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婚姻习俗
一、婚姻制度
裕固族的婚嫁娶亲情趣很多,婚礼不仅是缔结男女姻缘的仪式,而且也是老人向青年一代传授民族文化知识的重要场合。
裕固族最隆重、最喜庆的仪式活动莫过于婚礼。裕固族传统的婚礼仪式有着独特的礼俗和丰富的情趣。现在,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户之间不能结婚,同姓不同户可以结婚。传说,这是裕固族古代的两个可汗定的规矩。过去男女双方结婚,必须在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上门当户对。贫富之间一般不通婚,但也有富裕户娶贫困人家姑娘的。此外,裕固族地区过去还曾流行“勒系腰”婚和“立帐房杆子”婚。
二、婚姻礼仪
1.求婚
由于裕固族游牧生活的特点使各家庭分散居住,平日男女青年见面机会较少,只有通过放羊或参加其他节庆活动相互认识。山上牧羊的姑娘、小伙子们经常通过唱歌的方式吸引对方,并倾诉心中的爱慕之情。如:
达坂山上我遇见的哥哥,
长着一双黑眼睛。
他说的话在我心中起波澜,
他走的路变成了一条小路。
如果他有心的话,
我的心会像雪山一样融化。
男女青年产生爱慕之情后,男方要主动向自己的父母诉说心愿。男方家便请一至两个媒人,带上“拜立克”(类似藏族的哈达,但比哈达短,用白布和蓝布做成)和酒,前往女方家求婚。女方家要收下拜立克和酒,就意味着婚事可以商量;如果拒绝不收,那便说明女方不同意这门婚事,媒人再费口舌也没用。
2.许亲
女方收下见面礼后,不管男方家境好坏,都要按古老的规矩办事。先要120种彩礼:
珍珠玛瑙不能少,海贝玉石不能少,
三圈项链不能少,头面耳环不能少,
镯子佩刀不能少,彩色手绢不能少,
宝石戒指不能少,绸袍棉衣不能少,
缎袄袜子不能少,牛皮靴子不能少,
被子褥子不能少,白毡沙毡不能少,
枕头毛巾不能少,腰带衣料不能少,
绣花针线不能少,羊毛驼绒不能少,
牛毛绳子不能少,牛皮羊皮不能少,
狐皮猞猁皮不能少,箱子佛匣不能少,
茶镜水镜不能少,大米白面不能少,
黄米小米不能少,青稞炒面不能少,
酥油清油不能少,曲拉奶皮不能少,
茶叶盐巴不能少,黑醋调料不能少,
美酒鼻烟不能少,白糖黑糖不能少,
冰糖葡萄干不能少,锁阳蘑菇不能少,
红枣炒米不能少,沙枣鸡蛋不能少,
农人瓜果不能少,农人蔬菜不能少,
锅碗筷子不能少,盘碟勺子不能少,
酒壶茶壶不能少,酒杯酒盏不能少,
水桶奶桶不能少,菜刀擀杖不能少,
马鞍缰绳不能少,马绊马钗不能少,
褡裢鹿鞧不能少,肚带马铃不能少,
马镫红穗不能少,马绨马掌不能少,
铁铗弓箭不能少,烧馍油馃子不能少。
男方必须一一接受女方所提的彩礼,不能当场要求减少,这是礼节。
3.说亲
女方见男方答应之后便同意许亲。虽然男方已经答应要给120种礼物,但实际上双方都明白,这是不容易办到的事情。从此,男方便多次前往女方家中说情,请求减少礼品数目,特别是一些根本无法得到的礼物,如金子、宝石、灵芝之类。男方再三磕头、作揖,苦苦哀求女方让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登门几十次,每次女方都要酌情减少几样,一直减到男方力所能及的程度后,双方一言为定,再不能变更。一门亲事说定,少则二三十种礼物,多则仍要五六十种。
