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经历的阶段

南海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经历的阶段

时间:2024-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南海市西樵区为例,60多个单位的财务人员由原来的120多人降至16人,每年仅节省人员开支就超过500万元。以南海市狮山区为例,通过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提供的安全保障,

11.2.3 南海市电子政务的建设

南海市信息化建设自1995年起步,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分步实施”。整个信息化建设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定位是以网络为基础,以应用为核心,逐步实现产业化。全市通过构筑信息网络,为应用和产业化营造环境;通过推广应用,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孕育信息产业市场,反过来又促进更广泛深入的应用。

南海市信息化建设自1995年起步,以电子政府和政府信息化为先导,带动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认识阶段,在总结“八五”规划和“九五”的过程中,南海市把信息化作为推动现代化的突破口,把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又作为信息化的突破口,确立了“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二是“建网”阶段,以1996年建设综合试验网为契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1998年实现“村村通光纤,户户可上网”。

三是“全民信息化普及教育”阶段,1999年初提出“全民培训、广泛应用”,通过对公务员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同时鼓励和提倡社会其他人员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社会环境,特别是为政府在政府机构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普及应用”阶段,在全市政府机关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各个行业的主管部门推行管理系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五是“规范标准、应用整合和全面提升”阶段,借助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在南海市实施的机会,以面向社会、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为宗旨,通过“一站式”服务框架和数据的交换共享,一手抓应用,一手抓统一标准,实现系统间的相互融合和实现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电子政务面向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和以网络为手段实施廉政监督,同时,把保障信息安全放在首位,把信息安全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础来抓,建立信任与授权机制,制定并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1. 建立南海政府网,为广大企业及市民获取信息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1996年在国内同级城市中,南海市率先建立了连通国际互联网的全市统一的计算机信息交换平台,并建立了南海市政府网,如图11-2所示为南海市电子政务网首页。在此平台上,市级所有行政单位和全部镇(区)都在南海市政府网上建立政府网站,向社会提供个单位的机构设置、办事职能、办事程序、相关政策、最新动态等信息,使广大企业及市民更清晰地了解政府职能单位的定位。大多数单位的网站还将办事所需填写的相关的表格放上网,使市民可以预先下载填写。

同时,企业及市民也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对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大增强了全社会参与管理、监督管理的意识。

img57

图11-2 南海市电子政务网站首页

2. “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在南海市进行顺利

该示范工程建成了统一的安全政务综合业务平台、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统一的电子政务业务标准、统一的电子政务门户,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示范和经验,核心内容是通过构建两个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一个平台(可行业务承载平台)、一个框架(“一站式”服务框架)、六项功能措施(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授权、加密、签名、时间戳、可信日志),从而构建起安全可信、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体系。2002年6月26日至29日,该平台通过了由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局长、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虎林主持,周仲义院士、沈昌祥院士、蔡吉人院士等国内信息安全领域共16人参加)的电子政务平台安全性审查。

示范工程建立的密钥管理中心和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具有管理3500万张证书的能力,可以支持跨地区、跨行业的业务系统。同时,作为国办电子政务根密钥备份中心的技术条件已具备。

3. 南海市的政府网站在全国“政府上网工程”中被评为优秀网站

市政务光纤网、市政务信息网络中心、市政务数据中心已建成,为数据交换、业务共享打了基础。南海市已建成了连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各镇(区)及村委会的政务光纤网,各类应用诸如:国土资源、行政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与规划、计划生育、民政、卫生、教育、科技、劳动、社保、财政、环保、党政、政法等社区管理典型应用全面展开,为电子政务向深层次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市信息网络中心与省信息网络中心通过光纤互联,保证了与上级领导机关的政务信息交换,这是一个与互联网物理隔开的内部办公网。市政务信息网络中心建立了一系列面向全市的公共平台和系统,包括南海政务自动化交换平台、南海政务业务信息交换平台、南海政务Web查询系统、政府安全文件存储系统、市民信息卡系统等。在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基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综合业务承载平台、政务数据平台、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等。

