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经历的四个阶段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经历的四个阶段

时间:2024-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推进阶段、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框架,将政府信息化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整体发展阶段。

C.1.1 基本情况

我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是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沿着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推进阶段、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1.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并为此项工程的实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组,划拨了专门的编制与经费。

1987年、1988年国务院先后在北戴河、山东泰安召开了“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暨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软件交流会”“办公自动化研讨会”,对政务信息化进行了经验总结与探索。与此同时成立了“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协调小组”,开始为全国电子政务的实施做前期准备工作。

1992年,为了推进政府机关的自动化程度,在政府机关普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国务院办公室下发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1992]25)。该文件下发以后,在国务院办公厅统一指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近十年的积极努力,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确定了政务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任务。

2. 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

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要求当时的电子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

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度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

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建立了理事会和技术咨询组。

“金桥”工程又称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它是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这项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关”工程又称为海关联网工程,其目标是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国际贸易无纸化。

“金卡”工程又称电子货币工程,它是借以实现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在部分“金”字工程推动下,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络建设、电子化建设的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 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1年)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实现我国迈入“网络社会”,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连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使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实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网络社会”。

2000年1月,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中国邮电总局联合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百家城市政府上网推进交流大会。来自全国1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主管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各个参会城市电信部门政府上网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这次大会。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建立了办事窗口,政府网站也已经多达3000多个。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网络建设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政府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200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

4. 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国家不断培育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2002年是政府信息化逐渐由“由概念变成现实,由争论转入实施,由含混转为清晰”的一年。从“割据”向“统一”发展。

2001年12月26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中国建设信息化政府要先行”的重要决策。

2002年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以及《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国家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化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框架,将政府信息化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整体发展阶段。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2年12月10日,由中科院、中国贸促会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2002年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该会为我国电子政务提速助力。

2003年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一年。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将全面启动,信息安全、电子签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市场也将活跃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