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学前教育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

论学前教育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海军1,苗蓉2摘要:当前,在追逐“中国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由此,学前教育机构在儿童学习兴趣、探究精神等态度和能力方面所起到的准备作用,对于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实现“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余海军1,苗 蓉2

(1.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00;2.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

摘 要:当前,在追逐“中国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对于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实现“幼小衔接”,对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对于广大人民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儿童;价值

作者简介:余海军,湖北蕲春人,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研究。

苗 蓉,山西阳泉人,宁波教育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评价研究。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起始阶段。国家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攻关阶段的新起点上,在“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的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并认真思考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长效、多元和综合的重要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儿童所处的学前期是个体一生中身体形态、结构、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身心迅猛成长期,是个体神经联系迅速建立、社会性得以初步发展、复杂认知过程开始形成的知识经验主动吸收期,是个体终生发展的奠基期。“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人脑是由大约数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联系,并传递着神经冲动,而突触的发展则支持着个体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时,突触的数量与成人相比是低的,2个月后大脑组织中的突触密度以几何级数生长,在10个月达到高峰,超过成人,然后开始下降,在10岁时稳定在成人的水平。在人的一生中,突触的密度遵循倾斜的高斯曲线,在婴儿阶段迅速增加,在成人期处于平稳状态,在老年阶段缓慢降低。[3](P73)人脑的发育过程是有关键期的,一般来说,关键期与突触的数量形成阶段是比较一致的。当大脑中支持某一系统的突触密度由于成熟而稳定下来时,关键期就结束了,在这一期间,神经系统如视觉系统对于外界有无刺激非常敏感。大脑中不同的功能则有不同的关键期。有研究者指出:“关键期亦称敏感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4](P113)有研究表明,儿童发展也有关键期。如2岁~3岁是儿童语言的关键期;1岁~4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与此期相关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也就是说,神经发育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可逆性和不可修复性。对于儿童来说,每一次的体验和互动将创造一个新的联接并进一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展。通过语言、交流,情感反应和环境反应的途径开始形成。良好适宜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神经环路,使其更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并主动地朝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方向发展。

纵观个人的整体发展,学前期是个体认知和智力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学前期的发展状况极大地影响着日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同时,学前期也是儿童身心协调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情感、态度、性格等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基本形成期。但是,学前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是为其日后的成长提供了可能性,要实现这种可能性,还需要周围群体和社会为儿童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儿童的家庭环境则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再好的家庭条件,也不可能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尤其是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和游戏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学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促进个体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重视早期教育,为婴幼儿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在关键期内奠定儿童学习、情绪控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可以说,学前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与奠基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阶段“有准备的环境和教育”,即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兴趣形成和认知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让更多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让他们在身心各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作好幼儿入学准备、实现“幼小衔接”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机构教育的小学教育对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有着不同于家庭教育的要求。由此,学前教育机构在儿童学习兴趣、探究精神等态度和能力方面所起到的准备作用,对于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实现“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认识上,人们一般认为入学准备主要集中在幼儿入学时所具有的认知技能,但当前的研究已拓展了这一认识,入学准备不仅包括幼儿的认知技能,还包括幼儿的情感的、语言的和社会的能力,包括幼儿所生活的情境以及与之交往的成年人(祖父母、父母、教师、同辈群体以及其他社会成员)。1990年至1994年,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进行了为期5年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入学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习适应性(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和社会适应性(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困难。如果学前期为儿童做好社会性适应能力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在小学又不在这两方面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则幼儿入学后所面临的学习适应性困难和社会适应性困难都可以克服。[5]该项研究通过对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美国“提前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s)、“早期提前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佩里学前儿童教育方案”(Perry Preschool Project)等的大型学前教育研究项目已经证实:学前期是人一生的受教育过程的关键性阶段,学前教育能让儿童的小学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儿童实施学前教育会大大提高他们中、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6](P149)美国的“提前开端家庭和儿童的经历调查”(The Head Start Family and Child Experience Survey, FACES)研究表明: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有效地增强了孩子的发展以及提高了他们的入学准备状况。该项研究指出:参与了“提前开端”计划的儿童展现了很多的与入学准备有关的重要技能,绝大多数儿童也展示出了在幼儿园所要求的社会技能;在整个参与计划的年份中,儿童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他们在写作技能、词汇技能、听写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等方面的测验分数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社交方面,参与计划的儿童在同伴交往能力、社会性的问题解决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7](P91~117)而美国这些学前教育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有效促进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实现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对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的幼儿入园率还很低。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为40.75%,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而农村地区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还不到50%。[8]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学前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他们一般是在适龄后直接进入小学学习,由于缺乏适宜、充分的入学准备,导致一部分儿童在入学后缺乏自信、行为退缩与学业失败。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做好入学准备和实现“幼小衔接”具有重要价值。

