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生学术论坛走进校内走向全国

博士生学术论坛走进校内走向全国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面总结博士生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研究生院又积极筹备了“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论坛一般利用周末,在我校居庸关石门山庄集中进行,为期两天。因此,博士生论坛的报告强度大,师生们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地进行高强度的学术交流。随着博士生论坛的进一步开展,跨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还会不断深化。

博士生学术论坛走进校内 走向全国

孟 芊[1] 方存好

引言

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清华大学广大师生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2002年3月,我校研究生院牵头并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博士生论坛”)活动。该论坛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组织全校各院系博士生进行短期的集中式学术交流活动。博士生论坛已于2002年3月30日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34期,得到了广大博士生以及博士生导师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博士生论坛活动的开展对于我校“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面总结博士生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研究生院又积极筹备了“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全国论坛”)。全国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办,我校研究生院承办,于2003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我校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启迪智慧,推进创新”,主要以创新的学术交流模式,提供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博士生的创新成果。

下面,我们先就我校博士生论坛自2002年3月正式启动至2003年4月这一年多来的实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一、一年来博士生论坛的实践

博士生论坛的构想形成于2001年下半年。经过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导师水平、课程设置、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等诸多方面对博士生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博士生之间加强学术交流,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研、投身科研,也是博士生培养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博士生论坛就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创新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和载体,它采用封闭性、集中式的学术交流方式,统一组织全校博士生以院系为单位开展短期的、高强度的、集中式学术活动。

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准备,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根据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稳步提升的原则,截至2003年4月14日,博士生论坛共举办了34期,参加论坛的博士生(包括少量硕士生)有2 586人,其中2 071人作了学术交流报告,教授(含院士)参与人数达到489人,特邀报告160人。清华师生以一组新的数据(见表1),写下了清华历史上学术交流的新篇章。

博士生论坛一般利用周末,在我校居庸关石门山庄集中进行,为期两天。这里景色宜人,安静优雅,非常适合作为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的场所。博士生论坛每次以一个院系的数个学科研究方向为主,参与活动总人数在100人左右,其中学生80~100人左右,教师10~20人左右。学生中80%左右为博士,20%左右为硕士。在这两天时间里,一般安排有大约60~80个的学术报告。因此,博士生论坛的报告强度大,师生们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地进行高强度的学术交流。

表1 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展以来的数据统计

img85

续表

img86

在博士生论坛上,除了专家学者的学科前沿主题报告之外,博士生的学术报告是博士生论坛的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学术报告能反映当前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一般在论坛召开前一个月要求做报告的博士生准备报告材料,同时要求他们与导师充分探讨报告的主题内容。很多院系还要求广大博士生严格按照国际学术会议的各种规定来参与活动,有效地训练了博士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承办院系大力提倡博士生在论坛中用英语做学术报告,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博士生用英语做学术报告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有的院系还把博士生论坛和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院系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举行博士生联谊会,难得地实现了全系所有博士生的大团圆,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有的院系还举办英语学习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在论坛上,每个博士生都会在两天的时间里听取几十个报告,强度相当大,同学们的任务绝不轻松。而且各院系内不同专业的研究领域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一个研究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用另一个领域的方法和工具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同学完全理解所有报告的内容,但正是这种跨专业的学术交流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博士生们平时学术交流的不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博士生在参加论坛进行讨论的时候,发现不同专业的很多人之间互不相识,这也说明博士生平时的跨专业交流相当匮乏,博士生论坛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通过交流和讨论,博士生之间增进了对相关专业的了解,还减少了学术研究的成本。此外,博士生论坛还具有跨院系学术交流的作用,在第四期活动中,物理系、生物系两位博士生应邀参加并分别做了关于光合作用和生物芯片的报告,大大开阔了物理系同学的视野。随着博士生论坛的进一步开展,跨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还会不断深化。

在论坛中,许多老师和同学不仅对报告人所研究的课题提出了许多报告人未考虑到的问题,同时针对报告人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解决思路和建议。这对于每个报告人来说,比做成功一个报告更为重要。

参加博士生论坛的同学,出发时满载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归来后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思考和疑问。因为他们从其他人的报告、提问和建议中汲取了相当的营养,这些营养即使在两天的时间内无法消化,但在将来的研究中,这些思考和疑问极可能爆发出思想的火花。

更重要的是,诸多学术大师、博士生导师等学科带头人对博士生论坛的积极投入和关怀,如力学系的所有在校责任教授和学位委员会委员等24位老师全部参加活动,有些老师精心准备了专题报告,向同学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些老师一丝不苟地为博士生的报告进行点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术科研经验。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林学訚老师在参加博士生论坛第二期活动之后,特地撰写了“我看博士生论坛”一文,充分肯定了活动的成绩,并且对论坛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经管学院院长赵纯均老师在第27次活动的闭幕式上,对经管学院的师生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这种活动今后要更频繁一些;第二,活动形式还可以多样一些;第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把这次论坛的优秀报告带回校内,请没有参加论坛的同学尤其是一年级同学来听报告。正是由于众多老师的积极努力,博士生论坛起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博士生论坛也得到了广大研究生同学的积极支持。我们曾经针对研究生组织过关于博士生论坛的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研究生当中,一半以上研究生都参加过博士生论坛,其中超过85%的人对该论坛持“非常满意”或“较满意”的态度,认为参加此活动“很有收获”的近90%,这说明论坛活动的普及面非常广泛,可见采取“论坛”这样的形式是非常成功的、值得继续坚持下去。此外,参加论坛的同学对论坛产生的积极影响大部分都表示肯定,特别是对其交流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和相互借鉴方面的积极影响。这说明论坛的举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说明了同学们对学术交流的需要和渴望。从我校师生的反馈情况看,博士生论坛的根本目的已经达到。随着博士生论坛的深入发展和逐年积累,她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博士生论坛的阶段性总结

