之中。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政务信息服务体系是构成国家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对政务信息服务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高效的政务信息服务。

7.3.1 我国政府信息服务组织机构

我国政府信息服务是随同政府信息化一起发展起来的,在组成机构上对政府信息化领导组织结构有很大的依附性。由于政府信息化组织的主要职能在于政府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功能就显得有些分散和弱化。相对于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硬环境建设,纸质等载体形式的传统信息服务以及着重内容的信息整合与服务这些软环境建设在组织机构上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我国信息化管理机构由中央、省、市、县的专门信息化机构和其他机构中的信息职能部门组成(如图7-1)。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全国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战略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整体规划,协调和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和部委的信息机构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体系、信息中心体系和信息产业体系。与国务院一样,各级政府也分别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对本地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规划和管理,作为核心机构指导和协调其他部门的信息工作。国家信息中心体系是以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为依托,为国家领导机构提供决策咨询信息服务而建立的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部门信息构成的完整体系,目前已经在30个省(区、市),16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市和1200个县成立了信息中心(2)。信息中心往往作为信息产业部门的一个职能单位存在,信息产业体系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各级信息产业部门组成。我国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信息法规和规划的制定,信息中心和信息产业部门是技术支持和实现力量。无疑上述部门可视作政务信息服务,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信息服务的核心领导和实现机构,但是若干排除在信息化管理机构之外的部门,在服务领域所作的贡献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图7-2中以虚线圈出的广电、传媒和档案部门一直进行政务信息服务方面的努力,同样,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办公机关、政务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也行使着类似的职能。目前对我国政府信息服务并没有单独成立管理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分散在信息化或是各部门下的该项职能有进一步强化和组织协调的必要,因为在重点进行硬件基础建设的我国政府信息化初级阶段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必定是重服务内容和质量的高级阶段。政府信息用户更关心的是信息本身,在我国全面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之后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政府有责任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组织利用。而这一任务的凸显必然要在管理结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img25

图7-1 我国信息化管理机构体系

7.3.2 我国现有的政府信息机构类型

我国十分重视政府信息服务工作,将其视作联系实际、科学决策、沟通群众的桥梁,并在政府组织系统内外分别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从事信息提供与保障、传播服务,包括:

政府所属的信息机构:以专门从事公共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开发利用工作为主,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咨询和专题论证,如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办公厅、统计局、计划委员会等。

政府内部的信息机构:以政府综合部门内的政策研究室、秘书科、咨询委员会等顾问机构为主,对政府即将实施的目标规划、方针政策等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并反馈公众意见。

政府行政系统外的相关信息机构:既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民主党派和政协的相关咨询委员会,也包括隶属政府行政管辖,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各类事业单位,如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所、新闻出版单位等。此外,为广泛收集反馈信息,政府组织还充分利用行政系统内外上下交错的层级节制体系,在各部门、各地市、各行业等纷纷设有特邀信息员,及时通报信息,反馈情况,形成纵横交错的政府信息网络。

7.3.3 政务信息服务结构体系

从总体来说,我国政务信息服务体系是以科技和经济信息工作为主体建立的,包括科技信息系统、图书档案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系统和社会统计系统等专业系统支撑的社会结构体系。我国当前建立的政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如图7-2所示。各专业工作系统的信息服务机构的任务以及业务主要有:

①搜集、处理、存储各类有关信息,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

②在进行社会统计获取各类专业的数据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分析研究工作,承担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img26

图7-2 我国政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③为各级部门制定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④为各级各类业务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信息服务;

⑤为各级各类管理和业务部门提供包括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在内的业务信息服务;

⑥面向社会,为企业、研究单位及公民个人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7.3.4 政务信息服务机构及其业务的控制

政务信息服务机构大多隶属于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各类图书馆、档案馆、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国家各部门信息中心(所)、地方信息机构以及国有单位信息机构等。政务信息服务机构以提供无偿信息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其服务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并以此为中心拓展社会化服务业务。

政务信息服务机构业务管理的目的既要求促使部门和单位所有的信息机构逐步向社会开放,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展开公益性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并将其纳入国家信息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同时也要求在进行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中,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和运行管理,实现有效的业务工作控制。

政务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应由该服务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决定。鉴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其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多极分层管理。利用这种方式,设立全国信息工作管理中心,全面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各专业部门和地方的信息服务工作,使之服务于社会总目标。同时,在开展专业信息工作和地方信息工作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职能管理机构,负责各自的业务管理工作;根据信息服务业的自然层次结构,由各层次的各级信息服务机构组织日常业务工作,以便根据市场的变化优化具体的服务项目。

对于从事政务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服务机构,要适应市场经济变革,发展与管理好其信息服务业务,为市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从五个方面入手,确立自己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地位。

①不断强化政务信息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服务定位。一个机构的定位不清、使命不强将是机构发展最大的障碍。同时,由于机构定位不清带来的目标模糊,组织形式游离不定将是机构发展中遇到的极大问题。公益性机构组织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强大的使命感,没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将不可能带来机构的发展。

②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公益性服务机构属非赢利性组织,其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只有为其发展注入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其服务的全面、顺利开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目标的实现。但同时需要认识到,非赢利机构并非不可有收入,而是可以经营的,甚至是更成功的经营。非赢利的含义是收费的合理性、公正性和不以赢利为目的。非赢利机构可以利用其业务的公益性来申请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赞助、捐赠来改善财务状况,使事业顺利发展。

③改善服务机构的用人机制。政务信息服务机构过去的用人机制造成了人员更新慢、人才流失、队伍老化等严重问题。新的用人机制应该排除与行政级别挂钩,套用行政级别对吸引新人才的制约,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政务信息服务机构的用人应不仅限于专职工作人员,还应利用事业本身的吸引力吸收志愿者来参加,壮大服务人才队伍。

④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确保政务信息服务机构的公益性目标不受侵蚀。对于政务信息服务机构这样的非赢利性组织来说,事业的使命感,公益性形象是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正是仰仗这种公益事业的形象号召力才能争取社会的支持来完成目标使命。所以,保证目标的纯正性尤为重要。非盈利机构应主动创造社会的监督机制,制定包括财务的对外公开,信息服务的裁定等措施,并通过合理的服务价格把最大的利益带给社会。

⑤加强对社会的公益性宣传以及对内部的使命感教育。非赢利性机构与企业运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理想事业主义的经营,其中机构的使命感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它是组织的灵魂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要强化组织内的使命感教育,一切从使命出发,从事业出发是其成功运作的关键。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工作,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