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的主要内容

创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4-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学习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创业能力,就是进行创业实践,获取创业成果的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实践是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体。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无法获得感性认识;缺乏抽象概括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理性知识。而且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掌握知识的深度和技能的高低。

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所具备的能力的类型、大小,对于能否适应某种工作,能否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人,可以从事教学研究和金融经济方面的工作。如果他去从事绘画创作,就很难取得成就。

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学习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学生时代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它们都是基础知识,只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促进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所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将来就业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因为一个人的劳动(工作)能力的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与自己生存、享受、发展有关的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一个人如果有了创业的意识,却不付诸行动,不参加创业实践、那么他是永远不可能获得创业能力的,更不会有创业的成果。创业能力,就是进行创业实践,获取创业成果的能力。寻找创业机遇,发现社会需要,制定创业目标,开展创业活动,克服创业困难,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在这个全过程中都应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表现为自谋职业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竞争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1.从创业意识到创业能力,靠的是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是在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需要与动机)指导下的行动,是具有目的的理智行动。所选择的“业”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事业,是别人没有做,或别人没做成,或做成了但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事业。创业实践是创业者自己设计、自己开拓的实践。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实践是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体。

山东省嘉祥县大张山庄农民张景仲的创业意识是在回乡务农的六年实践中形成的。他看到家乡人民在碱土窝里拼命劳作还吃不饱,又得到国外粮食高产的信息,这种国内外农业生产水平的强烈反差使他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外国人能在地里生长出好的庄稼,我们为什么不行?这种创业意识的萌发,通过生产实践转化为创业能力,推动了张景仲的生产技能的提高。他开始默默地对农业科学进行探索,并在家里进行观测和实验。他对小麦的生长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又根据有关资料配制了化肥过磷酸钙,使小麦亩产一下子提高到1000多斤,在当时创下了本地的最高亩产量。他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业意识与创造能力,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又培养出了一种优良的当地品种“红金玉”。他把这种新的品种推广到大田种植,连年稳定高产。张仲景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一个良种培育专家,他的能力来自于实践,他的成功来自于他不断地拼搏和勇于奉献的创业精神。

2.社交能力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业过程中,正确调解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寻求社会支持的极其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是开放的,创业活动也是开放的,创业者只有主动向社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才能让社会了解你,认识你,进而支持你。

河南省杞县县城的陈起亮,摆小摊,自谋职业,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争取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陈起亮兄妹几个都没有工作,与其等着分配工作,不如自谋职业。于是,他在县百货公司对面繁华地段干起了修锁、配钥匙、修钢笔、修自行车,当上了个体修理户。他在自己的小摊前挂起一块免费受理牌,上而写着:登门开锁免费,离退休干部免费,学生修钢笔尖免费,自行车充气免费,代装自行车锁免费。他乐于尽义务,不收老人、小孩分文。这一下子,他的生意越做越多,声誉越来越好,手艺越来越精,收入越来越高。当他的小摊发展为一座修理亭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纳税,他主动向税务所递上“加税申请书”。这样的创业者,怎么会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呢?他的事业当然是成功的。其实想一想,他最初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仅仅是修钢笔、配钥匙等,其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所做的生意也再平常不过了,可是有的人却看不到眼里,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所以不论干什么,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了,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