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或大修竣工汽车投入使用的初期,汽车各运动机构中的零件正处于磨合状态,还不能全负荷运行,我们把这个使用阶段称为汽车的走合期(磨合期)。
新车或大修竣工汽车,尽管在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都经过了生产磨合,但零件的加工表面仍存在微观和宏观的几何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圆度、圆柱度、直线度等),总成和部件也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这些误差使新配合工作摩擦副零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比计算面积小得多,因而表面的实际单位压力较计算值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若以全负荷运行,由于零件摩擦副工作表面的单位压力过大,将导致润滑油膜破坏和局部温度升高,使零件迅速磨损和破坏。因此,新车或大修后的汽车必须轻载限速行驶。汽车走合期实际上是为了使汽车向正常使用阶段过渡,而在使用中对相互配合的摩擦副零件工作表面进行磨合加工的工艺过程。经过汽车走合期的使用后,零件表面不平部分被磨去,从而形成光滑而耐磨的工作表面,以承受正常工作载荷;同时,由于走合期内所暴露出的生产、修理缺陷得以排除,减小了汽车正常使用阶段的故障率,从而提高了汽车的使用可靠性。汽车走合期行驶里程称走合里程。走合期在汽车整个使用期中虽然很短,但它对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有极大关系。因此,根据汽车各零部件在这阶段的工作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合理地使用汽车。
8.2.1 汽车走合期的特点
汽车走合期是指新车或汽车大修后的初运行阶段,一般为1000~3000km(部分进口汽车将首次维护里程定为7500~10000km)。汽车走合期的特点有以下几项:
(1)机件磨损快
汽车出厂前虽然按规定进行了磨合处理,但新配合件表面粗糙,零件摩擦表面的单位压力很大,润滑油膜被破坏,造成干摩擦。同时新装配零件间隙较小,表面凸凹部分嵌合紧密,相对运动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有较多的金属屑被磨落,进入相配合零件之间又构成磨粒磨损,使磨损加剧。从而导致摩擦表面温度快速升高,进而使润滑油黏度降低,润滑条件变坏,故汽车在投入使用的初驶期若不采用有效措施零件将发生剧烈的磨损。
图8.1 零件典型的磨损过程
1—零件的粗糙度变化曲线;
2—零件的典型磨损曲线
由图8.1可知,零件在汽车初驶期(即走合期)的磨损强度(tanα1)是变化的,且远比正常工作期要大,即tanα1>tanα。这是由于摩擦表面在机械加工时留有微观和宏观的几何误差,零件表面较粗糙,所以零件的配合实际上是表面微凸体间的接触。按加工质量不同配合件实际接触面积为计算面积的1/1000~1/100,造成极大的压力。汽车投入使用后,由于接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将零件表面在加工中形成的凸起磨平,形成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时额定载荷的工作表面。此时在磨损曲线中出现转折点k过渡到正常工作期(tanα=常数)。零件表面状况也得到改善并趋于稳定。由此得知,汽车的走合实际上是为了使“新车”向正常使用期过渡,对摩擦表面进行磨合加工的工艺过程。在此期间零件表面逐渐形成光滑耐磨的工作表面,然而配合零件的允许间隙是一定的走合结束的间隙(即走合期磨损量),对大修间隔里程影响很大(图8.2),如把走合结束的间隙Δcd减少到Δc′d′,则正常工作期可延长里程,因此可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所以根据走合期的使用特点选择和遵守正确的走合规范(走合里程、装载重量、车违和维护措施等),以最小的初期磨损量达到走合目的,便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图8.2 走合期的零件磨损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1—孔类零件;2—轴类零件;A—走合期;B—正常工作期
(2)故障多
由于机件在加工、装配时存在偏差,以及紧固件松动,或者未能正确制订和执行汽车走合规范,在这个阶段使用不当,所以走合期行车故障较多。如果汽车装配质量不好,各零部件间的间隙过小,走合时速度过高,发动机润滑条件差,发动机很容易过热,常出现拉缸、烧瓦等故障;汽车刚经过加工修理的制动摩擦片,要达到全面均匀的接触比较困难,所以常出现制动不灵等故障;同时还可能包含着一些难以发现的隐患,在走合期很可能出现机件卡死、发热和渗漏等故障。
