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1]
学位论文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且学位论文能够综合体现出作者的基础知识、思维方法、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总结提炼能力和外语水平等各方面的业务素质。因此,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
为保证和促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学位办”)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抓手,自1997年以来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位授予之前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随机抽检与“双盲”评议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本文将对多年来上海市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双盲”评议工作进行总结,对学位论文的抽检评议结果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索和剖析其中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一、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开展和改进历程
上海市学位办已经坚持连续8年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和“双盲”评议工作,经历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97~2000年),按学科抽检
上海市学位办按照“异议率高的学科继续跟踪、其他学科轮流抽检”的原则,每年确定部分二级学科名单,凡是当年度申请这些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的所有学位论文,全部列入抽检范围。
按学科进行抽检的优点是,便于横向比较和了解不同培养单位在同一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缺点是由于研究生培养年限基本一致,在学位论文答辩的高峰期间,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的工作量过于集中和繁重,客观上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评审质量。
该阶段每年抽检近20个二级学科,涉及60多个博士点和140多个硕士点,每年抽检400多篇博士学位论文和近1 200篇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比例达到当年学位申请者的1/4~1/5。本阶段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异议率为1.33%,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异议率为7.29%。
2.第二阶段(2001~2003年),按学位论文作者的姓氏拼音抽检
上海市学位办每年根据总体比例测算随机确定部分字母,凡当年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包括统招生、单考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者和留学生等,以下同)的姓氏拼音以这些字母打头的学位论文,全部列入抽检范围,学科、专业不限。而且,一旦列入抽检名单,因故延期毕业和申请学位的,其学位论文必须始终参加“双盲”评审。
按姓氏拼音抽检的优点是,由于学科、专业不限,抽检面扩大了,不同学科评审专家的工作量也自然得到分散。但该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事先公布抽检名单,对没有被抽到的学生促进效果不理想,而且导师也往往将更多精力集中到重点指导列入抽检名单学生的学位论文。
在该阶段的3年中,论文抽检情况及异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1~2003年抽检论文评议结果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评议结果表明: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非常重视博士生的培养,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异议率始终保持在1.6%以内,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2)尽管上海大力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异议率从7.29%下降到4.05%,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硕士生规模的急剧膨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还是不容乐观。
3.第三阶段(2004年始),上网登录随机抽检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每年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也连年增多,如1997年上海博士、硕士学位的申请人数约为0.45万,2003年达到近1灡3万(包括同等学力和专业学位)。同时,专家评审费也大幅增长,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费由最初的每篇80元提高到200元,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费由每篇50元提高到100元。由此,在申请学位人数持续增长、评审费用大幅提高,而总经费投入难以同步增长的形势下,如何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教育主管部门思考的问题。
由此,自2004年始,上海市学位办组织开发专用软件,所有的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须在学位论文定稿后,登录相关网站填写有关信息,当即随机确定是否列入抽检名单。
为了制约部分学生在学位论文完成之前擅自上网试探是否被抽到的侥幸心理,要求未随机列入抽检名单,自登录日期起两个月内必须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否则自动强制列入抽检名单。
同时,为了监控同一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凡同一导师指导的同年申请学位者达4人以上,则至少有1位学位申请者列入抽检范围。
上网登录随机抽检方法的明显优点是,事先不再公布抽检名单,全面促进了所有学位申请者及其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而且,随机抽检的比例可以根据各单位、各学科的历次抽检评议结果作动态调整,历次抽检评议结果中异议率越高的单位和学科,则相应提高抽检比例,更加有的放矢,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位论文抽检评议过程
1.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
(1)上海市学位办事先对所有培养单位各个学科的学位论文指定评审单位,如表2所示。对于某些特色学科,在上海没有其他单位具有学位授权点的,则由上海市学位办负责送外地同行专家评审。
