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信息的价值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在研究克鲁克斯管(一种真空放电管)时,偶然发现了X射线,因而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德国科学家亨利·庞加来(1854—1912)发现X射线在克鲁克斯管壁上磷光现象特别强烈。继而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1852—1908)经过实验发现了与X射线不同的铀射线,而居里夫人为了探索铀射线的性质,又导致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述事例,正是人类发明创造、研究成果连续性的表现,而这种连续性依靠信息资料积累,所以收集信息与分析处理信息是研究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若信息不可靠,研究就失去了意义。信息收集在研究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
确定课题阶段—广泛浏览,从中发现感兴趣的研究范围或主题,如有同学在查阅有关“现代科技的发展”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于是确定了“市场上空气清香剂的污染问题及绿色空气清香剂的研制”课题;
确定课题以后—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了解前人在此领域内已经做过的工作、已经达到的研究水平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
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后—收集能够证明、说明和解决课题中提出的问题的关键资料,并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修改意见,使研究方案更完善,最终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二) 信息源
信息源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发送端或生成端的总称,它是信息产生的源头。
广泛存在着的多种类型的信息源,既是信息工作的基础,又是信息工作的对象。对信息源的类型、形态、结构及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是信息存贮、检索和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1) 信息源的类型
信息源的类型可依不同的标准划分,如表1—1所示。
表1—1 信息源的类型
阅读材料
文献信息的主要形式
文献信息根据其载体的物质形态,基本上可分为手抄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视听型。
(1) 手抄型。主要是指古旧文献和未经付印的手稿及技术档案之类的资料,其中可供开发利用者颇多。
(2) 印刷型。属传统的印刷形式,以纸张为载体,通过包括铅印、石印、油印、胶印等方式得来的产品。此类文献历史悠久,收存丰富、系统,因其方式灵活、方便、广泛,保存时间相对较长,使用便捷。但其缺点是出版速度慢,体积大、笨重,收藏空间大,不易保管,且纸质易老化碎变。
(3) 缩微型。即缩微复制品,它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摄影技术将手抄型或印刷型文献缩摄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胶套和幻灯片等。缩微文献体积小、存贮密度高、存贮容量大、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和检索。但其缺点是必须借助于阅读机才能阅读。
(4) 机读型。采用一种利用机器—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阅读的新型载体,即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光电磁技术,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字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语言,输入机器,存贮于磁带、磁盘等载体。阅读时,由计算机按指令和存入的标识将存入的信息转换成文字或图像输出。机读型文献因存贮容量大,传输速度极高,可存贮各种形式的信息,宜用来做大量的情报信息存贮和快速的文献信息检索。
(5) 视听型。又称声像资料,它通常以感光材料或磁性材料为载体,以光学感光或电磁转换为记录手段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文献。它包括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唱片、科技电影等,由于它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等技术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所以提供的图像、声音逼真,宜于记载难以用文字表达和描绘的形象资料和声频资料,如用以记载野生动物保护区珍稀禽兽的活动及其吼鸣声。通过播放,可达“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真切效果,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2) 文献信息的结构层次
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了有效地发掘出文献的信息内容,必须对文献进行一定的加工。因此,根据文献的产生次序和加工整理的程度不同,可将文献划分为四个层次结构,见图1—1所示。
图1—1 文献的四个层次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