4.订婚
男方给女方如数送清所定礼物后,两家要共同商量,请来本家族的长者(过去也请喇嘛)为新郎新娘卜卦选择结婚日子。卜卦主要依据新郎新娘的年龄、属相。在选定结婚吉日的同时,还要依次算出新娘戴头面、从娘家出发、到婆家正式戴头面、拜天地、进新房、新娘第一次生火、回门、出牧等时辰。
吉日选定后,男女双方家长要选家族中最能干的人来充当整个婚礼期间的“康高”(总务管家)。康高人数为1~3人,也有更多一点的,最多达到15人,这多在旧时富裕大户人家举办婚礼时才出现。平常婚礼只需总康高1人,另配2人协助。总康高具体安排下属协助人员的分工,有专管粮、肉等食品的人,有管做饭、烧茶、煮肉的人,有管布置席位和酒宴的人,有收礼品的人,有管理客人坐骑的人,有看护来宾财物的人。然后,再送一个负责礼仪、为婆家人说话、唱歌、迎接新娘、迎送客人、敬酒、献拜立克的总东一人,同时选一个为总东帮腔、续歌的人。男方家亲戚的年轻人均为小东家,听总东指挥,里外都要忙。女方家也要选一位能替新娘说好话、唱好歌的“咯兹耶尔智”和帮腔续歌的人,还要选一位负责送新娘的“尤勒巴什”。
5.请客
选好康高、总东以后,双方开始请客。请客的范围是:男方的直系亲属、女方的直系亲属,双方都要请。另外,双方家的邻居及有其他关系的人由各方自己请,尤其邻居家的一些有名望的老人一定要请到。双方各选1~2名请客的人。请客的人按主人所列的客人名单要在结婚前10天完成任务。请客多用白布或蓝布的拜立克请,过去请客人要到所请人家,双腿跪地,双手握在胸前,向主人连拜三次,再取出鼻烟壶让对方吸一撮,然后说明来意并正式聘请。男女双方的直系亲属须在结婚前三天早晨到各自亲戚家里,男方直系亲属的有些人须在娶亲前一天下午赶到女方家中参与准备婚礼。一般客人则在结婚前一天下午到女方家,第二天早晨到男方家。
6.筹备
结婚日子选定后,康高、总东、咯兹耶尔智、尤勒巴什和双方家主开始共同筹办婚事,过去男女双方家中要连夜燃香祭天,意味着喜事临门。两家缝衣制被、宰牛杀羊、推磨买油、拾柴晒粪、备酒烧馍,十分忙碌。
7.咯兹哈斯——女方待客
送亲的头天下午,客人们纷纷来到女方家,女方家把客人们请进打扫得干净、整洁的羊圈内,圈内四壁挂毯,地面铺崭新的白毡,席位分头席、二席、三席、四席等,整个席位呈“U”字形,这就是裕固族传统的“羊圈席”。
席间点羊油灯、清油灯和羊油脂烛的红纸灯笼。地毡前面摆满小桌,小桌上点无数盏小铜佛灯,佛灯边放满酒杯、酒盏、茶碗、木筷、小刀等餐具。遇到冬天,席间则设有铁火盆和篝火堆取暖。过去,头席坐活佛、部落长、喇嘛、法台、圈头等人。有威望的长辈分坐头席两翼。爷爷、舅舅等男性长辈坐二席,直系亲属中的男性及客人中的男客坐二席两翼,直系女性长辈坐三席,其余女客坐三席两翼,如果客人多,以此类推。
女方家要为头席(又称上席)端牛背子、油馃子、整盘花卷、奶茶和酒,为二席端上羊背子、油馃子等,三席、四席则用筐或大木盆端来手抓牛、羊肉和掰碎的烧馍、花卷,把茶舀在碗里,让他们尽情吃喝。
靠近妇女席位的墙角挂一块帘子,呈三角形,里面蹲着替女方说话、唱歌的咯兹耶尔智和帮腔人。他们在客人未散前,不能露面,一直在帘子后面唱歌。离他们不远的墙上挂着新娘的头面。
总东虽是男方家的代理人,但当晚也必须赶到女方家,坐在咯兹耶尔智对面的墙角里,不时和咯兹耶尔智对歌、说话。等客人们入席坐定后,女方家主先给总东敬两杯酒。总东喝完酒要唱歌:
