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伟
(上海市松江一中,上海201699)
摘 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也理所当然地推动着教育的转型、变革。在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对德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将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转型背景下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归结为“德之六品”:德之博、德之情、德之新、德之自、德之思、德之享。
关键词:教育转型;德育工作者;德之六品
作者简介:郭宁伟,河南洛阳人,上海市松江一中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创意设计与有效实施、家庭教育等研究。
一、关于教育转型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1]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也理所当然地推动着教育的转型、变革。毋庸置疑,这既是一种对习惯行为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抓住未来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契机积极推动教育的变革,切实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将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从传统的人力资源大国向有更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强国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俞正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把培养、集聚和用好人才作为创新转型的关键所在。”“坚持科学发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2]2012年3月,上海市召开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随即提出了教育的“五大转型”,其中在“教育质量观”上,提出“从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追求转向更加关注以人的全面而多样发展为特征的全面质量”;在“培养模式”上,“从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转向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3],这对教育者本身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诸育德为先。在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更多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对德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历次讲话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各类文件精神来看,学校德育的地位不容动摇,从认知层面上来说“德育为首”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所述,“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
如果说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那么德育工作者即是组织和开展这些活动的人。对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来说,既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科技现代化等大环境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又要直面社会、学生、家长对教育不断提升的要求和需求,还要完成传统教育赋予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应该说,德育工作者理应是教育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事实上,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尴尬位置。与单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相比,德育工作者缺乏专业化背景的底气和豪气,“好事被边缘”、“坏事被埋怨”、“无事被调侃”常常是德育工作者的归宿和写照。
如何在教育转型背景下,外借东风、内强素质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并努力研究实践的大课题。
三、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德之六品”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才能适应教育转型的大背景呢?其实,作为呵护儿童心灵、塑造儿童人格的“灵魂工程师”,善良、正直、坚韧、广博、创新、理智、情感等几乎所有好的品质都应该努力拥有,但是在诸多优良品质中笔者认为“德之博、德之情、德之新、德之自、德之思、德之享”等“德之六品”尤为重要。
顾名思义,“德之博”是要求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要广博,这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德之情”是指对德育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真情,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德之新”就是在各种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活动中要努力创新,进而提升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这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德之自”旨在强调德育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德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这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德之思”包含“思想”、“思路”和“思考”三层含义,这是提升德育工作品质的必由之路;“德之享”是在倡导德育工作者热爱、享受这项神圣的事业并能将这种快乐和享受传递给学生,这是当前德育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德之六品”可以相对独立、一花独放,但又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整体效果更佳。
1.德之博
德育为诸育之首,不仅仅表示其地位的重要性,还隐含着德育的包罗万象、德育的广博精深。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身为德育工作者,除了自身专业过硬以外,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多一些广博的知识,掌握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之外的技能尤为重要。写一手漂亮的书法,绘一幅美丽的图画,哼几句流行的歌曲,秀一段优美的舞姿,演一个神奇的魔术,打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吟一首清新的现代诗歌……看似“雕虫小技”,却对拉近师生关系、走近学生内心世界有着奇妙的“芝麻开门”效果。板起面孔的“马列老太太”、除了专业课其他领域毫无涉足的“无情趣教师”都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更谈不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了。也许有的教师觉得自己除了上专业课外似乎没有什么特长爱好,其实只要悉心挖掘,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再不济去刻意培养几项特长和爱好,难道真的能难倒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教师群体?
