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彝族婚礼女生背新娘

彝族婚礼女生背新娘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婚姻习俗畲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公开场合认识后,往往以歌传情,以歌为媒,互赠信物,私订终身后,方才告知父母,托媒说亲。从整个婚姻的缔结过程来看,与汉族传统的六礼约略相似,但其内容却颇具自身特色。受周围汉族的影响,不少畲村订婚前也有“合八字”的习俗。合完八字,就是订婚,订婚也叫“大定”,其习俗与汉族相同,主要是最后商定聘礼和嫁妆的数目。
婚姻习俗_中国畲族

第七节 婚姻习俗

畲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公开场合认识后,往往以歌传情,以歌为媒,互赠信物,私订终身后,方才告知父母,托媒说亲。闽东、浙南一带畲族有“女有十八难,男有二十难”之说,女忌十八出嫁,男忌二十成亲。从整个婚姻的缔结过程来看,与汉族传统的六礼约略相似,但其内容却颇具自身特色。我们大致可以将畲族的婚姻过程分为定亲、迎亲、娶亲和做“女婿”几个阶段。

一、定亲

畲族相亲一般也由媒人牵线,先由男青年到女家“探布娘”,如女方对男方满意,则煮点心以示同意,若男方也对女方中意,则吃下点心,否则不吃。双方都满意时,便互换礼物,俗称“小定”。几天后,女方由母亲陪同到男方家“探人家”,以试探男方家境。这时男方要热情接待,并在女方临走前送上礼物,女方若中意则收下礼物,否则拒收并退回“小定”。

受周围汉族的影响,不少畲村订婚前也有“合八字”的习俗。男女双方若八字相合,婚事可成,否则告吹。合完八字,就是订婚,订婚也叫“大定”,其习俗与汉族相同,主要是最后商定聘礼和嫁妆的数目。经过订婚,姑娘要将平常两鬓夹着的银笄去掉一边,以示“名花有主”,男女双方家庭则以亲戚往来,并互以“亲家”相称。

订婚之后是“送日子”,即确定迎娶的具体日子和时辰。结婚日期一般在冬季,男方请“先生”选好良辰吉日,及时通知女方家。女方再找信得过的“先生”复核审查,认为日子可行,即可定下来,否则要重新择日。送日子之后,男方开始砌灶、布置洞房,准备迎亲;女方家则要筹办嫁妆,为女儿出嫁做准备。喜日前一个月,女婿须亲自挑担女方办酒席时所需的糯米,女方回一个“拦腰”(即腰扎围裙)。

“做表姐”是畲族婚礼过程中颇具特色的习俗。母舅姑姨都要请将在当年出嫁的姑娘到家“做表姐”,届时村中的男性唱歌好手便以“表弟”的身份与表姐盘歌对唱。“做表姐”实际上是对姑娘学歌成绩的一次检阅。

“哭嫁”是畲族传统的风俗。出嫁前两三天,行将出嫁的女儿都要以歌代言,哭诉与爹娘及亲友的离愁别绪,以示对娘家的留恋。

吉日的前一天,女方家请来六亲九眷、左邻右舍吃喜酒,非常热闹。酒宴一般摆两餐,中餐为女方宴请,叫“落脚酒”,晚餐是男方宴请,叫“请大酒”。若富裕人家要对歌两夜,则前一天为“落脚酒”,第二天叫“请大酒”。

新娘出嫁前夜,还要在中堂摆起香案,备三牲福礼,恭请祖公神明,称为“降祖公礼”。由女家长辈搀扶行将出嫁的姑娘在香案前拜别祖公,并祷告姑娘出嫁地址,祈求神明保佑新娘上路平安。有的畲村“降祖公礼”在迎亲人马到后进行。

有的畲村新娘在离开娘家前,还要吃“千斤饭”。大家在桌子上放两把筷子,一碗饭,新娘一手拿一把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哥哥接过筷子,从新娘腋下将筷子放回桌上。新娘接着低头衔三口饭,将其吐在桌上的手帕中,由哥哥收起放在新娘的口袋里,让她带到夫家去。据说,这三口娘家饭,年年能养一头千斤的大肥猪,所以叫“千斤饭”。

