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1 维修费用与维护周期的关系
1—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的维护费用曲线;
2—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的小修费用曲线;
3—维护里程与维修总费用的关系曲线
图9.1是汽车维修费用与维护周期的关系曲线。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的维护费用是随着维护里程的增长而减少(如图9.1中的曲线1),但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的小修费用,则随着维护里程的增长而增大(如图9.1中的曲线2)。将曲线1和曲线2叠加后,组成的曲线3就是维护里程与维修总费用的关系曲线。曲线3上的最低点(即图中的B点)所对应的里程,就是维修费用最小的维护周期里程。
目前,我国确定汽车维护周期的基本方法是试验法和类比法。在确定维护周期时,主要依据汽车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和本地区以及与本地区使用条件类似的一些汽车使用单位的经验。
在确定汽车一、二级维护周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①将车辆使用说明书作为制订汽车维护周期的重要参考依据。汽车制造厂的车辆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维护周期的规定及要求,要作为制订汽车维护周期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运行条件有所调整。
②要根据汽车使用条件调整车辆维护周期。汽车的使用条件包括汽车运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风沙条件,以及汽车的运行强度(包括负荷大小、运行速度、运行频率)和燃、润料的品质等。汽车生产厂推荐的车辆维护周期,只限于一般的使用条件。
③要结合在用车排放治理适当调整维护周期。
9.1.5 汽车技术维护工艺的内容与过程
汽车技术维护工艺是指利用生产工具按一定要求维护汽车的方法,是在维护汽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经过总结的操作技术经验。
(1)技术维护的主要工艺内容
汽车技术维护工艺按其操作特点和执行条件不同,可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由一系列分散的细小的工作组成,这一系列工作称为作业。例如,在维护中的润滑和调整作业,因作业性质不同而分为两个基本单元。各个基本单元的不同组合,即构成了车辆的各级维护工作。汽车的技术维护工艺按其作业性质一般可分为下列7个基本单元:
1)外表清洁、整修作业
①清洗汽车和挂车外部的污泥。
②打扫、清洗和擦拭货车车厢、驾驶室、客车车身内外表面和各类附件。
③必要时进行除锈、补漆。
2)检视紧固作业
①检视汽车各总成件和机件外表。
②检视各机件外部连接螺栓(螺母)的紧度,必要时进行紧固。
③配换失落或损坏的螺母、螺栓、销子和滑脂嘴等零件。
3)轮胎作业
①检查轮胎气压并充气。
②检查外胎状况及清理胎面嵌入物。
③修补或更换内、外胎。
④进行轮胎换位。
4)试验调整作业
①检查汽车各机构、仪表和总成的技术状况。
②对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点火系、燃料系、冷却系、润滑系及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传动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5)润滑作业
①检查润滑油(脂)的品质;更换各部润滑油、润滑脂。
②清洗发动机润滑系,视需要更换滤芯。
6)电气作业
①清洁、检查、调整及润滑各电气设备。
②配换个别损坏或不适用的零件及导线。
7)添加燃、润料作业
①检查油箱存油情况,添加燃料。
②检查润滑油(脂)的数量,进行补给。
③添加制动液、减振液。
(2)技术维护的工艺过程
汽车技术维护工艺过程是指汽车维护的各种作业按一定方式组合,顺序、协调地进行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一定顺序进行维护工作,使生产有条不紊、高效、优质、低消耗。
汽车维护工艺的划分具有灵活性。有的按作业的内容单一划分(如清洁、润滑作业),有的几个内容结合进行(如检视与紧固作业),还有的按汽车组成部分划分(如电气作业、轮胎作业)。根据这些划分情况,可以相应安排维护工艺过程。
各级维护过程的顺序大致是,首先进行外表清洁作业,然后进行检视紧固作业,与此同时或在其后进行试验调整作业、电气作业、轮胎作业和添加作业等,最后进行润滑作业和外表整修作业。对于某些相互干扰和影响的过程,还可以交叉进行,先完成某一工艺单元的一部分,继而进行另一工艺单元,然后再完成原先留余下来的工艺单元。