三、发展学前教育对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第一环,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密切相关。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必然将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质量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高低与义务教育质量密切相关,适宜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提高义务教育完成率、降低辍学率与减少学业失败等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持续推进的“提前开端计划”、“阅读优先计划”、“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等多项学前教育项目,都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完成率较高而辍学率较低、各项学习成绩较为理想而学业失败率较低。其中,“提前开端计划”和“佩里学前教育方案”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接受了学前教育计划的处境不利儿童和非处境不利儿童比未接受该计划的儿童在“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得更好”,而且“对这些儿童的认知、学习发展产生一直持续到其成年期的长期的、积极的影响”。[6](P149)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儿童相比,往往更能顺利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较早入学有助于克服贫困或某种不利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造成的最初困难,从而可为促进机会均等作出贡献。它还能为移民家庭的儿童,或在文化或语言上属于少数的群体的儿童融入学校提供很大的便利。”[9](P112)所以说,发展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体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更高学龄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如何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则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对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学前教育,可为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由于基础教育的普及率与完成率直接关系国民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国民基本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学前教育对于夯实基础教育、健全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广大人民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学前教育的牵涉面非常广泛,包括学前儿童的父母亲、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卫生部门、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社区等方方面面。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是家庭的核心。儿童能否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以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和谐的重要民生问题。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每个幼儿都牵动着他们背后的父母和祖父母等众多家庭成员的关注。由此,学前教育对于实现家庭和谐并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现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违法犯罪、暴力倾向等反社会行为是和谐社会的隐忧。学前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取向、个性和社会性取向形成与发展的奠基时期,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奠基时期,是形成和发展友爱、分享、合作、责任等亲社会行为和人格品质的奠基时期。从儿童整体发展来说,反社会行为如暴力倾向、攻击行为与儿童早期大脑发展经验密切相关,而对儿童大脑发展和早期经验的获得施加适宜影响,会对他们日后在成人生活中表现出积极情绪情感、良好个性和社会性品质具有持续性影响。英国的“确保开端”和美国的“提前开端”等项目正是在认识到学前教育巨大的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充分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美国的“佩里学前研究”一直跟踪调查参与该研究项目的儿童直到27岁,经过近30年的跟踪研究证明,对早期儿童的教育介入计划对参与者在认知和社交情感两方面都有积极作用。计划除了在认知力得分、水平保持力、特殊教育上具有影响作用外,计划组儿童14岁时较少发生不良行为,在成年后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成就,并且在19岁和27岁时也较少牵涉刑事司法麻烦。[10]而这项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学前教育具有优于其他教育阶段的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在学前教育上每投资1美元,可获得17.07美元的回报,其中4.17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体现在社会福利、补救教育、预防犯罪方面投入的降低,以及纳税的增加等方面。[11]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转变学前教育观念,树立服务学前儿童、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以学前教育的发展带动我国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社区建设的发展,推动服务性政府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从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中大部分是农村人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当前农村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有调查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在按年龄划分的学龄前(0周岁~5周岁)、小学学龄(6周岁~11周岁)、初中学龄(12周岁~14周岁)和大龄(15周岁~17周岁)四组中,各组所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 和17.27%。”[12]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农村学龄前的“留守儿童”,他们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予以照顾,由于监护人精力有限、教育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基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保育和教育,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形成,发展他们的友爱、分享、合作、责任等亲社会行为和人格品质,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健康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促进农村学前儿童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安定也具有长效、持续的影响。