南海市的综合业务承载平台、政务数据平台、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将为各业务部门间实现数据共享、互换及连线作业和开展“一站式”服务提供可能。

4. 村、镇、室三级联动,同步推进电子政务

绝大多数行政村已使用“农村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南海市使用的行政村一级的“农村信息管理系统”对村一级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不仅规范了行政村的各项管理,还提高了村务、财务的透明度,约束了干部,方便了村民,化解了因管理不严、村务不公开而造成的干群关系紧张的矛盾。目前,南海250个行政村中,已有200多个使用了这套系统。

5. 镇区级在镇区管理、财务监管、社会监管及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上成效显著

“镇(区)财务结算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镇(区)下属全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进行实时在线管理,有效地节约了财务管理成本。以南海市西樵区为例,60多个单位的财务人员由原来的120多人降至16人,每年仅节省人员开支就超过500万元。目前全市18个镇(区)的财务结算中心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

在管好财务的同时,南海市狮山、罗村、桂村、黄歧等10多个镇(区)与所属行政村通过光纤实现办公联网,全面推行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推行业务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融合。以南海市狮山区为例,通过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提供的安全保障,不仅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办公与业务管理的集成,而且实现了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

在社会监管方面,南海市的企业劳动工资支付监控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该系统针对目前企业拖欠工资、逃逸支付社会保险的现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该系统通过安全平台提供的保障,将政府监管系统延伸到企业,实现与银行和社保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对企业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劳动关系的全面监控,以及对劳动纠纷行政执法过程的全面跟踪,有效的避免因劳动纠纷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6. 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喜人

南海市市级会计结算中心全面采用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建立在示范工程安全电子政务平台之上,包括远程报账与领导查询、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和后台统管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三大系统共十个功能模块,通过该系统,只用了20多个工作人员就将首期72个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130多套财务实行了集中管理,通过安全平台提供的保障,实现网上远程报账,既节约了成本,增强了资金的有效监控和监管,又保证了各单位财务工作的便捷性,使领导能够通过证书和证书的授权安全可靠地随时了解相关单位的财务状况。

南海市是广东省社会保障综合试点城市,南海市社会保障综合管理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该系统的建设严格遵循了两个规范:一个是劳动部及广东省的有关社保系统的相关规范;一个是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有关规范。该系统由综合业务、养老待遇、工伤待遇、医疗待遇、失业待遇、财务管理等若干子系统构成,目前为全市70万个参保人员服务,社保系统的操作用户都发放了数字证书,通过数字证书授予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通过对数字证书的效验来判断用户的合法性并赋予用户相应的操作权限,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对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操作进行签名处理,实现操作的不可抵赖。在安全平台提供的这些安全保障前提下,该系统实现了与全市22家定点医院、18个社保代办点、部分企业、银行和企业劳动工资监控系统的远程在线连接和互操作。

南海市党内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党员和党组织的基本信息,加强了党的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南海市数据交换中心系统,是基于南海市“一站式”服务框架平台的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对公安系统以及其他政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服务。并根据“一站式”服务框架的标准为数据共享服务提供了基于统一的、标准的、规范的数据接口

针对各单位之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互连互通,南海市在信息网络中心建立了南海市公文交换系统,实现了南海市各政府机关单位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的电子公文网上交换功能。目前,此系统已经在南海信息中心、科技局、桂城镇政府、盐步镇政府、和顺镇政府、教育局、平洲镇政府、建设局、农业局松岗镇政府、南海市广播电视局等13个单位内全面实施应用。

南海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各个业务管理系统,将政府面对群众的214项服务集中办理,并通过网络对每一件服务审批进行跟踪监督。目前,一次性办结率达到65%以上,争取达到80%以上。

法院的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严格规范了审判工作流程,对案件可以自动排定庭审时间和审判人员,并对立案、审判、执行的整个工作流程实行自动跟踪监控,杜绝了“挑案办”和“任意超审限”等违规行为。

市计划生育管理系统在安全平台提供的可信和安全保障前提下,实现了计划生育、民政、卫生、公安等数据的资源共享,对全市的计生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综合管理,堵塞了管理漏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