月亮就要圆了,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在这大喜日子的前夜,我先唱上几句。
我虽然笨嘴拙舌,但婆家人的心非常甜。
婆家为办这次喜事,花了大本钱,
请来了四面八方的客。
……
各位尊贵的客人,今晚欢聚一堂,
共同庆贺这喜事来临。
咯兹耶尔智听完总东表功的歌后也要唱歌,而且要替女方说话:
不到十五月亮不圆,不到早晨太阳不升。
今天还不到十五,现在还不是早晨。
客人来得很多,但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
要不是娘家人心好,哪有这么多客人来庆贺。
我家的姑娘,从没有离开过父母,
不会做饭,不会针线活儿……
亲戚们要多多关照,这样才使我们老人放心。
对唱中若一方听不顺耳生气,客人们要起来劝说并敬酒致歉。就这样对唱喝酒,一直热闹到后半夜。
8.带头面
给新娘戴头面的时候,全体客人都要唱歌,娘家人开始哭,歌声和哭声混为一体,既有气氛又有声势。新娘在姐姐或姨妈的陪伴下,哭着来到羊圈挂头面的墙根,由母亲边哭边为女儿戴头面。戴头面是裕固族妇女在结婚前必经的仪式。头面也就是头饰,裕固语称“凯门拜什”。头面共分3条,胸前分左右两条,上端在耳际以上编入发辫,下端至脚面,中间勒入腰带,还有1条在背后,裕固语称为“阿尔擦郎”,比前面的窄,同前面一样戴在脑后帽盖的发辫上。戴头面的同时,歌手们还要唱《戴头面歌》。
新娘戴头面
咿呐噢——
启明星出来了,天快亮了。
亲生的姑娘,
你戴头面的时候到了。
……
姑娘戴上头面,
娘家人的心儿都碎了。
月一样的父母啊,忘不掉你的恩情。
太阳升起来了,
新娘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了。
……
此时,伴娘们紧张地装扮新娘,客人们继续对唱歌曲,所唱歌曲多代表新娘唱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或依恋父母的歌。舅舅也唱一些劝解和安慰新娘的歌。
戴头面的仪式结束后,新娘被迎入另一顶小帐篷,以表示走出家门,姑娘已经成婚。客人们仍在大帐篷内继续饮酒、唱歌。随后,由东家给客人端来羊肉面片。年长者在席间猜拳行令,相互对歌祝酒,尽情欢乐,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9.送亲
清晨,由尤勒巴什带队,女方亲属朋友以及本户族人送新娘到男方家完婚。这时,新娘已身着嫁妆:头戴喇叭形的尖顶白毡帽,身穿高领偏襟袍,上罩色彩艳丽的缎夹,腰束彩色绸带,手拿用红柳条和红色纱布制成的面纱遮面。临行前,要唱谢别和送别歌。谢别歌表达新娘告别父母,依依惜别的心情。清晨的草原空气格外清新,阵阵歌声委婉动听:
再见了,
我亲爱的阿扎、阿娜,
今天我戴上头面,
你们要把我常常挂念;
我对你们的思念像头发一样,
每时每刻都会增添。
……
放心吧,我亲爱的阿扎、阿娜,
女儿有一对明亮的眼睛,
走路会避开深渊,
丈夫是个好心人哟,
你们要把心儿放宽。
边唱送别歌,边由总东给送亲的主要客人敬“上马盅”,伴娘把新娘扶到马背或驼背上,并由新娘的姐姐、妹妹或嫂子中的一人和新娘同骑一匹马或一峰骆驼,照顾新娘。送亲的人都骑上乘畜便出发了。他们边走边唱,十分欢快。
