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一、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

上海一、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中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指吴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按照《思想政治学科标准》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因此,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顺应此时代的特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权威性。

罗华荣1,田晓媛2

(1.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2.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0237)

摘 要:文章对上海市第一期、第二期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理论基础、课程标准能力要求、教材设计思路及教材内容选择与组织、教材呈现方式与表达进行比较,并提出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修订的思考,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上海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一期课改;二期课改;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比较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项目“我国德育课程改革历史比较研究”和上海师范大学文科科研项目“上海一、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华荣,福建邵武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田晓媛,安徽六安人,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被批准研制本地区的课程标准,使用本地区教材,并进行自主高考命题。1988年,上海市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经市政府批准开始了中小学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目标侧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年—1997年)称为第一期工程(下文简称“一期课改”);第二阶段(1998年—2008年)称为第二期工程(下文简称“二期课改”)。

按照一期课改的要求,上海市制定了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依据各科课程标准编写了一期课改教材。文章中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指吴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按照《思想政治学科标准》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1998年上海市启动二期课改,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2006年,依据《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了《思想政治(试用本)》在全上海高中进行试用,文章中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指的是吴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按照《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试用本)》。

一、课程标准之理论基础比较

1.一期课改:学科中心课程论

一期课改时,国内教育思想受到很多课程流派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广泛的课程流派是“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把知识作为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系统的学术性知识作为课程内容,而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学科中心课程论强调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活动的严肃性。但它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使学生一味机械地学习,从而产生厌烦的心理。

一期课改还受到“社会中心课程论”和“儿童中心课程论”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三角形课程理论”,即:素质中心课程理论。“三角形课程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和学科体系为顶点,其中社会需要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学生发展规律为课程编制的认识论依据,学科体系为课程编制的理论依据,三者相辅相成。此理论本身存在问题,因为它是针对当时过分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提出的,它虽然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但并未清楚地解释三者的关系。再加上当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学科中心课程论”,因此,当时人人都在讲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依旧是应试教育。

2.二期课改:儿童中心课程论

“儿童中心课程论”是在对赫尔巴特“学科中心课程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否定以学科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张课程、教材和教学都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课程内容的组织应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儿童的发展。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他说,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而学校的课程多种多样,把儿童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应有的全面性,这是旧课程和教材的弊端之一。另外,杜威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他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活动性和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知识型教材的统治地位。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让儿童动手、动脑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二期课改教材受“儿童中心论”影响,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也不是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指只重智力的片面发展,而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学生“模式化”的发展,而是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不是指局限于学校的当前发展,而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经历和兴趣。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特别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活动中体验和探究,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之能力要求比较

1.一期课改:注重“双基”

一期课改教材强调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60年代至80年代,倡导培养学生“双基”的教学备受推崇,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双基”教学,经过不断丰富与完善,逐步形成了我国教育的“双基”特色,成为占据我国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学思想。因此,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顺应此时代的特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权威性。教材的编写也是以培养学生的“双基”为主,讲究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活动,重讲授、重练习、重基础、重效率,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练习目标的体系。不管是教材主要内容的阐述,还是课后的思考题,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简单地将知识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期课改教材注重学生“双基”的培养,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从而忽视知识的关联性和综合性;教材知识抽象化,忽视了知识的生活化和实用化;过分强调知识的授受,忽视了师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创造。教材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对学生发展无用或作用不大的知识,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二期课改:注重“四基”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一直更多地关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二期课改’从强调‘双基’发展到‘四基’。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1](P192)

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关注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材中的“想一想”、“操作平台”、“学习与训练”等栏目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注重让学生自己利用归纳、类比等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强调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材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科领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沟通。教材中很多导入部分采用的就是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教材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基本态度的形成培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经历,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发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材设计思路比较

1.一期课改:接受式学习导向——突出“教”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2](P223)根据学习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内容一般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发现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性质是一样的,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

一期课改教材无论从结构体系、内容呈现,还是语言表达,都是倡导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材内容大多以定论的形式出现,配以相应的练习,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者看到学习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定型的,学习的过程不引导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材料内化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不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一期课改教材章节目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教材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将原理应用于学生实际生活,每讲一个原理后都紧跟着一个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教材并没有将这些原理、知识生动地与学生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也很难真正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二期课改: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导向——突出“学”

二期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转变原来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提倡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学的课程,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其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的限制。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它强调内容和结论的开放性,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提问和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学习。

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倡导以学生自主为核心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无论是教材内容呈现的形式,还是框架结构,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在每一课的前面一般都会先给学生呈现一个阅读材料,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教材每两节课后都会安排“实践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活动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建构新知识,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材内容选择与组织比较

1.一期课改:以学科逻辑选择内容,用演绎法组织内容

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学年为单位,共分三册,第一学年为哲学,第二学年为政治,第三册学年为经济。二期课改教材以学期为单位,共分六册,第一、二学期为经济,第三、四学期为政治,第五、六学期为哲学。

一期课改教材从“学科逻辑”出发选择内容,采用演绎法组织内容,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选择内容,采用归纳法组织内容。首先,两套教材内容在编排顺序上有重大变化。一期课改教材内容顺序是:哲学—政治—经济。高一年级首先呈现的是哲学部分的内容。这是典型的先讲原理的“演绎法”,先给学生灌输基本原理,再呈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希望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由远及近,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教,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难以理解掌握,更难以引起学习兴趣,长期下去还会产生厌倦感。

