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总体需求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是基于应用层的交换,能够跨越各种网络形态实现电子政务的需求,从而适合事务类电子政务应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1)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的组织需求。
电子政务信息交换需满足三个组成部分的信息需求:
① 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③ 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2)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的结构需求。
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的总体结构由接入方式、应用模式、管理模式组成。
① 接入方式。针对服务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电子信息交换服务平台的接入单元需要将系统中各种不同终端、不同介质、不同协议的通信网络通过平台的通信接入网关,连接转换到平台统一的信息交换内核,使得任何服务机构只用简单专线“即插即连”接入平台,就可以连接所有通信网络上的种种接入终端,享受其统一的信息应用服务。
② 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应用模式是基于中间件的统一应用服务模式。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信息交换服务平台与不同主机、不同数据库、不同服务机构的应用系统连接;同时,平台为每一个服务机构快速生成应用服务体系,通过中间件连向平台所有通信网络的各种电子终端,并采用Internet技术,实现各种网络上的电子终端应用统一。
③ 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管理模式建立在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式下,可根据现在和将来的行政业务需要,向政府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多种接入的统一、不同应用的统一和各种管理的统一,从而抽象为电子政务各种应用体系的共性,在不同的客户终端,离散的、局部的政务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应用。
(3)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功能需求。
① 数据资源交互模式。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数据库,具有各自不同的复杂格式。因此,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需要具有来自异构平台数据资源交互的功能。这些数据库间需要通过一种标准语言进行交互,政府部门收到数据后可以进行处理,也可以在不同数据库间进行传递。在这类应用中,需要解决数据的统一接口问题。
② 网络负载平衡模式。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是基于信息网络之上架构的,因此需要考虑整个网络的负载平衡问题。通过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将运算负载集中于客户端,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制作不同的应用程序以处理数据,而服务器只须发出同一个标准格式文件。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平台将应用数据处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客户,服务器只是尽可能完善、准确地将数据封装进标准数据文件中,这需要信息平台具有自解释性,即使客户端在收到数据的同时也能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含义,从而使广泛、通用的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
③ 数据表现模式。电子政务的信息交换数据表现形式是基于用户使用方式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在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间以及在与居民个人之间的使用是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的。这一应用将会为网络用户界面个性化、风格化的发展铺平道路。
④ 资源搜索模式。电子政务系统中各类用户需要根据目标关键字在政务资源中进行精确搜索。这需要使用标准的信息交换语言对文档进行标注,能够实现高度的个性化模式,保证用户对指定的某一类信息进行搜索,以自己定义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
基于上述的分析,为了适合政府机构的跨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电子政务信息交换需要支持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
2. 电子政务分布式信息交换的技术实现
电子政务分布式信息交换体系,如图9-1所示。除采用基于元数据和XML标准的政务资源描述和管理外,还建立了标准的、面向电子政务分布式信息交换的XML支撑平台,以完成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操作。
政府部门的信息内容可以大致分成两类:来自公文系统的文档型信息和来自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经验总结结果是:以元数据管理和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为核心的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它描述了原始文献的内容和外部特征。元数据对于数据环境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据显示的知识内容,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XML是元数据的发展,是元数据基于应用层的可扩展标记语言。电子政务需求与服务交易信息的抽象指令集可以用XML来描述。在基于XML信息交换平台模式下,用户不必关心各种通信协议和信号,需求与服务的电子信息将通过应用层上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以实现信息交换。因此,基于XML语言的信息交换技术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核心技术,也是构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核心。
图9-1 电子政务分布式信息交换体系图
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自上而下贯穿各级行业行政部门,从元数据管理的角度,为行业的行政管理和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形式,通过元数据实现了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检索和内容调用。元数据管理采用科学的分类编目管理结构,对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从而达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目标。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在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层面上,基于XML和统一信息平台技术,实现不同系统的联合与互联。它覆盖了信息处理的整个流程(从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到信息管理、分析和共享),将多年来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延伸到数据分析、共享系统中,从信息中挖掘和提炼知识,为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Web Service(又称Web服务)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应用程序模块,在遵守由一个协议集组成的特殊的技术格式下,进行对象组件之间的远程互联交互。在电子政务XML Web Service中,XML是数据的格式,SOAP(简易目标访问协议)是调用Web Service的协议,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是描述Web Service的格式,而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是Web Service登记、查找和利用的组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整个Web Service的基本架构。XML Web Service是在Internet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构造块。开放的标准以及对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协作产生了这样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XML Web Service成为应用程序集成的平台。应用程序是通过使用多个不同来源的XML Web Service构造而成的,这些服务相互协同工作,而不管它们位于何处或者如何实现。以XML Web Service方式提供的现有应用程序,可以构建新的、更强大的应用程序,并利用XML Web Service作为构造块。XML Web Service所支持的应用程序还可以利用Web完成目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XML Web Service除了支持电子政务分布式信息交换XML标准外,还可以提供六个方面的环境:运行环境、测试环境、分布式管理环境、资源管理环境、安全环境、开发环境。它们架构了电子政务分布式信息交换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