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上海市电子政务应用发展
上海市电子政务的进程已由1999年的“政府上网年”工程推进到今天的第二步、第三步,越来越注重网络服务。上海市的电子政务体现了鲜明的海派风范,精明实惠的实用主义,海纳百川的国际视野,以及积极开放的决策机制。
上海是一个国际大城市,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等成本相对较高。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保持二、三产业共同促进经济增长,上海市政府不是着力于解决单个企业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努力把上海建成“交易成本低、商务机会多、市场秩序好”的投资福地,政府则成功扮演了体制环境、宏观政策环境的创造者的角色。比如完善用地制度,降低用地成本;推进小城镇社保体系试点,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大工业园区面积,完善园区管理模式,把产业导向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保障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安全环境、教育和居住环境,降低外商的综合运作成本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全面实施城市信息化战略。目前上海初步建成了集约化通信管线网络,市区家庭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324万、632万、700万和320万,开通了无线局域网和数字电视等一批新业务,消除了无线通信盲区。信息产业已成为上海的主导型支柱产业,1997年到2001年,信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32.7 %,年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5.3%上升到2001年的8.1%,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幅度。信息技术应用已被各行业广泛重视,由数字证书认证、密钥管理、支付网关、网上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社会信用等组成的电子商务框架初步形成,以社会保障、交通“一卡通”建设为标志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上海改善经济运行状况、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已引起广泛关注,法规、标准、人力资源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建设都得到了有效推进。
上海市还以行业为经、区县为纬,拉开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电子政务网。上海社区服务网以遍布全市的400多个社区服务网电脑服务亭为窗口和100多个街道的网络节点为市民提供实用快捷的网络电话资讯及服务。开通的6个民政服务专题网站,整合了民政系统专业服务。在不远的将来,上海很多区县的企业招商服务中心的工作方式,也将由“一门式”的服务转变成“一站式”服务、“一网式”服务。
中国加入WTO,发展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为迎接挑战所做的重要转变。2002年年初,上海市政府部署的信息化建设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的8方面工作中,电子政务被首当其冲地列为第一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市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将针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基础扎实、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不仅为上海电子政务奠定了基础,并使上海电子政务在整体性规划、协同性发展、安全性管理、带动性作用等方面跃上新台阶,城市信息化的推进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使上海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