二、迎亲

吉日一到,男方就会派出队伍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俗称“迎亲”。迎亲队伍一般6人或8人,许多畲村至今保留有迎亲对歌的古俗,因此其中必定要有能言善歌者。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媒人放三只双响鞭炮,报讯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在门内也放两只鞭炮,表示做好迎接。女方阿姨舅母姑嫂拿着杉枝刺拦在门前,表示夜里要对歌。赤郎作出回应,并用右手把杉刺折下三枝向路边上抛,再折一支抛路下,递过一个红包(也叫“接礼包”),姨母姑嫂就拿掉杉枝刺放行。此时要放大量鞭炮。现在演示时,拦路时光对歌一段,不然罚酒三碗。

进屋之后,女方亲友即端上热水请迎亲者洗脚换鞋,俗称“脱鞋礼”。中午时分,女方家要摆下“落脚酒”宴请迎亲的客人。迎亲队伍坐在酒宴的首席,媒人坐首席中的“大位”,新娘的母舅则到首席斟酒作陪。

盛行花轿抬亲的闽东、浙南一带,还有女方姑嫂姐妹和同村姑娘戏耍、难为“行郎”(迎亲队伍中的抬轿者和抬嫁妆者)的习俗。通过与行郎对歌,故意以种种借口留住出阁的姐妹,行郎则要以种种理由说服她们,让花轿顺利出村。畲家认为,没有戏耍行郎是村中的姑娘没本事。临上轿前,要请内亲或村中好命妇人给新娘梳妆,将新娘原来环状的姑娘发式改梳成已婚妇女“凤凰头”。梳妆时,新娘要拼命挣脱,以示不愿出嫁。上轿前,不少畲村还保留有新娘脚不沾地,踩着米筛向祖公点头礼别的古俗。礼别祖公之后,由一位父母双双都健在的姑娘打伞递给新娘,新娘接过“开伞红包”,接过伞遮住头动身起步。在中堂前要进两步,退三步再开始走,畲语叫“留风水”。新娘上轿时,大小鞭炮齐响,新娘还要边撒米谷边唱《撒谷歌》。闽东一带还有“拦旗”仪式,即以一张桌子挡住出村路口,花轿要经过,需先付上“拦旗红包”。“拦旗”所得的收入,一般用作村里的公益开支。一路上,逢溪过桥时,新娘都要抛撒五谷和一只染红的鸡蛋,以敬神明,俗称“过溪蛋”。

img33

花轿中的畲族新娘  摄影:山 哈

闽西一带山区的畲族,多盛行“背新娘”习俗。背新娘者多为新娘的叔伯兄弟,但与新娘属相“相冲”者,不能担此重任。“起嫁”时间多在午夜,吉时一到,迎亲队伍赶紧背起新娘出门。当新娘出大门时,娘家人赶紧从门口往屋里扫上几把,留住财运、家运,否则认为运气会被新娘带走。途中山路崎岖难行,多要数人轮流背新娘。路途较远时,可请新娘走几段,新娘可趁机索要“行路费”。

三、娶亲

新娘进村,以鞭炮相迎。村中孕妇、服丧者、属相与新娘不合者,都要回避,旧俗公婆也要回避。闽东、闽北一些畲村的传统习俗,新娘进村时,男方亲属和宾客要先躲藏起来,女方送亲者则有一人手执柴片敲击门槛呼喊:“绝人种啦?送人种来咯!”这时家人才口呼“发啦!发啦!”一拥而出。有些畲村还有“请凤凰”仪式,即有两位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好命”接娘请新娘下轿;有的畲村则新娘抛洒五谷和下轿蛋后,由一老一少两位伴娘搀扶出轿。新娘下轿之后,要脚踏米筛步入厅堂。

拜堂是畲族婚礼中最隆重的仪式,在打扮一新、供有祖图、祖牌的中堂举行。中堂照壁有大红双喜,横眉书“凤凰到此”,左右书“安邦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驸马金卿名传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行拜堂礼时,有些地方新娘在拜堂前要先进厨房小坐一会儿,再转回中堂行礼;有些地方则先把新娘接进洞房,再转回中堂行礼。拜堂时,按畲族风俗,新郎须向天地、祖宗排位行三跪九叩礼,而新娘则以花手绢掩面,只略弯腰揖“万福”而已。新娘不跪据说是为了显示其女始祖三公主的尊贵。浙西南的风俗,则是夫妻双双先拜天地,再拜祖宗,但夫妻不对拜,也不拜父母。