(3)紧固件易松动
汽车在走合期内由于零件易变形,配合件磨损后间隙增大,因此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影响行车安全的连接件更易松动。这一特点说明汽车在走合期内加强维护(特别是紧固作业)的重要性。
(4)耗油量大
为了保证走合期小负荷运行,化油器安装了限速片,造成混合气偏浓。同时,机件之间较大的摩擦阻力也使油耗增加。
(5)润滑油易变质
由于走合期内机件配合间隙较小,而新车或大修后的汽车零件表面比较粗糙,加工后的形状和装配位置都存在一定的偏差,配合间隙较小,因此走合时油膜质量差,零件表面和润滑油的温度都很高,润滑油容易氧化变质。同时会有较多的金属屑被磨落而进入配合零件的间隙,然后被润滑油带入到曲轴箱中,容易使润滑油污染,质量下降。所以,走合期有润滑油更换的规定,通常行驶300,1000和2500km时,均需更换发动机油底壳润滑油。更换时必须清洗汽车发动机油底壳、变速箱、后桥主减速器和过滤器等,而后再添加新的润滑油。如发现润滑油杂质过多或变质严重则应缩短更换润滑油里程。
8.2.2 走合期须采取的技术措施
为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汽车走合期内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顺利度过走合期,这对车辆今后耐用、故障少、油耗低、动力足等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走合期间的驾车与过走合期后的驾车有着一些不同,注意这些不同,是保证顺利度过走合期的关键。
(1)起步先预热
冷启动时,最好等水温预热到40℃以上再起步。起步时应轻踩慢抬离合器和加速踏板,起步要平稳以减少传动件的冲击。选择良好的路面行驶,冷车的时候也不要轰油门。
(2)控制车速
启动发动机时不要猛踩节气门踏板,严格控制节气门踏板行程以免发动机高速运转。发动机转速高,各零件的负荷大,使摩擦产生的热量多,润滑条件易恶化,零件磨损会显著增加。因此走合期内严禁拆除发动机限速装置。
车速高不但增加发动机克服阻力的负荷,而且会加剧零件的振动和冲击,易使连接件松动和行驶系零件的疲劳程度增大。所以在走合期内应严格控制车速,最好控制在50~80km/h。例如对东风EQ1092型汽车:一挡不超过10km/h;二挡不超过15km/h;三挡不超过25km/h;四挡不超过40km/h;五挡不超过60km/h。在开过1500km后可逐渐把转速和车速提高到车辆允许的最高速度。不要用力踩油门,以保证活塞、汽缸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部件在缓和的状态下提高负荷。
(3)限制载量
汽车载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机件寿命,载重量越大,发动机和底盘各部分受力也越大,引起润滑条件变差,影响磨合质量,满载、超载对新车各个构件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所以,在走合期内必须适当地减载。汽车在走合期一般按装载质量标准减载20%~25%,并禁止拖带挂车;半挂车按装载质量标准减载25%~50%。
(4)挡位要勤换
为了减少汽车行驶的滚动阻力和上坡阻力,从而减轻汽车负荷,在汽车走合期内应在平坦良好的路面上行驶。行驶时要及时换挡,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挡位,应以低挡起步,逐步换为高挡,循序渐进地行驶。低挡高速、高挡低速和突然加速的现象一定要避免。
(5)制动时,先踩离合器
处于走合期的车辆在制动的时候,要先踏下离合踏板,使齿轮啮合松开后再踩制动踏板。这样可以减少新车发动机、制动系统、底盘的冲击损伤。但是这种“先离后刹”的方法是不符合驾车规范的,它仅适用于处于走合期的车辆。在度过走合期后,从离合器的保养方面考虑,应该“先刹后离”。
(6)选择优质燃料、润滑油
为了防止汽车在走合期产生爆燃等不正常燃烧而加速机件磨损,应采用符合汽车发动机需要的燃料。另外,由于各部分配合间隙较小,选用低黏度的优质润滑油使摩擦工作表面得到良好润滑。同时应按走合期有关规定及时更换润滑油。行驶中应注意润滑油的压力和温度,有异常情况及时排除。
(7)按规定维护
走合期技术维护作业的重点是检查、紧固、调整和润滑。要特别注意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要经常检查、紧固各部外露螺栓、螺母,注意发动机油压力和控制发动机冷却液的正常温度;注意变速器、驱动桥、轮毂和制动鼓的温度如有严重发热时应找出原因予以排除。走合期的机械故障对车辆造成的影响,往往比度过走合期的车辆受机械故障的影响要大得多。
走合期满后,应进行一次走合维护,结合一级维护对汽车进行全面的检查、紧固、调整和润滑作业(更换润滑油),拆除限速片。其作业项目和深度参照制造厂的要求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