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通过高自考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普通高等院校通过高自考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时间:2024-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满足广大考生的求学愿望,高等院校义不容辞地展开了高自考部分课程辅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职考生补习知识的渴望。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自考成了普通高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补充,成为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重要战线。可以说,高自考助学活动,开辟了高校教师联系社会的新途径,练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吃苦耐劳的教学态度。

一、普通高等院校通过高自考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和辽宁省进行试点,从此,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诞生了。25年来,这项制度逐步完善,并以其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开放性、考核认证的权威性,开辟了一条国民教育的新路径,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截至目前,参加自学考试者累计约4300万人,近625万本、专科毕业生脱颖而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特点的教育形式。普通高校参与、见证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整个发展过程。

(一)受命承担主考校工作

高等院校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参与高自考的各项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在制定专业考试计划,编写考试大纲、教材、辅导材料,选派教师参加命题、评阅试卷,进行实践性环节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师资、实验设备、教育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工作都有效地推进了高自考的学科建设。正像国务委员、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所说:“没有普通高校的参与支持就没有自学考试事业今天的局面。”

(二)应急承担部分课程辅导

自学考试开考后,吸引了有志之士的广泛参与,参加高自考的考生情况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多的已经为人父母的从业人员来到学校或找到老师,要求在业余时间为他们开辅导课。为满足广大考生的求学愿望,高等院校义不容辞地展开了高自考部分课程辅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职考生补习知识的渴望。同时,高自考在当时属于新兴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它的高度的开放性和国家考试的严肃性的特点,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客观上锻炼了高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水平。

(三)实现了人才培养高效率

在普通高校的参与下,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加之高自考形式灵活开放、报考没有门槛、宽进严出、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质量、考试专业适应社会需要等特点,高效率地完成了对那些离不开岗位,进不了学校的求学者的教育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自考成了普通高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补充,成为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重要战线。

(四)开辟了高校教师联系社会的新途径

多渠道社会助学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调动了高校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他们根据助学工作需要积极备课、拓宽教学内容,较快地提高了教学能力,在校内、校外都成为教学骨干。许多教师在总结他们成长经历的时候都要提到高自考,他们激动地回忆起年轻的时候,同时要备几门课,经常要饿着肚子去助学单位为自考生讲课的经历。可以说,高自考助学活动,开辟了高校教师联系社会的新途径,练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吃苦耐劳的教学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