2.二期课改:以生活逻辑选择内容,用归纳法组织内容

教材的内容选定以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这就涉及到教材结构体系问题。研究表明,教材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期课改教材内容顺序是对一期课改内容顺序的翻转:经济—政治—哲学。高一年级是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开始;接下来是政治部分,任何社会的政治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通过对经济部分知识的了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从而全面掌握国家政治的基本情况;最后是理论性较强的哲学,因为哲学是抽象的,虽然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但是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那么强,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重要的哲学原理,根本不能理解,不能用其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谈不上将这些原理应用于生活。二期课改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由近及远,编排组织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用哲学思维分析经济、政治部分所学的内容,并运用辩证方式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另外,二期课改教材内容的组织主要是通过情境、案例或问题导入,与一期课改教材将知识或原理直接呈现不同。这种内容组织方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再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材呈现方式与表达比较

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一般包括版式设计、栏目模块、文字表述、图片表格等方面。两套教材相比,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上述各方面较一期课改教材有很大改进。

1.一期课改:立足学科体系,呈现知识

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787mm∗1092mm的16开本,封面、封底和目录前面的插图为彩色,正文部分为黑白,插图和部分字体的背景色为橙色;每一章节的标题用大字体,正文部分用小字体,重要概念则用加粗的字体;每一框内容的标题用橙色方块标出,文中提示部分的内容也用橙色字体;属双色套印。教材的图表较少,用纸较薄。一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立足学科知识体系,设置课题、引言、节题、目题和正文,栏目只有“提一提”、“议一议”两项。

通过阅读不难看出一期课改教材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教育者单方的说教语言,它只注重语言形式,忽视了语言的可理解性;忽视了学习者的存在;忽视了学习者的真实的、生动的世界。

2.二期课改:立足认知规律,呈现学法

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890mm∗1240mm的大16开本,教材为彩色印刷,封面加了保护膜。各个栏目模块用不同的背景色加以区分,便于学生阅读理解。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文字使用红、蓝、紫、黑等颜色,辅以不同的背景色交替使用、图表丰富,既给学生以视觉享受,防止产生视力疲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较一期课改教材新增了很多栏目,主要包括:操作平台、阅读与思考、想一想、知识窗、相关链接、经济观察、政治观察、哲学观察等,另外,每一课后面有学习训练园地。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栏目设置丰富多样,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励教师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每一个栏目都起到引导教法和学法的作用。栏目与课文正文呼应,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内涵。

六、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修订的思考

1.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准确定位

教材承载着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但是,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也不应只围绕着教材进行。教材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

首先,教材应是教学的工具。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并不符合课改的基本理念,教材对于教学只是一种工具和材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即教材的内容变动性大,时代性较强,但也有自己的学科内容和体系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教材在选编学科相关知识时,应该注重引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随着时代和形势发展对其中某些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创设适当情境、设计一定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内容,通过活动和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

其次,二期课改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全新教材教学观。一线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二次开发者。教师应该根据学情、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加工,教师备课就是将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过程。同时,在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反馈机制,把一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碰到的困惑和想法反馈给教材编写者。教材编写者应该定期听取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教材修订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采纳合理建议。这样做可以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避免很多问题。一线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是促进教材编写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地、有效地使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平衡

二期课改的价值取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建构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这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生活本身是以现象呈现,生活逻辑深藏其中,如果单纯按生活内容安排教材结构,容易引发人们对教材理解的争议,出现重复交叉、前后倒挂的状况。生活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匀速的,而是向上下四方辐射的,有些内容在某一点上会急剧膨胀。教材在强调生活逻辑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逻辑的合理性,如果简单地以感性的、零散的、具体的、个性化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科课程的起点和统领,就可能有损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不利于学科教学。

教材强调贴近学生生活是正确的,但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应该对两者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笔者认为,在教材中,生活现象是为学生理解学科知识服务的;而在生活中,学科知识是为理解生活现象服务的。因此,教材既要重视生活经验,也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知识体系是能力体系和情意体系的基础,这是在任何教材编写时都应该考虑的。而思想政治课强调基础知识的应用也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这是思想政治课与日常思想教育的不同之处。能力培养是建立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如果我们在教材改革中忽视学科知识,将会陷入新的误区。

因此,教材的改革应注重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平衡,应注重优化教材内容体系,防止单纯追求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忽视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法与学法的同构性匹配

二期课改教材的编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注重教材知识体系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求通过对教材的改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期课改倡导接受与自主、探究、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提倡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法要引导学生的学法适应这一转变;作为教学工具与材料的教材,更应该强调教学性功能。二期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栏目的数量及类型方面则表现出了灵活性及新颖性,相对于一期课改教材栏目数量及类型具有较大改进,但教材栏目设置的教法与学法引导并不清晰。如“知识窗”和“相关链接”这两个栏目都是对正文部分内容的拓展,以帮助学生理解正文的内容,两个栏目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可以用“知识窗”引导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相关链接”中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材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栏目,体现不同栏目具有的不同功能,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材编写时应该考虑教法与学法的匹配,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材的教学性功能。

参考文献:

[1]李进.上海教育发展60年重大事件纪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for Senior Students of the First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Second Curriculum Reform of Shanghai

LUO Huarong1, TIAN Xiaoyuan2

(1. The Marxism department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2. Shanghai Xinqiao Polytechnic College,Shanghai 200237)

Abstract:On going new round of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which is a curriculum reform affects the overall reform of the entire basic education.In this paper, one in Shanghai,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hase curriculum standards, curriculum standard capacity requirements, design idea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content, presentation materials and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and propose thinking of senior politics textbook revision, help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hanghai-depth curriculum reform,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xtbook writers.

Key words:the first curriculum reform, the second curriculum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 compa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