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电子政务网络集成
电子政务网络集成的主要内容是指将电子政务系统的政府内部网络、电子政务系统的局域网、Internet和政府外部网络连接在一起,构成互联的网络。由于支持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种类繁多,而且网络协议类型也不相同,所以在集成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手段。一般而言,实现电子政务网络集成的重点在于:
1. 网络集成规划
网络集成规划是指在调查各互联通信子网的基础上,确定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体系、接口方式及互联设备。其基本内容是:针对网络集成的对象,调查各互联子网的结构、协议等背景;确定未来网络的边界以及各互联子网的边界;分析各子网互联的目的,确定各互联子网的接口层次(例如,明确是在网络层、链路层,还是物理层建立接口);根据政务系统的应用处理分布,分析未来网络中各需要互联的通信子网所要承担的网络流量,规划接口带宽要求;确定未来互联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协议标准;确定各个互联接口设备。
2. 低层网络互联
网络低层互联是指实现通信子网的连通,它包括物理层网络的扩充、链路层和网络层互联,其基本目标是解决通信子网的连接、寻址及路由问题。实现低层网络互联的方式可以分成两部分:
(1)物理层互联
物理层互联基本上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实现,如通过中继器、LAN Switch和各种集散器(如智能HUB、交换式HUB等)实现。物理层的连接可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改变网络拓扑结构,但是无法解决寻址及路由的问题。所以如果电子政务系统网络互联只是实现网络的连接与扩充,那么直接采用物理层互联技术即可。
(2)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互联
该层互联一般可以通过各种路由设备来实现。
3. 中、高层应用的互通
低层网络的互联实际上是通信子网的联通,它为网络应用提供了一个互联的通信平台,但是无法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问题(例如,虚拟终端、网络文件系统等)。所以网络集成除了解决低层网络的可扩展性和互联性之外,还需要从中高层解决数据传输和应用服务问题。
中高层网络互联主要通过应用网关实现。应用网关是一个逻辑概念,实际是一组应用程序,主要作用是在不同的高层服务协议之间进行转换。例如,转换Internet Mail和EDI系统的Mail格式,网络上不同数据文件的格式转换等。目前网络体系结构中,中高层没有标准的协议,所以中高层集成也没有成熟的标准。因此,这一部分也是网络集成的难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