10.杜苏尔池——打尖
当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时,新郎家要委托几位能说会道、娴于骑术的人,在迎亲途中铺上一条毡毯,摆上一只羊的肉、120只小圆烧馍,以及酒和哈达,表示迎候。送亲的队伍到达时,他们要去拉住第一匹马,请尤勒巴什、新娘的舅舅、贵宾和伴娘到铺好毡毯的地方稍稍休息。新娘不下马,其他客人就地歇息。客人下马坐定后,男方家人先将一杯酒洒向天,后将一杯酒泼于地,意思是先敬天地,后敬鬼神;然后向四周泼洒少量的酒,表示见面的和不见面的都喝,一起恭贺新喜。之后,向新娘的长辈献哈达、敬酒、敬食,并诵唱一段歌:
牛背子香哟羊背子嫩,尊敬的客人们尝一尝;
路上太阳晒马晃荡,喝一杯喜酒添力量。
这就是裕固族婚礼中的打尖仪式。裕固语称“杜苏尔池”。如果女方对男方的款待或准备情况不满意,有权刁难,甚至有意拖延时间。男方家的人见此情景要紧紧拉住尤勒巴什的马缰绳,并再次献酒和哈达,好言相劝,渴望对方回心转意。主客吃喝满意之后,全体继续前进。
11.踏房
举行婚礼的当天早晨,婆家人要为新娘在院外的东南方另立一顶白帐房。在正式举行婚礼以前,新娘一直由伴娘陪坐在这顶白帐房内。送亲队伍快到婆家门前时,女方家部分客人骑马前来踏这顶小帐房,这叫“踏房”。
男方家则早早在房内安顿两个妇女,手持木棒或毛绳,由帐房里向外敲打帐房,使女方家客人的马匹不敢靠近。如果客人的马胆大,来势凶猛而踏倒毡房,则意味着不吉利,预示男方家迟早会家破人亡遇大难,女方也会要求中止婚礼。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更多的情况是一种礼节性的娱乐活动。客人马队只是绕帐房转圈表示“踏房”。当客人骑马绕帐篷时,男方家要找一些精干的小伙子为客人接马,否则会被认为失礼,会出现客人掉转马头不辞而别的情况。
12.迎亲
送亲队伍到来之际,新郎要换上女方家送的服装,称为“冠戴新郎”。换装时,歌手要高声朗诵“拜立克曲戈尔”(赞词),其大意是:新郎戴帽、穿袍、系带、着靴,象征吉祥、幸福,祝新人的爱情像乳汁一样纯洁,生活像酥油一样甜美。
送亲队伍到新郎家门外时,由一个和新郎同辈同户族的男子,跪在地上,双手捧盅向主要的客人敬迎亲酒。敬酒后,送亲人才进家门。此时,新娘不入大帐篷,须在院外的白帐房内,由“待尔赤”(伴娘)及新娘的姐妹陪同落座吃喝、歇息。
13.阿斯喀阿拉尔
客人们在男方的羊圈席里落座后,东家们开始全部上阵敬酒、倒茶,并用手抓肉招待客人。而女方家的尤勒巴什则到男方家的厨房去察看宴席的准备情况。然后,由咯兹耶尔智代表娘家讲一段肉积如山、酒流似海的赞美词,夸耀酒席的丰盛,裕固语称其为“阿斯喀阿拉尔”。颂词大意如下:
今天是家主喜庆的日子,
要我给大家好好地敬几杯。
我们大家可以看见,
家主的诚意是多么深厚。
客人请得很圆满,
牛肉礼物准备得很充分,
客人们不用担心。
我顺便可以告诉大家一声,
喜主家的酒像海一样,
我们虽说没有见过海是什么样子,
但喜主家的七口大缸,早已盛满了酒。
我们没有准备好大酒壶,
今天只是拿来了木碗和小搪瓷碗,
我们只是把酒皮子漂来了一点,
请大家尽情尝一尝。
喜主家的肉和馍馍像大山一样,
可惜我们来时忘记了带上大斧头,