上海市学位办只指定学位论文的评审单位,不直接指定评审专家,而由评审单位的研究生院(部、处)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寻找合适的评审专家。多年的实践表明,这样既能够保证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熟悉程度,又可以避免评审专家因出差等各种特殊原因而耽搁评审周期,从而保证了论文评审的及时性。
(2)上海市学位办设定所有培养单位各个学科的学位论文抽检概率,如表3所示。
表2 所有培养单位各学科的学位论文的评审单位一览表
续表
表3 所有培养单位各学科的学位论文的抽检概率一览表
抽检概率根据各单位、各学科的历次抽检评议结果作动态调整,历史抽检评议结果中异议率越高的单位和学科,则相应提高其抽检概率;反之则降低其抽检概率。对于少数单位的部分学科,历年抽检评议结果都很好,则设置其抽检概率为0,即为免检单位和免检学科。
2.操作程序
(1)所有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位论文定稿后,到相应网站下载并填写《上海市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信息表》,并由导师签署同意定稿意见;
(2)学位申请者凭《学位论文信息表》到研究生院(部、处)领取登录网站的密码;
(3)学位论文申请者凭密码登录相关网站,填写学位申请者姓名、培养单位、学科专业、导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相关信息,在确认提交后自动记录登录时间,并当即根据抽检概率随机确定是否列入抽检名单,如被抽中,则自动产生论文编号信息输入和抽检过程只能进行一次,学位论文申请者以后使用同一密码登录网站时,仅为浏览本人的论文信息和查询评审结果;
(4)被抽中者,可以照常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等程序,但必须在一个月内将学位论文一式两份送交研究生院(部、处);
(5)培养单位的研究生院(部、处)去除学位论文封面的导师和作者姓名、论文的“致谢”部分及其他有关作者和导师信息的内容,并在论文封面和专家评议表上填写论文编号,将论文和评议表送至指定评审单位的研究生院(部、处);
(6)评审单位在收到论文后,及时委托合适的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在10天内完成评议,并由评审单位的研究生院(部、处)登录相关网站根据论文编号输入评审意见,同时该输入信息作为日后发放评审劳务费的依据;
(7)培养单位的研究生院(部、处)可以登录相关网站,查询本单位学位论文的评审结果。对于评议专家认为质量有异议的论文,培养单位作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上海市学位办备案。
整个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抽检评议的操作过程
3.专家评议内容
评议专家按照学位论文的层次(博士/硕士)和类型(科学学位/专业学位)的要求,完成以下评议工作:
(1)对学位论文的选题意义、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和总结提炼5个方面,分别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出评分;
(2)对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给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的定性评价;
(3)给出简要评语。
4.异议论文的认定
在每篇学位论文的两位评议专家中,如果任何一位专家的评议结果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则认定该学位论文的质量存在异议:
(1)选题意义、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和总结提炼5项评分中的任何一项低于60分;
(2)总体质量评价结论为不合格;
(3)评语中明确给出诸如“未达到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之类的结论。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评议专家对论文质量提出异议意见通常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对论文内容是相当熟悉的。因此,我们采取“一票否决制”,即只要有一位评议专家提出异议,就认定该学位论文为异议论文。
5.异议论文的处理
对于专家认为质量存在异议的学位论文,上海市学位办不对处理方式作统一规定,由培养单位自主处理,但必须将处理结果报上海市学位办备案。这样做,既尊重了培养单位的依法自主办学权,又维护了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权力。
各培养单位都对评议结果非常重视,大部分单位对异议论文的作者延缓授予学位,责令其限期改进、重新评议,如再次没有通过专家评议,则不再授予学位;有的单位甚至撤销了导师的资格,有的单位规定同一导师在连续3年内累计2位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异议,则该导师停止招生一年;也有的单位规定一旦出现异议论文,则该导师指导的所有学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双盲”送审等等。
三、各学科学位论文评议结果分析
由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抽检过程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第二阶段是按照作者姓氏拼音第一个字母进行抽检的,其随机性最好,因此以下的学位论文评议结果分析仅对第二阶段的样本进行。
按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的88个一级学科以及各个专业学位,对2001~2003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进行统计。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累计抽检论文总数较少(小于30)的学科暂不列入,如表4所示。
表4 各学科抽检硕士论文的异议率情况
续表
以上数据表明:
第一,医学和理学门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医学门类中所有一级学科的异议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数,基础医学(抽检论文29篇)、口腔医学(15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5篇)、中西医结合(17篇)和药学(36篇)的异议率均为0。在理学门类中,除化学外,其他学科的异议率都低于平均数,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异议率为0。
该结果也符合学科特点和上海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医学和理学门类的学位论文必须以大量的理论推导、实验室工作等为基础;另一方面,上海在医学和理学门类的综合实力也比较强。例如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中,前6届医学门类全国共有57篇论文获奖,而上海就有18篇,占了全国的近1/3,充分说明了上海医科的学科水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由此,广大硕士生在这种严谨、浓郁的学术氛围熏陶之下,其质量自然也是比较理想的。
