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因素

影响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因素

时间:2024-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已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终身的任务,是人生的一大主题。

三、影响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因素

由于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不同,因此,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必须按承担的职业责任和行为规范调整角色。角色转换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年半载,有的一年至两年。适应期的长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有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1.自身因素

(1)心理因素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期望与实际的不平衡使毕业生产生了一系列走向社会的不适应心理现象:依赖心理;自我否定心理;失望心理;寻求理解表现的心理;攀比与忌妒的心理。毕业生在争取单位帮助的同时,应当注意调整、控制、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勤学苦练、踏实肯干的良好作风赢得大家的认可,顺利地融入社会环境,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身体因素

健康的体魄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工作的挑战。

(3)素质因素

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的不适应表现为:一是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加快,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变得陈旧;三是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有的毕业生不能做到学用一致,况且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把知识化为能力优势的问题。

(4)观念因素

读书时主要是靠个人努力获取知识,工作后不仅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有整体合作观念;学习书本知识是一种半封闭的思维,常在书本知识上跳跃,而走上工作岗位后,广泛接触实际,就要建立开放性思维的观念;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而在岗位上,主要靠自己摸索,掌握工作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必须虚心向他人请教,培养独立工作的观念。

(5)性格因素

各个工作岗位的特点不同,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岗位要求从业者性格开朗、外向、善于言辞,否则就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如销售人员,要喜欢交际,开朗大方,能用恰当的语言将产品的性能、特点向客户宣传。有的岗位则要求从业者性格要稳重、细心。如医生,必须耐心地倾听病人对病情的叙述,细心观察病情变化,面对突发事件,沉着冷静,不乱方寸。当然,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对性格的要求都不是绝对化的,关键是一个从业者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努力克服个人性格缺陷,培养良好的素质、性情,以恰当的心境去对待工作,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2.环境因素

角色转换过程伴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进入新的角色,首先必须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前对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方面的期望值很高,就业后在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面前,往往大失所望,无法适应艰苦紧张的生活,难以安心工作,对职业角色产生对抗性的潜在意识,不愿意进入新的角色。由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定环境影响,有些毕业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懒散,举止较为随便,常迟到、早退,花钱无计划、无节制,没有了就伸手向父母要,摆阔气,这些毛病都和工作环境相矛盾。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已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终身的任务,是人生的一大主题。以为毕业就是学习任务的完成,不愿意再动脑筋,不愿意继续学习,必然无法尽快适应环境变化、熟悉工作和转变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