也忘记端上大方盘,
腰里只有一把五寸小刀。
羊肋巴只削三个梢梢,
馍馍只是在大山边拾了些零星的。
现在向大家敬一敬,
请客人们尝一尝。
……
14.新人过火堆与射箭
大家吃喝过后,婚礼仪式开始,新郎到帐房门口迎接新娘。新娘快到大院门口时,大门两侧燃起两堆篝火。女方客人要牵一匹白马,跟在新娘的后面,走到火堆旁再牵回去,马的额鬃上系一方的哈达,表示新娘是乘骑这匹马来的。据说白马代表白象,象征着吉祥。新郎事先准备一个小瓶,内装五谷杂粮,并备用红柳条做成的一弓三箭。当宾主都到门外迎新娘进门时,新郎将小瓶砸烂,把五谷杂粮撒在地上,然后手持红柳弓箭,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避邪。之后,新郎拾起箭杆,连同弓一同折断扔入火中。同时,新娘要从两堆火中间跨过去进入席圈里。据说此习俗和裕固族一段古老的传说有关。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新婚夫妻,丈夫远出打猎,妻子不小心把火弄灭。她外出寻火种引来了三头妖,险些丧命。丈夫赶回来后,为救妻子同三头妖展开搏斗,最后,年轻人用三支箭射掉三头妖的三颗头,但自己也受伤而死。他妻子为了纪念自己心爱的丈夫,告诫后人要避邪。从此,在婚礼上衍生出燃两堆火射三支箭的习俗。
15.阿斯哈斯
新郎新娘同客人一同进入席圈落座后,宣布婚礼开始。首先举行阿斯哈斯仪式,即由总东讲述婚礼仪式的来历:
古时候,裕固族有两个罕王,一个叫鲍尔得罕,生有一子;一个叫贞柯斯罕,生有一女。鲍尔得罕的儿子向贞柯斯罕的女儿求婚遭到拒绝,鲍尔得罕便去祈求拉依尔昂迦神帮助,神说要想使这门亲事成功,必须使100户人家都有姓,千万个人都有名,山垭上要垒起鄂博,家家户户要有办事规矩,此外还要请四位媒人说亲。鲍尔得罕听后,先给自己手下的四位宰桑定了姓,起了名,并请他们为媒人,带着哈达到贞柯斯罕家说亲,贞柯斯罕收下哈达,答应了亲事。鲍尔得罕得知后非常高兴,决定给儿子举行最隆重的婚礼。他吩咐四位宰桑在举行婚礼时,要请来青龙、白象,要找来世上所有的珍珠宝物。四位宰桑觉得不好办,便劝说罕王婚事从简。罕王虽允许他们量力而行,但唯独坚持要请青龙、白象,并要求把青龙用青绸子包好、白象用白绸子包好。四位宰桑为此走访了民间。之后,他们对鲍尔得罕说:“我们走遍了所有的地方,看到马、牛、羊是宝。马,罕王可以乘,军队打仗可以骑,老百姓可以用;牛,是罕王最好的肉食,牛奶可以喝,酥油可以在佛像前点灯,牛毛可以织褐子;羊,富人穷人都可以养,羊毛可织布,也可织褐子。我们可以用这三件宝来庆贺婚礼。青龙、白象请不到可以用其他生灵代替。”罕王采纳了四位宰桑的建议。不久,四位宰桑挑选了一只毛色灰白的大羊请罕王过目。鲍尔得罕指着羊头说:“这是待客的头等菜。”看了羊胸叉说:“这肥美的羊肉,是馈送亲友的最好礼物。”又说:“羊干巴骨是新郎新娘最好的结婚证据。”这样,鲍尔得罕为儿子举行了隆重而朴素的婚礼。人们选一匹青马披上青绸子代替青龙,选一匹白马披上白绸子代替白象。酒席上用肥美的羊胸叉招待宾客,在羊干巴骨上抹点酥油,系上一绺羊毛,由新娘交给新郎作为结婚的凭证。这仪式一直沿袭至今。总东朗诵完《阿斯哈斯》后,新郎新娘要拜天地。
16.尧达曲戈尔
