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良好的职业心理调适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择业是一个综合的人生课题,只有那些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道德素质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局面和激烈的竞争,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所谓心理调适,就是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对自我心理状态进行适当调整,使之适应或切合外界某种状态需求。择业中的心理调适是指学生为更好地择业而运用心理学的技能、方法对自我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整,从而在择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促进个人顺利就业。心理调适是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择业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它既是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表现,又是影响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1.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择业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有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等。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体现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个体的择业和心理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确定就业期望值,确立择业目标。择业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是人的发展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跨越过程。从过程上看,求职择业的首要环节是确定目标、适度定位。心理素质对确定目标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剖析自我,客观地评判自我,从而做到“知己”,更快捷地把握适合自己个性的就业岗位。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利于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好高骛远,不见异思迁,不攀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把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平衡心态,找准目标,适度定位。
(2)有利于学生实施择业过程。毋庸置疑,择业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实施择业过程。如在自荐、面试中保持健康情绪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面对现实不怕挫折、用于创新的态度,对择业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客观判断、理性分析及在此基础上对择业策略的适度调整,从而有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面对用人单位,理性分析优劣、个人专长,从而更准确、有效地使就业目标与现实达成有机的统一。
(3)有利于学生实现择业目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针使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大为增强,但择业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毕业生择业中要不断调整择业目标和择业策略,要承受失落和挫折,要经历疑惑和困顿,要面对就业运作体系中尚不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与现象,这一切,没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的支撑是不可能想象的。
(4)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是人向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生活和社会工作重要的分水岭,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这种角色的转变,必然带来一次心理上的冲击,这需要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来承受。同事,角色的变化需要大学生在择业后保持学生本色,虚心好学,有上进心,有责任心,对工作执著、务实,脚踏实地,这样才能赢得机会,发挥专长,充分发挥角色功能,从而创造事业的成功。
2.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异的,大学生的期望与社会的现实也总是有距离的。同时,就业中的困难、挫折和冲突时有发生,毕业生由此产生压力,出现抑郁、失望、焦虑等情绪,甚至引起心态失衡……这一切虽然是正常的,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进行心理调适,从而使毕业生保持稳定而积极的择业心态。
(1)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也是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由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人的根本特点就在于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去认识自己的心境,寻求最佳途径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学生应当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的历程。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某些环境状态,社会的某些要求会超越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使人感到难以适应,这就有必要进行自我调整,否则就会对自身发展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不仅影响择业,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大学生在毕业阶段的择业过程中自然会非常清楚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要明白,要有所成就就需要更多地调节自我认识和行为,使之更贴近目标要求所设置的范围,不怨天尤人,脚踏实地,通过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自我调适的主动性,保持良好心态,认识环境,把握自己,这是一种较为积极可行的途径和方案。
(2)掌握心理调节技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人的心理调节技术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种是经常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的方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自我和提高心理涵养,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另一种是心理问题调适方法,主要适用于心理问题出现后的转化、调控,使心理恢复正常和平静,保持良好心态。前一种倾向于保健,后一种侧重于治疗和矫正。
①认识自我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认识自我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自我静思、社会比较和心理测验。自我静思即自我反省,就是面对各种冲突和矛盾,能冷静、理智地思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客观评价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地位置。社会比较也即社会评鉴,是通过社会客体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来认识自己,以估价自我能力的发展水平。心理测验则是通过心理测试来验证自我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在以上3种方法中,自我反思较为方便,社会比较较为常见,心理测验比较理性,它们各有优劣。
②激励自我的方法。每个人都向往成功,向往取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目标,是理想,也是梦想。但是,要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情,没有热情,没有干劲,没有动力,没有斗志昂扬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为此,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自我暗示是一个人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直觉、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心理状态产生某种积极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具有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作用,能支配和影响人的行为。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信心和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指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大学生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上,还应学会调整心态的另一种有效方法:自我暗示,自我激励,不断有意识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我很快乐”,“我不比别人差”,“我还能做得更好”。长此以往,每个人就能树立起积极地心态,从而建立起自信的人格、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从而能够乐观地面对包括择业在内的一切问题。
③自我调适的方法。自我调适属于心理问题的调整、矫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自我转移法。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又较难控制时,可以离开诱发不良情绪的环境,把精力和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技能,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如踏青、郊游等,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精神,调整情绪,保护自己。
B.自我适度宣泄法。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消除不良情绪的直接方法是宣泄。封闭和压抑并非良策,应该寻找亲朋好友一吐为快,求得安慰、疏导、同情,将郁积不快的心理能量释放。需要注意的是,宣泄要注意身份、场合、气氛,而且要注意适度,宣泄行为应该是无破坏性和无伤害性的。
C.自我慰藉法。自我慰藉法就是自我安慰法。择业中大学生遇到困难、挫折,尽了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结果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安慰:“我已尽力了”,或把这一结果合理化为“这是原来就预料到的”,“不是我素质差,我的竞争对手有不公平竞争之嫌”,以此接受现实,求得心理平衡。
D.松弛练习法。松弛练习法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放松的办法。放松训练课帮助人们减轻或者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入睡困难、头痛等症状。大学生择业中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向专业人员咨询,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尝试训练。
3.根据职业目标,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就是通过对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分析,正视、剖析自身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换言之,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确保顺利完成学业,为就业打好基础。
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六大步骤为:了解自我价值观、兴趣、性格、技能等;了解我的各种选择即未来职业的发展及需求;学业规划决策,即明确和强化学业规划的方向;学业规划分解,制订详细的学业计划;学业规划实施,即执行学业计划;学业规划的评估和修正,及时评估和修正执行情况。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学业规划本身无所谓优劣,只要适合个人发展的就是可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