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时间:2024-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所谓创新型国家,指的是以创新作为国家的核心理念,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社会化的创新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创新社会化作为基本标志,使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从而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的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开放而科学发展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是创新体系的基础;创新体系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两者统一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实践之中。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史实,不难发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是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转化的产物,是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为其深厚的发展背景。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所谓创新型国家,指的是以创新作为国家的核心理念,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社会化的创新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创新社会化作为基本标志,使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从而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的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开放而科学发展的国家。概言之,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作为国家核心理念,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最核心国家战略,这样一种开放而科学发展的国家。这正如中央所指出的“三个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就是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等。

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型国家而言,创新型国家有如下的基本特点:

(一)创新理念普遍性。这正是创新型国家表述中所强调的“创新成为国家的核心理念”。具体说来,在创新型国家中,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创新文化得以发展,全社会努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社会的组织和个人具有较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活力得到充分的激发。

(二)创新行为的社会性。随着创新理念的逐渐普及,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社会智能化速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创新工作,创新浪潮波及全社会,创新成为社会时尚,成为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创新主体的普及性。随着创新理念和创新文化渗透于全社会各个领域,创新的国家战略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社会组织和个人潜在的创造活力日益被激活,成为一个个创新主体,包括创新型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构成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四)创新体系的完善性。正如创新型国家表述中所指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社会化的创新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因而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衡量创新型国家发育成熟度的标志。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至少包括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设及其相互沟通和结合;作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至少应解决该体系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内外协调等问题。终身教育体系是创新体系的基础;创新体系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两者统一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实践之中。

(五)创新战略的自主性、特色性。发达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经验表明,一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据统计,国家研发投入均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二是“要走本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共同财富,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特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不例外,要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借鉴国外经验,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六)创新成效的高效性。正如创新型国家表述中指出的,“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从而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的全面发展”。发达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效果也充分表明,这种高效的成效反映是多方面的。就量化指标而言,有两项是主要的:一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二是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