过去先要给席圈内正上方的佛龛献哈达并磕头,然后新郎新娘相互敬拜。现在只是双双给宾客行礼、敬烟酒。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端一碗酥油茶敬婆婆,并献上礼物。伴娘代表娘家和新娘要说些客气话,请婆婆多多指教。这时,总东手举一只煮熟的羊干巴骨(裕固语称为尤达),上面缠上羊毛,帮腔的歌手端一碗奶茶,茶碗中间放一块大酥油,四周放上几块小酥油,高唱《尧达曲戈尔》,歌词大意是:
羊干巴骨上为何有一撮毛,
它象征着皮毛相连,夫妻亲密无间;
羊干巴骨为何一头热一头凉,
它象征着新娘从此对婆家要热对娘家要凉;
羊干巴骨肉为何一层又一层,
它象征着两家要好,亲上加亲。
这碗的四周为何放上酥油,
它象征着新人对双亲更加孝顺;
这碗里为何放上奶茶,
它象征着新人的生活比海子水还要平稳。
……
唱完歌,总东端过盛满酥油的小碗,为新郎新娘口中各喂一小块酥油,以示他们婚后甜蜜、团结。然后将羊干巴骨插在新郎腰际,作为结婚的凭证。仪式完毕后,新娘重回小帐篷。这时,总东和东家们为客人端来手抓肉,让大家尽情吃喝。同时,歌手、酒家开始唱歌、喝酒,婚礼气氛达到高潮……
17.道谢与献羊背子
宴请高潮过后,客人中要推选一人代表大家答谢主人,他朗声谢道:“我们坐了上席,吃了好肉,喝了好酒,但没有把忙帮到底。”主人说:“你们给我家撑面子,帮了大忙,只用粗茶淡饭招待你们,请原谅。”同时主人要给客人赠哈达和羊背。羊背按客人的身份、辈数分头背、二背、三背……一只羊分十二背。头背是臂尖,二背是胸叉,三背是羊脊梁骨。献羊背时,还要根据每个客人的身份、辈数,分别诵一段祝词。赠献羊背即意味着婚礼仪式结束,远客近邻可自由离去。
婚礼仪式结束后,娘家人拆掉白帐篷,领新娘向婆家正式交女儿。交新娘时,娘家人先要将新娘的性格、特长等方面向婆婆作一番交代,并请求婆婆多加爱护、帮助、体贴。同时,娘家人将陪嫁的被褥、衣物、靴帽、首饰、用具等一一如数当着婆婆面交给新郎。
晚上,新娘新郎入新房后,先要取出羊干巴骨,新郎与新娘共同吃尽上面的肉,然后才能睡觉。
交新娘
18.生新火与回门
第二天早晨,新娘必须早早起床生新火、烧新茶,以此表示新媳妇贤惠能干。婚礼的第二天是“的尔更”(即回门)。这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一些酒、肉,主要答谢媒人及帮助办婚事的亲友。新娘回门只在娘家住几天便返回。过去新娘还要按喇嘛所选定的日子、时辰、方向放牧两三天,同时要捻一杆毛线,拾一捆柴,表示新娘的勤快。结婚满月后再回一次门,回来后便长期住在婆家。过去还有新娘婚后回娘家,一直住到生了小孩才回丈夫家的习俗。
三、“勒系腰”婚
过去,裕固族地区实行一种“勒系腰”婚,即姑娘长到15或17岁(奇数)时,如果没有人来提亲,在举行成人礼的同时,便举行勒系腰婚礼,其仪式是:在帐篷旁边扎一顶小白帐篷,选择吉日请来亲戚、喇嘛、头人,先由两个已婚妇女给姑娘戴头面。头面一戴,标志着姑娘已长大成人,从此有社交自由。
戴好头面后,还要勒系腰,把姑娘的腰带系在姑姑或舅舅尚未婚娶的儿子腰上,同时将男方的腰带系在姑娘腰上。勒系腰时有一人高喊“××家姑娘的系腰勒给××家了!”以示众人知晓。勒系腰婚不管其姑姑和舅舅家的男孩年龄大小、是僧是俗,甚至只有两三岁都可以勒系腰。如果没有尚未婚娶的,则将系腰系给已娶妻的姑表兄弟或舅表兄弟。舅舅姑姑无儿子,才可以系于其他人家。
