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选择的心理调整及择业策略

职业选择的心理调整及择业策略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掌握职业选择的心理调整方法,掌握择业的策略。(二)职业选择的心理调整及其择业策略当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产生矛盾,择业和就业的需要不能满足,自己的就业目标不能实现时,就容易使种种职业选择的矛盾转化为心理冲突,产生受挫感觉。但他能正视职业选择中的矛盾,从此苦读兵法,熟悉各国的地理、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并研究诸侯的心理状态。

(一)职业选择的心理矛盾

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所要从事的职业并不是预先安排好的,选择职业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和问题。学历高、能力强,择业和就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会少些,但是如果对择业、就业的要求过高,即使学历高、能力强,也同样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对于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可能会更多。如果你的兴趣不在某种职业,你的性格也不适合从事某种职业,怎么办呢?你的理想跟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又该怎么办呢?高中毕业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中,被人瞧不起,甚至受人白眼怎么办呢?当你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受人羡慕的如意职业时,你又该如何把握呢?要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掌握职业选择的心理调整方法,掌握择业的策略。

(二)职业选择的心理调整及其择业策略

当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产生矛盾,择业和就业的需要不能满足,自己的就业目标不能实现时,就容易使种种职业选择的矛盾转化为心理冲突,产生受挫感觉。如果不及时调整,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精神崩溃。那么,如何进行心理调整,掌握哪些择业的策略呢?

1.了解现状,心中有数

在开始选择职业之前,应对就业现状有足够认识,应充分认识到就业,尤其是高中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就业难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已作了大量努力,但是就业难的问题在我国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旧社会遗留下来了约400万失业人员,给就业带来了困难。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太快,仅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就有300多万,一年仅安排这300多万的劳动力就业,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何况还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我国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造成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验不足,过分强调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导致劳动密集程度高、占用资金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以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给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④前期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动者不能自主择业,不能自谋出路,导致不能就业者众多。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现今青年就业困难,选择理想职业更困难。同学们应了解这些历史原因,早日作好心理准备,就能避免在一时难以就业时产生心理冲突。

2.舒缓压力,自我安抚

当自己择业的目标不能实现时,为减轻其在遇到挫折失败时的紧张、焦虑心理,为维护个人自尊,有时需对自己的现状给以开脱,自我安抚,当我们在选择职业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先采取这种办法。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可以减少心理压力,使自己得到心理满足。

3.冷静分析,修正目标

当自己的需要不能达到,目标不能实现时,要冷静地分析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修正目标,或延期,或转化,以改变因目标难以达到而产生的挫折心境。如果是期望过高,自身条件不足,就应降低自己的要求;如果是求职技巧方面的问题,就要再加强学习与实践训练,扬长避短。爱因斯坦青年时代很喜欢物理,但在30岁以前,他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专利局工作多年,在那里他不仅接触不到专业的物理学家,而且连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书籍都找不到。但研究物理的兴趣和爱好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不断地坚持物理研究。通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有名的当代物理学家。

4.立下大志,奋起努力

当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不能顺利实现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时,既不能只是唉声叹气,也不能一味地自圆其说,必须立志图强,奋起努力。

立志,既要立自立之志,又要立为人民、为人类有所贡献之志。自立就是不依赖国家、不依靠父母,用自己的双手,自己闯出一条生活之路。之所以要立为人民、为人类有所贡献之志,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一方面要依靠前人和他人的劳动、贡献来生活,一方面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贡献造福于他人和人类。立下了这样的志向,才能在职业选择中降低自己过高的就业目标,正确理解平凡与伟大,选择平凡的岗位就业,实现人生的伟大抱负和理想。

光立志还不行,还必须奋起努力。如果在择业中失败,不思奋发,那么在自己的择业道路上,只能是充满无数的荆棘和一片混沌,自己在今后才是真的无立锥之地,以致失去生活的勇气。鲁迅说得好:“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奋起则是铲除荆棘,开辟人生之路的掘进机。战国时的苏秦,曾和张仪同学于鬼谷子门下,从而学到了纵横术。他想凭自己的辩才,弄个一官半职。他先后去见周显王、秦惠王,都未被录用。苏秦耐着性子在秦国过了一年多的“待业”生活,在花光费用、衣服破旧后,怏怏不乐地回到自己家里。但他能正视职业选择中的矛盾,从此苦读兵法,熟悉各国的地理、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并研究诸侯的心理状态。他“头悬梁,锥刺股”地奋起苦读,终于成为了“佩六国相印”、赫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在当代,曾被团中央授予“模范共青团”称号的张海迪,原来也是个待业青年。这个连路也不能走的姑娘,却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起的生命乐章。她曾想选择以画画、搞音乐作为职业,但失败了。她乞求、呼吁过,甚至想到了自杀,但这些都没能给她带来成功,而后来使她取得成功的却是她的奋起和与命运的顽强抗争。作为现代的高中毕业生,完全能够通过自己的立志奋起,为自己开辟一条广阔的生活道路。

5.扩大视野,拓宽选择

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知道,现今的中学生选择职业多倾向于当律师、法官、医生、公务员、教师、科研工作者及其厂长、经理。男生还偏爱当运动员,女生则偏爱搞文艺工作。而倾向于当工人、农民、解放军、营业服务(职)员等职业的中学生极少,特别是倾向于当农民的更少。但是,全国就业者就业的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劳动者占近70%,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占15%左右,两方面总数接近8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人员总共不到10%。这种实际就业状况与择业倾向简直是天壤之别。像这样去择业怎么会不遇到挫折呢?所以,为了减少挫折,在选择职业时,同学们必须开阔视野,拓展就业范围。

(1)独辟蹊径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求不应”的空白和“业无人就”的地方亟待我们去填充。从人口密集的城镇来看,吃饭挤、穿衣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一些家用电器维修、家具制作、小型客运、货运,以及环境绿化、美化,家政服务,市容修整工作都需要年轻力壮而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去做。上海曾有3位待业青年,他们的创业由捡破烂开始发展为“物件打包装运站”,并能独立开展业务。西安曾有8名待业青年,组织成冷冻机维修队,他们边干边学,2年之后,不仅会修理冷冻机,而且会制造冷冻机。他们学会了装修恒温小汽车和空调设备,还接受了上海空调器厂的邀请,受理业务,几年时间就建成了西北地区空调维修站,在地方上享有很高信誉,对国有企业起了助手作用。

(2)深入农村

现在多数农村高中毕业生不愿回到农村,不愿在农村图谋发展,而想方设法另辟就业途径发家致富,或者就近就地投身建筑业、乡镇企业、个体服务业,或者到城里打工、异地流动就业,或者进城从事个体商业、服务业等。即使有个别从事农业的,也是因迫于既没有一技之长又无雄厚资金或者农忙才回到土地从事务农,农闲则离开土地到异地挣钱的人。其实,农村高中毕业生拥有着自己的一片蓝天。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推行,农村实行农业产业化,开发立体农业,农村实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种养、加工一体化,发展庭院经济,乃至参与社区服务管理,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农村需要大量的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的青年,需要大量的能将科技知识应用到生产、加工、销售当中的年轻一代。新的机遇在等待着同学们,就看同学们如何选择和把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