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

试论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分来看,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各项内容的培育也有不全面、不突出的情况。调查显示,高校德育教师接受专业知识素养的学习仅在50%左右,中学则稍高于高校。

张 益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上海200234)

摘 要:大、中学德育教师是德育衔接工作的计划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养是直接影响德育衔接的关键因素,在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基础上的衔接才是有效的德育衔接。因此,准确把握当前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的现状和问题,提升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衔接水平,探索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与衔接的常态化,是实现大、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与衔接

作者简介:张 益,上海市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部)副处(部)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与衔接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师肩负育人的神圣使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大、中学校不同学段的德育教师引导着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一步步完成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意义所在。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大、中学德育教师衔接的关键因素,而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衔接的基础,决定了德育衔接的效果和质量。

1.大、中学德育教师是德育衔接工作的计划者和实施者

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大、中学德育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教师等各因素的衔接。其中,大、中学德育教师作为大、中学德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纵向构成了相互衔接、具有递进层次的德育教师队伍,是德育衔接工作的计划者和实施者,是德育衔接体系中最具主体能动性的关键因素。

2.德育教师专业素养是影响大、中学德育衔接的关键因素

大、中学德育衔接就是将不同学段的德育环环紧扣,避免出现错位、重复和断裂的现象。作为中学的德育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帮助中学生提前适应大学德育,但这不代表要提前学习大学的德育内容;作为大学的德育也应当主动和中学加强合作与交流,但也不能越俎代庖,扰乱中学的德育工作。大、中学德育大纲分别对各自学段需要实现的德育要求进行了表述和区分,但要实现大、中学德育有效衔接,就必须依靠德育教师专业素养来保障。大、中学德育教师掌握各个学段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设计德育途径,通过有效的德育管理最终实现德育的有效衔接。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实施过程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德育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了大、中学德育的整体衔接水平。

3.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基础上的衔接才是有效的德育衔接

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育和衔接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德育教师的高专业素养基础上的衔接才是有效衔接。单一的培育而不衔接,则会造成德育教师专注于本学段,不联系上下学段,割裂了德育的一贯性,违背了德育的规律,也就无法实现分层递进、纵向衔接的德育工作;只进行衔接而不进行培育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若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差,育人能力不达标,即使进行衔接也是徒劳。只有同时做好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和衔接,才能保证大、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性。

二、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现状分析

德育教师专业素养与衔接影响德育衔接的效果。如果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不达标,那么德育的衔接就难以有效实现。因此,准确把握当前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的现状和问题,全面分析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与衔接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SPSS系统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电机学院等6所高校以及上海市大境初级中学(初中)、上海市兰田中学(初中)、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高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西南位育中学(高中)、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中)、上海市大境中学(高中)等7所中学为样本,以高校辅导员和中学班主任为调查对象〔14〕,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1份,回收率96.5%。

1.专业素养培育实效性差导致育人能力不达标

德育教师是德育衔接工作的计划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德育衔接的效果。因此,从根本上说,大、中学德育衔接的关键在于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育人能力。但现实情况反映出对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形式仍需创新、效果有待提高的现状。

(1)专业素养培育不全面,重点不突出

从调查看,德育教师学科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只占20%左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德育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培训,而是通过入职前或入职后相关部门开展的短期培训来获得。当然,不论是否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背景,大部分德育教师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素养的学习和培训,其中72.2%的高校德育教师接受过培训,85.6%的中学德育教师接受过培训。调查数据表明接受过培训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另一方面,数据也显示分别有27.8%的高校德育教师和14.4%的中学德育教师没有接受过德育工作的系统培训。从事德育工作却没有接受过德育培训,德育工作主要依靠实践经验,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是相对缺乏的。

