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重庆大学蔡瑞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重庆大学蔡瑞

时间:2024-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蔡瑞毕业时间:2013年7月毕业院校及专业:重庆大学体育教育、法学专业创业时间:2012年3月企业名称:重庆天鸟游泳池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大学2009级学生蔡瑞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在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重庆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蔡瑞在发现游泳池管理这一创业项目后,找到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韦海明、城环学院水处理专业的田涛以及公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尹章东共同创业。

蔡 瑞

毕业时间:2013年7月

毕业院校及专业:重庆大学体育教育法学专业

创业时间:2012年3月

企业名称:重庆天鸟游泳池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2009级学生蔡瑞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在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2012年3月,他们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注册成立了重庆天鸟游泳池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12月,重庆天鸟游泳池管理有限公司实现营业额达300万元,同时开辟了成都、武汉、长沙、深圳、贵州、南京6处市场。

谈起公司取得的成就,蔡瑞讲到,团队铸就了今天的成功。在公司创建之初,体育教育专业的蔡瑞萌发了创建公司的想法,但是,他对市场、管理以及技术了解不足,于是他找到了同样有创业想法的重庆大学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韦海明、城环学院水处理专业的田涛、公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尹章东,结果4人一拍即合,马上分工合作,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无数次被拒绝后成长起来的市场团队

市场是一个公司的灵魂。对于几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来说,市场还真是摆在公司成立之初的一大难题。这个重担便落在了韦海明同学的肩上,他在同专业找了三个人,而蔡瑞同学则根据行业经验配合他的行动。开始,韦海明制订了公司的营销计划,按照制订的计划去尝试,结果客户见他们是几个学生,根本理都不理。一个星期下来,市场部4个人,见了28个客户,有26个拒绝不见,一点收获都没有,最关键的问题是客户甚至都不愿意和他们交谈。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的障碍。当市场部4个人苦思不得其解时,负责行政的尹章东得知此情,无意中提到了一句,要不要试着去找经管学院有经验的老师,说不定老师能给点建议。韦海明找到了他们的专业老师,老师指出,形象问题很关键,并建议学生注意穿着打扮,不能以学生模样去见客户,这样子难以取信于人。听了这个建议之后,韦海明同学便给市场部的几个人购置了西服、皮鞋、领带及衬衣。韦海明同学本来不抽烟,却特意买了烟,甚至连耳朵上也夹着烟去见客户。结果令人惊喜万分,他们总共拜访了9个客户,只有一个客户拒绝了他们,另外8个客户很和蔼地接待了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在韦海明同学的带领下,每遇到问题,他都会开会与团队商量,有了方法后再去实践。实在难以解决,他们就去请教老师。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市场部走上了正轨。

历经磨难、艰辛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术团队

公司的一个主要技术环节就是游泳池的水质处理。对于水质处理环节,蔡瑞同学没有扎实的水处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只能根据以往的处理经验来处理。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水处理专业的田涛同学的肩上。刚开始,田涛同学心里也很没有底气,毕竟他学习的都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有实践过。为了完全搞懂这个技术,蔡瑞决定开一个游泳池进行技术实验。于是田涛同学就把自己专业的研究生师兄找过来帮忙,开始了漫长的实验阶段。田涛同学白天上课,晚上就带着在学院借的器材和仪器去游泳池进行实验。田涛特意针对游泳池的水发绿、浑浊、有刺激性气味等不同的情况展开实验。由于实验的游泳池比较偏僻,下了公交车之后都要走差不多40分钟才能到,为了节省经费,不能打的,所以,很多时候扛着实验器材到了游泳池人就筋疲力尽了,但是,田涛还是默默地坚持着。记得一次周末,为了做实验,田涛和师兄两人在气温接近40 ℃、地面温度差不多50 ℃的情况下暴晒。结果,快到下午三点的时候,师兄突然中暑晕倒了,田涛吓坏了,赶紧丢下器材,背起师兄就往医院跑。在医院打完点滴后,师兄的情况有所好转,田涛就搀扶着师兄往回走。走到游泳池,他俩都吓呆了,用来作水处理的仪器不见了,这可是一个晴天霹雳啊,要知道这些器材是从学院借来的,而且都很贵!这下可糟了,两人都慌了,赶紧跑到游泳池所属小区的物业去问,但物业说没有看到有人拿,他们物业的人也没有收起来。慌忙之下,两个人跑到小区逢人就问,有没有看见谁拿走游泳池的器材了,但是,问了一圈,都没有人看见。两人绝望地回到游泳池边,瘫倒在了游泳池边的水泥地上,就在这个时候,走进来一位老奶奶,对着他们说:“小伙子,游泳池的那些器材是你们的不?我看到没有人,游泳池门也没有关,有些小朋友在里面玩,我怕他们弄坏了,就帮你们收起来了。”听了这话之后,两人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啊,器材没有丢。就这样子,田涛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终于能够成功地处理游泳池水质的各种情况。