闽东畲族婚礼中还有“传代”仪式,颇具民族特点。拜堂完毕,由新郎家的两位年长妇女把两个红布袋放在地面上,让新娘踏过,再把踏过的布袋放到另一个布袋的前面,两个布袋交相传递,一直把新娘送入洞房。“传袋”即“传代”,隐喻新娘到此传宗接代,反映了畲族人民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此外,闽东一带畲族还有闹洞房、猜歌习俗;闽西、浙西南一带则大多不闹洞房。

img34

畲族婚礼中男拜女不拜  摄影:刘昌霖

婚礼当天,新郎家要大摆宴席,宴请贺喜的亲友。婚宴席位的安排很有讲究,以厅左第一桌为首席,俗称“阿舅桌”,专请母舅及尊贵宾客。母舅未入席,其他人不得开筷,母舅离席,即鸣散席炮,其他人也要跟着离席。酒过三巡,新娘被搀扶出厅认客。新娘向每位来宾敬红枣糖茶,送嫁嫂在后边唱《敬茶歌》,每个被敬茶的宾客须送红包压在茶盅里,俗称“百家银”,此钱为日后儿孙打造首饰。母舅的压茶盅红包金额还要逢9,如9元、19元、29元等,以祝新婚夫妇百年好合,子孙长久,俗称“九节茶”。在畲族婚宴中,常常是一巡酒菜一巡歌,热闹非常。

四、做女婿

完婚后,新婚夫妇第一次回女方家和第一个年节回女方家,俗称“做女婿”,闽西一些畲族村落也叫“做婿龙”。做女婿实际上包括两个环节,即“回门”与“做新客”。

1.回门

新婚夫妇婚后第二天(也有在第三天或第七天的)要带上喜饼、面条等礼物“回门”,这些礼物岳家亲房需每家一份。这是新婚后新郎首次见岳父岳母,所以也叫“做头客”,实际上是新郎上门认女方亲戚的一种仪式。回门住岳父家的时间一般是双数,即两天或四天,第七天去的则要住7天。广东南雄的习俗则是当天去当天回。

新婚夫妇回门时,一般要找村中善歌善酒的男青年做“伴衬”。一些畲村里的年轻人会在路口拦住新郎新娘要他们对歌,新郎不会唱可请“伴衬”代唱。新婚夫妇进村,岳父家必定在大门口放鞭炮迎接,鞭炮不响不能进门。有的畲村还在大门口放一盆火,新婚夫妇,需跨火而过,岳父岳母在旁边祝祷“好好好,火般红,火般发”。进门后,新郎需谦让到厅堂右边入座,以示自己是小辈,并准备好给小辈的红包,由岳母统一分发。

回门期间,新婚夫妇要拜访女方各家亲邻,以认识女方亲戚。岳父家及亲邻必设宴款待,俗称“新婿酒”。新婿为小,席间女方亲友敬酒,新郎不能推辞,实在不胜酒力,可让“伴衬”代喝。席间还要行酒令、猜拳等,常令新郎和“伴衬”大醉而归。

当新郎携新娘离开岳父家时,岳父家及其亲邻必放鞭炮相送,“伴衬”以歌代言,表示感谢。回门后,夫妻双双开始劳动生产。

2.做新客

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新婚夫妇要回岳家拜年,俗称“做新客”“做新婿”。娘家亲房各户要请“新客酒”,宴请小夫妻,并给一个红包,俗称“割韭菜”。有的还回赠一团黄金糍,俗称“捉猪仔”。

闽东霞浦一带的畲族习俗,在婚后第一个端午节前夕,女婿务必给岳家送黄瓜鱼(大黄鱼)或猪肉,岳家则在端午节前一天,给女儿女婿各送一套衣衫,纸扇若干把,菅粽四斗米的量,节饼百来块,供新娘为村里小孩“记节”。女婿要以红包答谢岳家。

在畲族村落,如今还一直保留着古朴的婚嫁习俗,淳朴的畲族人民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