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比较
1. 传统政务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传统政务的缺陷,一是容易疏远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二是容易使中间环节发生梗阻。在传统政务的条件下,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工业社会里,个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数,在6到7人之间;超过这个限度就需要分层。管理层这个中间环节,可能提高效率,也要消耗资源。提高效率与消耗资源的比率,我们称之为管理成本,或中间费用。管理成本包括理性的管理费用和非理性的管理费用(浪费和腐败)。
管理的中间环节,有两方面的作用。从积极的方面讲,是进行社会化组织,使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离了中间管理者,社会因此而降低组织的复杂度,等同于农业社会组织形态。用落后的社会组织形式管理复杂的社会事务,必然会导致混乱或无效。另一方面,社会通过中间环节进行管理,是要付出代价的,包括正面的管理费用和负面的贪污腐败。戴维·奥斯本等在《改革政府》中指出:“官僚和官僚机制感兴趣的是争取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官场病,实质是政府机构自我扩张、追求自我利益的结果。
2. 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在工业时代,公众与政府迂回沟通;在信息时代,公众将与政府“直接沟通”。直接沟通,并非不要中间环节,正如直接经济不等于直销一样。信息社会意义上的直接沟通,不在于有没有中间环节,而是指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正如直接经济不在于有没有中间环节,而在于边际成本递减一样。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是指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在社会管理范围扩大中相对减少。不管中间环节是增是减,只要总的中间成本相对缩小了,就是“直接化”。
电子政务则通过先进生产力来解放管理能力,它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又在提高管理效率。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即在社会化任务加重,管理范围变大,相对的管理成本降低。这表现在:
(1)通过政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促进廉洁、公正和文明行政。
按照科斯理论,建立制度的成本与它节省的成本比哪个更大,决定制度的稳定性。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社会的需求为中心的,政府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作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办理各种经济与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关系,共同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更有利于稳定,因此是一种建设性的改革。
(2)从工作方式比较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
传统政务管理大多以集会形式、上传下达为主,耗费了大量行政经费;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
(3)从工作模式比较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电子政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全局管理,精简和优化政务流程,科学决策,并以此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关键在管理与工作观念的改变。电子政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的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 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