万金油的管理团队

分工合作后,公司的行政、后勤、招聘、财务、采购都归尹章东同学负责,这对他来说可是个不小的难题。可以说,公司杂七杂八的事都是他一个人负责。他既要做行政,又要做会计,还要兼职出纳、采购等,被团队成员笑称为公司的“万金油”。他只是学行政的,对于财务、会计、采购这些基本都不懂。公司开会规定行政板块只可以请一个付费的兼职人员帮忙。因此,不是“万金油”的他就只能想办法让自己变成“万金油”了。经常看到他逃了自己的专业课,跑去经管学院听会计课程,经常牺牲自己的周末,去图书馆一泡就是一天,书包里常背着的书就是《基础会计学》《如何做一名成功HR》《采购管理》等。同宿舍的室友不理解他,放着好好的专业课不上,要去学什么会计、采购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就这样,尹章东同学把公司的招聘、财务、行政、采购等做得井井有条。

一个好的点子、一个好的执行计划,关键还是靠人来实施。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就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自身力量有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但是只要通过与人合作,善假于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团队作战,就一定能走得更远。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团队建设是关键。重庆天鸟游泳池管理有限公司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得益于它有铁的团队、铁的兵。

专家点评

从该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业成功的作用之大。

重庆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蔡瑞在发现游泳池管理这一创业项目后,找到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韦海明、城环学院水处理专业的田涛以及公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尹章东共同创业。这4个人分工明确,韦海明组建市场团队负责公司的营销,田涛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游泳池的水质处理这一难题,尹章东负责公司的行政、后勤、招聘、财务、采购等管理工作,而蔡瑞作为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则负责创业团队的建设和创业过程中的统筹决策。该创业团队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愿景,同时创业技能具有互补性。

由这4个人所组建的创业团队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拥有共同的创业兴趣,并对这个目标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成功。正是这种凝聚力促进了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并形成合力来解决创业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团队成员之间能力互补,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这4个人,既有熟悉行业背景的决策者,又有百折不挠的营销人员,也有勤于钻研的技术能手,还有精通行政、后勤、招聘、财务、采购等的“万金油”管理者。这样一个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团队稳定和创业成功的关键。

蔡瑞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充分利用了自己在学校的人际资源,寻找志同道合的成员组建创业团队,这样既分摊了创业的风险,又提高了创业成功的概率。

创业需要多种多样的资源和机会,单靠个人是很难满足这些条件的。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团队创业成功率要远远高于个人独立创业的成功率。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一个高效团结的团队是当今这个日渐复杂的商业社会所必需的。

陈逢文:重庆大学经管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博士

编者手记

这个团队之所以成功,有一个法宝:在团队成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身份、学校资源,借智、借力实现团队成长,助推公司发展。

根据业务需要,以蔡瑞为灵魂,公司组建了满足市场、技术、管理的创业团队。但是,大家在创业方面都还缺乏经验。比如,在市场推广初期,几个“愣头青”小伙子,见了28个客户,有26个拒绝不见,一点收获都没有,最关键的问题是客户甚至都不愿意和他们交谈。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借智。向谁借呢?当然,作为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向老师借智。作为高校老师,当学生特别是创业学生来向自己求助、请教时,“好为人师”的强项就可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于是,“韦海明找到了他们的专业老师,老师指出,形象问题很关键,并建议学生注意穿着打扮,不能以学生模样去见客户,这样子难以取信于人。”借用老师的智慧,他们改变了营销形象,结果令人惊喜万分,他们总共拜访了9个客户,只有1个客户拒绝了他们,另外8个客户很和蔼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还向同学——研究生师兄借智。创业之初,负责水处理环节的田涛很没有底气,毕竟他学习的都是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有实践过。为了完全搞懂这门技术,蔡瑞决定开一个游泳池进行技术实验。于是田涛就把自己专业的研究生师兄找过来帮忙,通过和师兄一起漫长的实验阶段,终于解决了水处理技术难题。

他们还充分发挥作为学生、身在高校的优势,采取“蹭课” “泡图书馆”等方式,来弥补自身知识、能力不足。负责行政、后勤、招聘、财务、采购的尹章东,逃了自己的专业课(当然,编者不主张逃课。毕竟,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采取“蹭课”方式去提高自己,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明智之举。),跑去经管学院听会计课程;去图书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在校大学生或刚离校的毕业生,最好选择在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或高校周边进行创业。这样,就便于向老师、同学、课堂、图书馆借智、借力,借力学校这个知识的殿堂、品牌助推创业团队的成长、创业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