细分来看,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各项内容的培育也有不全面、不突出的情况。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分为思想政治素养、德育知识素养、工作能力素养和职业精神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是德育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定才能引导和教育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数据显示有大概1/4的德育教师没有接受过政治理论的专业素养培训,这是德育教师培育中的一个明显短板。德育知识素养是指德育教师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化、现代化的德育理念,熟知德育目标和要求,了解德育对象特点和成长规律,遵循德育规律,擅长运用德育方法,开展各种类型的德育活动。调查显示,高校德育教师接受专业知识素养的学习仅在50%左右,中学则稍高于高校。工作能力素养主要指在党团建设、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等实际内容上所展现的能力和技巧,通过调查发现德育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全面,相比较而言,管理、组织方面较强,而学习、创新能力较弱。职业精神素养是德育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而数据表明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地位欠认可,仅73.8%和73.6%的中学和大学德育教师认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同时仅有75.4%的高校德育教师和58.4%的中学德育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职业理想,并愿意坚持,其他德育教师都选择了德育工作是一个工作跳板或仅是一项职业要求。

(2)专业素养培育的形式仍需创新,效果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专业素养培育的方法和形式有待创新,87.1%的德育教师接受了校级德育专业培训,而接受市级或国家级培训的仅有58.1%和 29%;96.77%的德育教师参加的是所在地为上海市的专业素养培训,仅有41%参加外省市培训,而到国外参加培训的仅有3.2%,这凸显了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向更多地区吸收和借鉴经验;就培养的形式看,100%的德育教师参加了讲座培训,其他分别是71%参加课题研究、54.9%参加实践培训、35.5%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16.1%参加相关技能大赛,这表明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的,是一种一对多的灌输模式,培训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有48.4%的德育教师认为参加过的专业素养培训效果比较好,但有部分培训内容显得比较枯燥,87.1%希望增加实践体验,58.1%希望增加相互研讨和交流。

2.德育教师衔接能力差致使德育衔接不充分

德育衔接强调德育工作要实现各学段德育教师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要实现良好的衔接,要靠德育教师本身的衔接能力。现实情况是德育教师对其他学段德育工作关注较少,与不同学段的德育教师交流少,衔接能力差,致使德育衔接不充分。

(1)对其他学段德育工作关注少

一般来说,德育教师更为重视本学段的德育工作,忽视或较少关注其他学段德育工作。调查显示,有高达83.5%的大学辅导员通过阅读人事档案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状况,仅有9.9%的辅导员会联系中学班主任了解情况;有41.9%和38.4%的高中班主任通过历届学生反馈以及自身大学经历了解大学的德育状况。可见,德育教师存在对本学段德育目标了解较多,对其他学段德育目标了解不足,对本学段德育教材了解较多,对其他学段德育教材了解不足,对本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关注较多,对其他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认知不足等问题。这种状况造成了各学段之间相互不了解,不能找准两个学段间的衔接点,这种状态极易造成德育衔接中的重复、错位或断裂状况的产生。

(2)不同学段德育教师交流少

调查显示,62%的德育教师认为德育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衔接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作用很大或较大。但德育教师衔接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大中小学德育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具体来说,虽然近年来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德育交流得到一定程度加强,但这种交流主要集中在同一学段的德育教师之间,不同学段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仍然很少。大学德育教师中有79.6%的比例希望通过学生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了解其所带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55.6%的比例希望通过统一规范的学生德育成长档案进行了解,29.1%的大学德育教师希望与中学德育教师建立联动制度;同样,有76.5%的中学德育教师希望大学德育教师定期到中学进行交流,44.8%的德育教师希望中学德育教师定期到大学进行交流,27.9%的中学德育教师选择通过相关研讨会来进行衔接。

三、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对策建议

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就是提升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强化德育教师的衔接能力,以及通过建立培育与衔接的常态化,实现大、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1.提升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

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目标是提升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让德育教师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各种德育理念、知识、方法,使德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1)完善德育教师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明确规定新教师在承担德育工作之前必须完成有关德育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德育教师资格。现如今,大、中学教师只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即可任教,主要考察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掌握情况,无法评价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可是,德育是与课堂教育区别很大的一项教育工作,涉及到学生品格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应建立区别于普通教师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于高校和中学来说,应在德育教师入职前进行德育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培训。