博士生论坛已经成为我校贯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我校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概括起来,博士生论坛活动的开展初步达到了以下目的:

1.增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争鸣

通过博士生论坛,广大博士生同学互相之间充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成果和进展,使他们在科研进程中少走弯路、减少信息查询的成本。通过在博士生论坛上的学术讨论,触发思想火花,促进学术创新。

2.训练广大博士生正式学术报告的书写与表达能力

博士生论坛要求广大博士生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学术会议的各种规定来参与活动,要求他们在规定的篇幅和时间内表达出科研成果的核心内容,从而训练了他们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3.及时总结提高博士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加强师生交流

博士生论坛结合博士生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例如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被融入博士生论坛的学术交流中,博士生接受其他同学对其研究成果的批评和建议,及时地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总结和提高学术研究成果;广大博士生导师参加论坛活动,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和相互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培养博士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和交流,大力提倡和鼓励博士生在论坛中用英语做学术报告,能够培养广大博士生用英语做学术报告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促成用英语与学术界人士进行交流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5.加强学风培养与训练,创造一个相互激励、竞争的学术交流环境

组织规模较大的博士生学术交流,以激发研究生对学术钻研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习风气,让广大博士生看到彼此的差距,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6.培养博士生组织协调能力,为参与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做铺垫

博士生论坛同时给各承办院系的研究生提供了组织大型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博士生论坛的具体组织工作,培养博士生对学术会议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全国论坛的筹备与举办

在总结博士生论坛开展一年多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博士生论坛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迎合博士生论坛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作为原有规划中的一部分,我们配合全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前期实施,筹备举办“首届国内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全国论坛”)。

全国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办,由我校研究生院承办,于2003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我校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启迪智慧,推进创新”,以创新的学术交流模式,提供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博士生的创新成果。

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广大博士生参与的一次大型学术交流盛会,旨在为全国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广大博士生的知识储备,促进优秀知识成果的交流,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论坛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生命科学等9个国民经济重要相关的学科领域内,邀请全国300余名博士生,就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热点,进行了深入的、广泛的、自由的学术交流。期间,组委会还举办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特邀学术报告会、分学科博士生学术讨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谈博士论文写作、博士生学术沙龙等活动。

根据9个一级学科的相关排名,组委会初步邀请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等33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哈工大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等20余家研究生院的热烈响应。他们对本次论坛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首肯本次论坛的创新精神,并高度评价论坛将对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培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论坛邀请手册发放工作完成的同时,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网站同时开通,论坛网站分论坛简介、最新通知、征稿须知、资料下载、在线注册等栏目,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站浏览论坛的最新筹备进展、下载参会回执和论坛模板,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注册、论文提交等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和对外展示的窗口。经统计,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论坛网站就有来自全国各个研究生院的150多名博士生注册,其中80%的博士生来自本次论坛受邀请的研究生院之列,论坛网站已经收到来自西安交大、哈工大、东南大学等研究生院提交的多份论文摘要,充分表明论坛的影响力和受到的关注程度。

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借鉴学习,大胆创新突破,起草了论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的学术策划的第一稿。该稿完成了大会主题报告、分学科的主题报告、博士生分学科方向的学术报告、博士生沙龙等活动的初步策划方案。同时,执委会起草了关于论坛学术策划的说明书,以便其他有承办任务的一级学科以此为模板完成本学科的学术策划。在完成初步的策划方案后,论坛执委会会同相关专业博士生和相关院系,听取了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术策划。

我们相信,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举行,不仅能够为广大博士生提供专业领域、学术精神等方面深入探讨学术的良机,激发钻研学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广大博士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论坛的成功举办也将推动国内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创新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的深层次思考,进而为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进行有益的探索。

四、对博士生论坛的意义和未来展望的一些思考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经验,同时也要注重与国家的需要和清华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我校在研究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我校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必然是有清华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博士生论坛既吸收了国外的博士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又融合了清华的具体特点和具体需要,是一套全新的清华特色的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培养模式。

如果说在博士生论坛构思、试点阶段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这一年多以来34期博士生论坛的成功实施、开展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反应,以及全国论坛的策划、筹备和成功举办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则充分证明了博士生论坛开展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不断把博士生论坛推向纵深发展,争创世界一流,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清华大学在博士生学术论坛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它的成功将为研究生培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清华大学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也一定会充分发挥其在全国高校群体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博士生论坛的成功经验也会传播给其他兄弟院校。因此,博士生论坛的意义不仅在清华。

(刊于2004年第2期)

【注释】

[1]孟芊,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团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