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实现广大人民的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服务学前儿童、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对于带动我国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社区建设的发展,推动服务性政府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着重要意义。

五、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价值

贫困是制约社会公平的瓶颈问题。在我国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并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未来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这对于反对知识贫困、减少知识贫困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事业,对于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处境不利的幼儿来说,学前教育还可促进机会均等,让每一位幼儿的人生开端更为平等。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美国“提前开始计划”、英国“确保开端计划”和印度“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等国家主导的大型、长期国家学前教育项目,都不仅在儿童保育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为国家的社会公平事业、反贫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的“佩里学前研究”是一项历时近30年以来自于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文化水平低的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为对象的补偿性学前教育跟踪研究。研究成果显示:与没受过学前教育的同类人相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能成功地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圈,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其原因是童年期的贫穷常常导致儿童学业失败,进而导致其成年期的贫穷,如失业、靠救济金生活等;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学业并获得工作上的成功,能够自立而不是依靠社会福利,减少对特殊教育的需求;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年轻人的社会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明显提高,成婚率高,属于双亲家庭的子女多,更有可能组建家庭并对婚姻生活忠实;就业率和有酬率高,占有资产率高,犯罪率低。[10]同时,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仅提高了参与其中的儿童和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的“开端计划”和“高瞻方案”(High/Scope Project)两项学前补偿教育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学前儿童教育是一项很好的经济投资。有关佩里学前教育方案的效益分析发现: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是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在儿童到27岁时,投资回报率为1:7.16,而在这些儿童40岁时,投资的总体回报率则高达1:17.07。[11](P28)该研究认为,这个项目的开展有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我国,由于地处偏远、居住分散,广大农村儿童享受集中学前教育的机会严重不足,缺乏自信、羞于交往、难以专注、入学困难等情况在广大农村儿童身上普遍存在。也正是因此,越是在农村地区,家长希望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越是强烈——教育起点公平是他们走出贫困、改变命运、融入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希望所在。知识贫困是贫困的根源,促进人的发展应该是反贫困的主题。在我国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别是“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扩建和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是对贫困儿童和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反对知识贫困、减少知识贫困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事业,是开发型反贫减贫的新思路与新举措,这些对于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应该成为今日中国社会的共识,因为学前教育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个体发展和家庭和谐的民生范畴,正在与做好入学准备和实现“幼小衔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等“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国家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EB/0L].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936.htm,2013-1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0/info1280446539090830.htm,2013-07-29.

[3]OECD(2002).Understanding The Brain:Toward A New Learning Science[M].Pairs:OECD publication.

[4]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5]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6]Essa, E.L.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Albany, NY:Delmar Publishers, 1996.

[7]珍妮·布鲁克斯·甘,艾利·森赛·德费里格尼,利萨·伯

林.21世纪的儿童早期发展——当前创新性研究的概评分析[M].吕林海,谢登斌,王樾,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200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Schweinhart, L.J.﹠Weikart, D.P.(1991).The 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Study, similar stud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in the U.S.1991.In D.Stegelin(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olicy issues for the 1990s[R].Norwood, NJ:Ablex.

[11]Schweinhart, L.J.﹠Weikart, D.P.(2006).The 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study through age 40:Summary, conclusions, 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R].Retrieved, April.

[1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0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6/info1255073822617166.htm.2010-07-30.

On the Important Valu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Present China

YU Haijun1, MIAO Rong2

(1.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of Ningbo, Ningbo Zhejiang 315000;

2.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ingbo Zhejiang 315000)

Abstract:Currently,in the pursuit of“China Dream”and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bit formation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for young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and transi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to formal schooling,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y, for the people’s family happiness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r promoting social fairness and block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valu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