第二,财经类和政法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须引起警惕。财经类(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和MBA)和政法类(包括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一级学科)中所有学科的异议率都高于平均数,有的甚至远远高于平均数。其中财经类共抽检硕士学位论文1 609篇,异议论文94篇,平均异议率为5灡85%;政法类共抽检硕士学位论文580篇,异议论文30篇,平均异议率为5灡17%。由表1可知,全市硕士学位论文的异议率为4.05%,除财经类和政法类之外,其他学科的全市平均异议率为3.099%,即财经类和政法类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异议率要比其他学科高出两个多百分点!同时,在财经类和政法类学科中,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异议率反而高,这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的足够重视。
四、各单位学位论文评议结果分析
对各学位授予单位2001~2003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进行分析,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第二军医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3个培养单位的异议率为0。这3个单位已经抽检了相当数量的学位论文,从来没有出现异议论文。其中第二军医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足以说明其学位论文质量的“两头”都取得显著效果;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全市平均异议率高达6灡75%的情况下,上海外国语大学能够达到异议率为0,也足以说明其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得到保证。因此,为了肯定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予以表彰,上海市学位办自2004年起对该3个单位的所有学位论文免于抽检。
第二,在学位论文异议率较高的单位中,显著的特点是与本单位的学科特色明显相关,其中也有名牌高校。如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单科性院校,而其学科又恰是学位论文异议率较高的学科,这些单位的学位论文异议率自然较高。
第三,有的单位则是由于个别学科影响了全校的学位论文异议率,需要引起这些单位的足够重视,也指出了这些单位今后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如有的单位异议论文主要集中在个别学科,而其他学科的论文异议率则远低于全市平均异议率。
第四,有的单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监控。如有的单位,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异议率都低于全市平均数,但是博士学位论文的异议率较高,这些单位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博士生的培养,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五、异议论文的原因分析
在全市的260篇异议论文中,按分项指标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异议论文按分项指标统计情况
表5中的数据表明:
绝大部分的学位论文选取了比较有意义的题目,但是论文完成的质量不够理想,选题意义低于60分的学位论文只占异议论文的14%左右,可见86%的异议论文都选择了较有意义的题目,但是其他指标没有达到学位论文的要求。
创新性和学术性指标不理想是专家对论文质量产生异议的主要原因。79灡4%的异议论文是由于创新性或者学术性的评分低于60,其中创新性和学术性同时低于60分的学位论文占一半。
大部分学位论文的应用性还是较好的。在应用性得分高于60分的异议论文中,10.6%的异议论文仅仅是因为总结提炼指标不理想,78.7%的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或学术性没有达到要求,其中57.4%的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低于60分,55.3%的学位论文的学术性低于60分,34%的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性同时低于60分。
六、展望
1.“双盲”方式评审的有效性
媒体上曾有报道,有的学者坚决反对和抵制对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认为这是对评审专家的不信任。我们不否认对于一些评审专家而言,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双盲”评审,而可以采取“明审”的做法,而且对社会公开评审专家也许更能促进专家维护自身声誉、提高评审的客观性。
复旦大学最近的一次学位论文外审工作可以看作是“双盲”评审工作的试验:将729人的学位论文一式多份,一部分以“双盲”的方式送审,同时另一部分以非“双盲”的方式送审。结果在“双盲”方式送审的1 470份的返回结果中有38份异议意见,占2.6%,涉及34人,占4.7%;而在非“双盲”方式送审2 200份的返回结果中,竟无一异议!
尽管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评审专家也能够很方便地迅速了解“双盲”评审论文的真实导师,但是复旦大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双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评审专家的一些思想顾虑,其评审结果能够更趋真实和客观。
2.管理部门抽检学位论文的必要性
上海市学位办对全市所有学位授予单位施行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得到了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拥护和赞同,这是此项工作得以持续顺利开展的前提。
但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个别导师认为管理部门抽检学位论文是对导师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的不尊重。多年的实践和数据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经过同行专家的审议,的确是达到《学位条例》要求的,但同时也始终有少量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存在异议,甚至存在一些名牌高校的某些学科的学位论文异议率反而高于其他单位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能够很好得到保证的单位和学科予以免检;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重心下移,当所有的导师都能够切实把好研究生的质量关和出口关时,我们相信学位论文的抽检工作也将成为历史!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论文抽检,已是培养结束时进行的工作,对监控学位论文质量起了较好的作用。如何将这种监控工作前移,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
(刊于2005年第1期)
【注释】
[1]执笔人:冯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