9.2 汽车的定期维护
按照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规定,汽车定期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汽车日常维护作业;汽车一级维护的项目、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汽车二级维护的作业过程;汽车二级维护检测、诊断及其附加项目的确定;汽车二级维护过程检验;汽车二级维护的基本维护项目、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
这7项主要内容的核心是汽车二级维护的检测、诊断,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附加作业项目,以恢复汽车的正常技术状况。
9.2.1 汽车日常维护技术规范
(1)日常维护的作业内容
1)清洁要求
对车辆的外观、发动机外表进行清洁,保持车容整洁。
2)检视补给要求
对汽车各部润滑油(脂)、燃油、冷却液、制动液及液压油等各种工作介质和轮胎气压等进行检视补给。
3)检查安全装置和发动机状况
对汽车制动、转向、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位和装置以及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进行检视、校紧,确保行车安全。
(2)日常维护技术规范实例
1)蓄电池的维护
经常保持蓄电池的外壳干燥、清洁和通气孔畅通。经常检查电解液液面的高度。缺液时,应及时加入蒸馏水。应在接线柱和接头表面涂上凡士林或润滑脂,以防腐蚀;车辆一个月以上不用时,需拔下蓄电池负极电缆。蓄电池如长期放置,需定时充电,尤其在冬季,必须使蓄电池保持充足电的状态,以防止电解液液面降低而造成蓄电池结冰。
2)空气预滤器的维护
空气预滤器用于在空气滤清器之前对空气进行预先过滤,较大的颗粒被收集在空气滤清器的鸭嘴形导管中。维护时,用手将鸭嘴形管口捏开,即可将鸭嘴形导管中的杂物排出。
3)空气滤清器在维护使用中,应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当滤芯堵塞时,将滤芯从空气滤清器中取出,用手或木棒轻轻敲击,或用小于300kPa的压缩空气从里向外吹,将尘土除掉。同时将滤清器壳内的灰尘清除掉,不要用湿布擦拭滤芯。装复中,要注意所有连接处的密封性。
4)发动机怠速的调整
调整怠速应在发动机水温达到80℃,空调和冷却风扇不工作时进行调整。发动机正常怠速应为(850±60)r/min,空调工作时为(950±50)r/min。
5)轮胎的维护
有些轿车装用的是无内胎轮胎。应经常检查轮胎的气压是否符合标准(包括备胎);轮胎表面是否有不正常的磨损、开裂和鼓包。拆装轮胎应在轮胎拆装机上进行,并应作动平衡检验。严禁用手工直接拆装轮胎。更换轮胎时,要注意同一车轴上不要用轮胎牌号和新旧不同的轮胎。
9.2.2 汽车一级维护的技术规范
(1)检查作业及要求
汽车一级维护作业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影响排放性能的发动初点火系和排气净化装置的工作状况检查、全车各部分密封性能的检查、油液液面检查、发电机等传动带外观检查等。上述检查项目一般为人工检视及仪器测量,由维修技工来完成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作相应的小修处理。
(2)检查、紧固作业及要求
汽车一级维护技术规范中对发动机总成及各装置,底盘总成及传动连接状况和车架、车身及车身附件有检查紧固的要求,其拧紧力矩应符合规定。
(3)检查、调整作业及要求
对发电机传动带、轮胎气压、轮载轴承间隙及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等有检查、调整的要求,并要求所调整的数据应符合该车出厂规定。
(4)润滑作业及要求
汽车一级维护技术规范对底盘转向和传动部件及全车各润滑点有润滑的要求。主要对象是万向节十字轴、横直拉杆、球头销、转向节、传动轴中间轴承及万向节。
(5)清洁作业及要求
汽车一级维护的清洁作业较日常维护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除日常维护的清洁之外,还要对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空压机空气滤清器、曲轴箱通风系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等滤芯要检查、清洁或更换。要求各滤芯应清洁无破损,上下衬垫无残缺,密封良好,安装牢固;对变速器、差速器齿轮箱和蓄电池通气孔等要求清洁畅通。汽车一级维护的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见表9.3。
表9.3 汽车一级维护作业项目及技术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