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平等性、民主性和大众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学习的终身性及社会资源共享性的特点。
自学考试是一种高度开放的教育。开放教育的“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而言的,大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象的开放,指没有或较少有入学资格、条件、人数的严格限制;二是时空的开放,指没有或较少有学习地点和空间、学习时间和时限的严格限制(如不限于指定的学校内、课堂中);三是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的开放,指能够较方便地吸纳和整合包括师资、设施、资金等在内的社会教育资源;四是内容的开放,指具有较多可供教育对象选择的学习内容(专业、课程及其组合等),并且更易于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对象需求的变化而改换专业和课程设置;五是方式和手段的开放,指具有较多可供选择的学习手段(特别是远程教育手段)和方案。
与英国的开放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开放教育形式相比,中国自学考试的开放性又有自己的特点:凡我国公民都可选学开考的专业和课程并参加考试,其在对象的开放程度上较之其他开放教育更高,覆盖面(地域和人员)更广;它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根据应考者的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或参与助学,在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上比其他开放教育更高;专业设置比较灵活,不受一校一地师资的限制,尽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但应考者在选定专业之后,对于课程的选择限制比其他开放教育更多。其采用国家考试的方式检验应考者的学力,在管理上坚持“教考职责分离”的原则,保证了教育质量的实现,所以才能对所有的求学者开放,对所有的教育资源开放;也正是由于国家考试和“教考职责分离”以及教育对象的高度开放,形成了规模大、地域广、适应情况复杂的应考群体。应考者在学习中具有充分的主动性,能够在公布的开考专业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和参加考试。专业选定后,一次报考哪几门课程,可以根据公布的课程考试安排由自己确定。在学习中采取什么学习方式,是完全自学,还是在自学基础上参加辅导,以及学习的进度等也视各自情况而定。应考者由于工作变动或社会需求发生变化,可随时改变自己学习的专业;因工作误了考试或考试不合格,可参加该课程的下次考试;因工作调动到异地,可以转到新地区继续参加考试。自学考试突破了学校考试中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比较明确地树立了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表现出应考者的学习自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