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

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4-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认清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掌握和处理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先决条件。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不可避免地,一些高等学校出现了一些管理真空地带和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在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下,使得学校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以及其它种种因素导致近年来体育高校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如某些高等高校发生的学生自杀,校园内发生的食品问题、交通问题、财产乃至人身安全问题等,对学校的教学、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引起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同样错综复杂,是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校内的集中反映,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经济政治文化、管理、教育等因素,还有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因素。[7]认清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掌握和处理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先决条件。

体育高校有着与广大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性质,概括的讲是体育专业性极强、在校学生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学校学习氛围不容乐观、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等。较强的特殊专业性,即“体育技能”的功能十分突出,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体育”这一主题进行的,所以广大体育高校的学生更偏重于体育技能的锻炼,将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了运动训练上,却不知不觉地忽视了对于文化的学习。凭借出色的体育成绩,进入学校学习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的体育特性,偏重于体育的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其学生的文化层次可谓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差别较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学习盲目,缺乏计划,无法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对于体育高校的一些调查研究,多数学生无法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往往出现为学分学习的现象,他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也远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经世治学之道。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学生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力不强。

第一,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加剧,是引发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体育及其相关专业供求严重失衡,引起了许多同学心理不平衡;加之目前学分、四、六级英语成绩与学位、毕业、就业等关系密切,导致部分毕业生因为拿不到毕业证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处于这种情况下的毕业生,情绪很易激化,如有煽动或其他诱因,很容易酿成不理智事件。

第二,社会“热点”问题所致。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的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氛围中,在特定的条件、特别的时期、特殊的情况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上,国家主权、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分配不公、官员腐败、人员下岗、收入悬殊、物价上涨、政策调整等各类社会热点事件频发,同样也是引起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是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他们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国际政治、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祖国利益和民族情结,都极有可能成为引发大学生静坐、示威、游行等的导火线

第三,敌对势力破坏渗透、舆论误导也是引起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之一。国内外敌对势力始终都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活动,高校则是敌对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借着新疆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法轮功、人权等问题,通过宗教的、网络的、勤工助学的等各种手段制造谣言、扰乱视听、误导舆论,对高校展开渗透和煽动活动,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鼓吹所谓的“民主”,诋毁我改革开放的成果,煽动学生闹事,因而有可能使部分不明是非的学生受其影响,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发生。

第四,社会化步伐加快,学校长期利益和师生短期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协调困难,是引起体育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原因。高教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方利益难以一时平衡。学校合并、新兴校区建设、后勤社会化等,都很有可能触及某些师生的个人利益;薪酬制度、机构精简、人员裁减、下岗待岗等,都涉及到教职员工的具体利益;又如食堂价格波动、学生公寓调整、宿舍能源收费等,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处理,都容易发生突发事件。

第五,师生员工中个别人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甚至铤而走险,是引起体育高校突发事件的又一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基本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高考的压力,学校和家庭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使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自负又极端,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遇事往往不冷静,遇事只凭一时的冲动,而很少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行为的后果,遇到问题不是依靠组织和法律的方式去解决,而是以闹事的形式要挟领导解决问题,很少考虑行为后果。

教职员工也是良莠不齐,有的学术水平高但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此外,目前社会上盛行“集体上访”的风气,对高校处理内部问题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部分师生甚至认为遇到事情“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动不动就聚众滋事,视校规校纪如无物。

第六,大学生自身弱点所致。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高校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人有别于社会上的工人、农民,其特点是年纪轻、经历少、喜集群、精力旺盛、处理问题容易感情用事。他们正处在人生道路的成长过程中,正在学习、思考、探索、选择,尚未确立十分明确的、坚定的信仰,缺乏应有的锻炼与考验,他们具有特有的政治敏感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争强好胜的上进心,具有敢想、敢干、敢于求真的精神。但是,其中一部分学生,出于年龄较轻涉世不深,判断是非的能力尚欠缺,观点容易片面,情绪容易偏激,行为容易冲动,而且不考虑后果,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国情、社情、校情和敌情缺乏客观的了解,环境氛围一旦有利于事端形成,在从众心理支配下,这些学生就会卷入事端。

相同的生活空问,相近的年龄,相投的兴趣爱好,相似的思维定势,相仿的行为方式,使得体育高校的大学生成为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敏感、最易动、最不稳定的特殊群体,参与初始总是带着良好的动机和愿望,但由于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亚暴力事件。

第七,网络信息的潜伏危机。信息高速公路把整个大学与整个社会、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趣闻和文化信息,很多其它渠道无法获得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看到。网络在给师生员上带来积极效益的同时,其消极、颓废、黄色和反动信息也对师生员上产生了很大的负而影响,部分学生上网只为了寻求刺激,还有的盲目崇洋媚外,轻信网上谣言,政治意识逐渐淡薄,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网上谈情说爱,聊天交友,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影响了学习,陷入了欲拔不能的境地。容易在某些热点问题形成网络舆论,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引发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第八,学校管理工作不力,民主渠道不畅。随着高校扩招,体育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学校在教学、后勤等服务设施方面却没有同步发展,致使教室、寝室、食堂以及水电供应等必备条件超负荷运转。加之后勤管理工作的不力,断电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瞬间的不满情绪。

体育高校改革正进入不断深化的阶段,诸如联合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学分制、学习优劣分层、后勤服务社会化等重大改革措施的陆续推出,原有的平衡格局被打破,各种利益相互冲突,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治安管理滞后以及民主渠道的不畅通,或者管理工作中的一此官僚主义作风,使学生的一些正常要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解决的方法、手段、措施的滞后,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

第九,体院学生鲜明的特性和青春期行为。体院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18—22岁),从心理上讲,是处于容易激动—容易冲动—群体互动性强的时期;从精神上讲,伴随着身体特征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社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但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经验。体院的学生在个性特征上带有冲动、偏执的倾向,对待事情容易理想化、纯粹化、片面化,这此特点,对于涉及自身切实利益的事情格外敏感和关注,决定了他们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

无论中外,大规模的“骚乱”、“运动”、“聚集”,青年总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体院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处于青春躁动期,最易成为样体性突发事件的受众群和参与群,容易形成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线”。

第十,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以及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为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与我国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现代传媒,推行文化霸权,向青年学生不断宣传和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体系的教化功能逐渐弱化,传统思想的作用苍自无力。主体文化功能的萎缩和社会道德的偏离,导致体院学生缺乏必要的规范引导和道德约束,从而可能引起群体性的突发事件。

十一,校生双方关系的变化是引发突发群体事件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从法律意义上来讲,高校和人学生之间既存在行政管理关系,又存在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加之现阶段上学收费制度和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的实施,使得校、学双方间的供需关系逐步形成,体育学生对自己的求学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注也日益加深,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因此他们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学校所提供的各方面条件不能满足人学生的需要时,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意见,和学校发生冲突。

十二,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制没有形成。彻底消除体育高校突发事件是不可能的,但事前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事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力减少损失。不过,学校管理工作往往是在等到事件突发后才去寻求解决之道。日前,大部分体育高校没有应急处理系统,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缺乏必要的物资储备,即使是制定了应急预案,也只是在如何报警、打什么电话等低层次水平上,几乎没有操作性,从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没有合理及时的应对措施,造成更大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