勒系腰仪式第二天,姑娘从白帐篷内搬回来与父母同住,从此,姑娘可与其他男子自由交往。生下的孩子须姓被勒系腰家的姓。“妻子”一词在东部裕固语中称为“部斯盖”,其意为“没有腰带者”,就是说自己的腰带系给了男人,从而失去了腰带。
四、“立帐房杆子”婚姻
教新娘熬茶
裕固族西部地区过去也有一种类似于勒系腰的“立帐房杆子”婚姻,其仪式为:女孩到15或17岁时,要为她举行戴头面仪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八天刚亮时举行。事先,父母要为女儿准备好头面(胸饰、背饰)、衣服、尖顶毡帽和一顶帐篷。举行戴头面仪式时,要在大帐篷附近另立一个小帐篷。家主请一些亲朋好友摆上酒席,由喇嘛选的两个属相合适的妇女在大帐篷里的客人面前,给姑娘戴头面。姑娘给每个客人倒一碗酥油奶茶后,用帽子遮住脸,由请来帮助戴头面的妇女领到小帐篷内,直到下午客人走后,才回到大帐篷里。姑娘戴头面后,便有社交自由,青年男女在放牧及喜庆节日时找到称心的情侣,即可同居,生儿育女不受社会非议。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能够在一起居住,所生子女称男子为“谷埃”(姨父);感情较差或临时性的,所生子女称男子为“巴巴”(叔父)。立帐房杆子的妇女,有的与一个男子白头到老,有的因与男的感情不好离散后,又与另外的男子同居。同居的男子必须帮助女方劳动,否则会遭到冷遇,不受女方父母的欢迎,甚至不能继续维持共同生活。戴头面的妇女不受男子的约束,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若离异,男的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孩子亦随女方。
五、舅权意识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裕固族比较古老的婚姻形式。它不仅是一种婚姻制度,而且更加突出地表现出裕固族人的舅权意识。裕固语称舅舅为“大格恩”,其古老的意义为“有权威的人”“有影响的人”。除了舅舅之子有娶姑姑女儿的优先权外,在其他事务活动中,舅舅的地位也高于一般人,起着显著的作用(散见其他章节)。
裕固族有一首出嫁歌,是新娘在出嫁的路上唱的,其中唱道:
栽着沉香树的地方,是我童年的故乡;
路经扎过帐篷的地方,把我的舅舅思念;
上到高山顶上,回头把家乡瞭望!
……
这首歌中,首先怀念的是舅舅,其次还有哥哥、弟弟、母亲,唯独没有父亲,这可能是“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古老婚俗和母权制的一种反映。
新中国成立前裕固族地区流行的勒系腰婚和立帐房杆子婚俗,可能是一种对偶婚姻家庭制残余。如果说刚勒系腰或立帐房杆子的一段时间内上门求偶的男子较多,还带有伙婚制特色的话,那么,以后关系相对稳固下来,只有一个男子上门“从妻居”(尽管时间有长有短),夫妇的结合不甚牢固,双方都没有为对方保持贞操的义务,他们仍然与其他异性来往,离异频繁、随便。这种家庭很不稳定,婚姻可以根据夫妇任何一方的意愿而解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