为了使德育对今天的学生充满吸引力,应让自己广博起来。
2.德之情
我们知道,知情意行是青少年人格养成的4个重要环节,本应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说实话,今天的德育工作大多只注重知与行。在认知层面上,我们的德育讲得已经太多了,很多学生早已对此置若罔闻,或者表面上频频点头,背地里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又千方百计搞各种活动、仪式,一味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一味以博得上级部门首肯为己任。但是,有谁真正关注到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有谁真正将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健康成长放在了第一位?作为德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国内情感教育专家朱小曼有言,“个体的道德长成仅依凭作为类的存在而可能有的道德材料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一种支撑性的情感系统:依恋感、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等。人缺少彼此的依恋和安全感、缺少人与人交往的美好感觉,缺少爱和被爱的感受,道德的种子就不会苏醒和萌芽”。[4]这段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对广大德育工作者的警示。
其实,情是连接知与行的关键环节,没有了“情”,“知”将异化为僵化的理论,“行”也会沦为一种形式。只有使道德教育充满情感,才能使德育焕发生机;只有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充满激情,才能在激情感染下挖掘、整合、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才能在师生激情互动的基础上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性教育场”。
为了使德育饱含生机,应让“德之情”充溢我们的内心世界。
3.德之新
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最核心要求,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5]
毋庸置疑,德育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德育活动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现在的德育活动缺少实效性,不能贴近学生实际,表面化、形式化的内容比较多,无法达到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整体道德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圣洁的校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判断,这对今后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社会道德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在众多的教育活动中,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实际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者做好育人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不少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成功经验表明,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恰当的发展时机和最适宜、最走心的主题,精心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对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德育主题活动的创新可以有很多途径,譬如理念创新、主题创新、主体创新、形式创新、资源创新、时空创新等等。应该说,德育活动的创新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育需要创新,作为德育重要载体的德育主题活动同样需要创新,作为具体实施德育工作的我们,更需要创新。
4.德之自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是个人在道德上努力,是道德行为主体在其品德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6]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其实是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基石,以自我要求为发轫,以自我完善为目标,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的按照一定程序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不断增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影响,而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影响学生的一切行为活动。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7]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德育中竭尽所能凸显德育主体,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方法和目标。可以在所有德育主题活动中的所有环节中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个环节都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感悟,教师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只是后勤保障,只是参谋助手。
为了使德育回归本源,我们应放手让德育主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5.德之思
今天,我们的德育工作常常是从学校的需要、教师的意志出发,为了德育而德育,学生无所适从、家长不明就里、教师疲于应付,德育的实效性自然无从谈起。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是德育工作者自身只会“低头走路”,不会“凝神思考”所造成的。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德之思”,这里的“思”有三层含义:一是思想,德育主题活动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正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厘清“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最重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来说,弘扬主旋律,在青少年心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思路,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作为德育工作者自身要有清晰的思路,要适时对孩子的德育主题活动策划和实施进行提醒和纠偏。三是思考,今天的德育主题活动,表面看似轰轰烈烈,但是组织者、实施者和受众都缺乏必要的思考。
在策划和实施德育主题活动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应该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这项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吗?这项活动实施后有无负面影响?如何尽可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这项活动还有哪些创新点?这项活动还可以深入挖掘吗?
为了使德育工作不出现偏差,我们应凡事都多一些“德之思”。
6.德之享
曾经有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问道:“在当前中小学校中感觉最‘苦’的岗位是什么?”结果显示,选择班主任、政工教导等德育工作者岗位的占了大多数。所以有人戏谑地说,搞德育是一件苦差事,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像地主家的长工,像资本家的保姆。话说得有点儿绝对,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地体现了当前德育工作者的心态和现状。如果说,这样的辛苦能够得到认可也算值得,但是往往学生和家长却对此并不“买账”。这样的“怪圈”让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有苦说不出、苦不堪言。
那么,能否帮助双方跳出“怪圈”,享受德育本应有的乐趣呢?
其实,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双方都要转变内心固有的传统观念。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德育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施教和学生单方面的受教,它一定是师生在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基础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心灵成长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不是看客,更不是施舍者,而是共同成长的同伴,是在岔路口加以点拨的引领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是追随者,更不应是行尸走肉,而应该是旅途的领导力量,是自身成长的决策力量。
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遇到困难共同解决,获得快乐一起分享,“苦”只是我们旅途中的一道风景,“苦”只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洼地。观念转变后,工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会成为一种历练、一种体验、一种享受。
为了使德育不再面目可憎,我们应尝试着去体验这种“德之享”。
“德之六品”未必能囊括优秀德育工作者所有的品质,只是希冀我们在面对教育转型时能够多一份冷静和沉着。
参考文献:
[1]李佐军.中国第三次大转型——“五位一体”的全面转型[J].人民论坛,2013,(6).
[2]俞正声.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上海,2012-05.
[3]殷一璀.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上海,2011 -03.
[4]朱小曼.论道德教育:内在自觉的唤醒[J].新课程,2007, (9).
[5]秋石等.创新思维论[J].求实,2003,(17).
[6]冯克成,何曼青.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Moral Educator’s SixQua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GUO Ningwei
(Shanghai Songjiang No.1 high school, Shanghai 201699)
Abstract:Chinese social reform drives educational reform.Moral educators have to face more challenges,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requires them achieve high educational quality.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fundamental request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s sixqualities.These qualities will help educator transfer traditional ideas in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moral educator, sixqualities in moral educa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