(2)开展卓有实效的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

大、中学要按照思想政治素养、德育知识素养、工作能力素养和职业精神素养等方面对德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其中应以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为核心,以德育知识素养的培训为基础,以工作能力素养的培训为重点,以职业精神素养的培训为关键,各有突出,培养具备坚定政治素养和职业理想信念、过硬德育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全面、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德育教师。

图1 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图示

在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载体手段上不断创新,增强专业素养培育的效果,提升德育教师的育人能力。例如培训应尽可能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式,在传授德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德育教师通过实践体验、情景模拟、案例演练等方式深刻体会德育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同时要采用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也应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德育教师参与到其他地区甚至国外学校的交流学习中,学习好的专业素养培训的知识、经验和做法,并运用到德育工作中。

2.提高德育教师的衔接能力

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要以人为本,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德育教师的衔接能力,实现德育的有效衔接。

(1)树立衔接意识,作好衔接准备

德育教师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衔接意识,既要有传承意识,又要有预见意识。德育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上一学段品德发展过程与操行评价,要主动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德育内容、参与的德育活动,以便设计好本学段的德育内容和活动。同时,德育教师应面向未来,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未来走向对学生进行新的德育内容介绍,为下一学段德育作好衔接准备。

(2)培养衔接责任,提升衔接素质

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离不开德育教师较高的衔接责任感,要积极培养衔接的责任意识,提升衔接素质。德育教师对德育目标、理念、内容、形式、途径的科学解读和准确把握,有助于德育教师参考各个阶段德育特点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另外,德育教师队伍衔接能力的提高还包括科学把握有效衔接的技能、技巧,熟练提高有效衔接的各项素质。

(3)利用衔接资源,促成衔接合力

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学段之间的德育衔接的师资信息资源,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使大、中学德育教师之间形成共识,真正实现各个学段的“无缝衔接”,凝聚大学与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之间的教育合力,将衔接过程的每一环全部扣紧。

3.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与衔接的常态化探索

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与衔接的常态化的建设是实现德育衔接工作有效运转的关键,大、中学都应各尽所能保证衔接的常态化实现,这样的研究才有实际的意义。

(1)建立网络与实践基地,为培育与衔接提供平台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定期更新德育专业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建立培训基地,促进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终身学习。鼓励并创造条件使在校德育教师有更多机会到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专业的德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会最新的德育方法和信息技术,使德育工作融入开放的环境中,不封闭、不脱节。

(2)建立互访、互学的相关制度,形成培育与衔接机制

定期召开德育论坛、工作交流会。积极创设对话环境,提倡和有效推动大学、中学校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衔接工作步入科学化和制度化。

建立校际互访见习制度。在生源方面有联系的大、中学校之间,要经常进行互访、反馈,及时改进工作,增强相互衔接;校际之间定期互派德育教师进行见习,鼓励德育教师到衔接学段的学校去听课、讲课、做报告,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畅通网上交流沟通渠道。拓宽互动交流平台,使大、中学校德育教师间适时而快捷地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作出反应与沟通。

(3)成立项目研究组,将实践转化为理论

在一定意义上说,德育研究本身也是一个问题。大学应该大力推进德育研究的专业化,或者大力推进真正德育学术的发展。大、中学要开设专题型的德育讲座,聘请中学德育教师、各大高校的德育教授、行走在我国德育前沿的学者前来交流学习。在德育教师中成立各类专业素养培训的课题研究组,专门研究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实现专业素养知识的理论化、科学化。

总之,大、中学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与衔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中学及广大德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与配合,共同致力于提升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和衔接水平,以期最终实现大、中学德育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10).

[2]潘丽芬.论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J].教育探索, 2008,(05).

[3]唐燕.“德育教师专业化”的逻辑理路及悖论[J].高等教育研究,2014,(09).

Views on the College and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Convergence

ZHANG Yi

(Student Affairs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llege and the middle school are planners and implementers of moral convergence work, the professionalism is a key factor in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moral convergence, convergen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s based on valid moral convergence.Therefore, to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nvergence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improve education levels of ability and convergence of moral teachers, explor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cohesion,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s to achieve convergence effectively guaranteed.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llege and the middle school,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convergence

【注释】

〔14〕本文所指德育教师即高校辅导员和中学班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