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风物特产
一曲《乌苏里船歌》,不仅把赫哲族传扬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乌苏里江也随之名扬天下。乌苏里江是赫哲族人生活和捕鱼的天地,《乌苏里船歌》就诞生在美丽迷人、山水相依的黑龙江畔街津口赫哲族乡。
自古以来,赫哲族人就喜欢居住在山水相依美丽迷人的地方。生活在山水间的赫哲族人扬帆弯弓,夏渔冬猎,迷人的风物特产,是大自然赐予赫哲族人的丰厚礼物。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蕴藏着赫哲族人迷人的风物特产。
一、街津口
美丽迷人的街津口坐落在黑龙江南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从黑龙江分支出了一条清亮的小河叫莲花河,莲花河从村西流过街津口,便成就了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美丽富饶的赫哲渔乡。这里山水秀丽,风景独特,这里向西望去是茫茫的大草原,向东眺望是像海浪般起伏的群山,在群山和平原之间,是一条小河蜿蜒逶迤地从村西侧流过,向南消失在群山和平原间的天际间。每到初秋,清新的白雾茫茫飘在山水之间,宛若天上人间。这里是“中国十大著名乡村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乙级旅游区和国家森林公园。闻名全球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这里诞生。
街津口莲花河口 摄影:孙玉民
“街津口街津山,峰环三面水一湾,应是地灵人杰处,不亚塞北小江南”,每到春夏秋,仙境般的山水令人想往,异国界江游、魅力迷人的民间风情,使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云集于此,流连忘返。
二、街津山
街津山是街津口赫哲族乡内的群山,属于完达山余脉,它的北侧沿黑龙江而卧,把美丽的黑龙江装点得绚丽多姿。街津山虽然不太高,但沿江而卧却别有一番风姿,奇美的巨石、起伏的山峦都那么富有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令人耳目一新,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街津山 摄影:孙玉民
三、完达山
完达山穿行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之中。《山海经》记载,大荒中有座山是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后来,人们把这座山称为完达山。“完达”为满语,意为“梯”,有攀登高峰之意,这座具有神话色彩的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沼泽化的平原,面积4.25平方千米,即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平方千米,亦称穆梭,兴凯平原,完达山亦称“王达岭”。其动植物非常丰富,有东北虎、黑熊、狼、豹、鹿、狍子等。
完达山脉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长白山脉最北端。主脉那丹哈达岭,古老花岗岩山体。东北、西南走向,西北起饶力河,东倚乌苏里江南接锅盔山,主峰神顶山海拔823.9米。
四、《乌苏里船歌》
著名的《乌苏里船歌》,载着一个民族飞遍了祖国大地,飞遍了全球又响彻在宇宙空间。然而,谁能想到,歌中唱的乌苏里江,让人们想到《乌苏里船歌》是在乌苏里江诞生。其实,这首歌是在黑龙江畔的街津口诞生的。街津口有一位赫哲族渔民叫吴连贵,他吹箫吹出一首曲子,叫《想情郎》,这是他在捕鱼间隙琢磨出来的。群众都很喜欢听,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郭颂一行来赫哲乡街津口采风,收集到了这首曲子,感觉很好听,就与其他两位作曲家一起在这个曲调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在改编过程中,他们在“白露”时节跟随乌苏里江捕大马哈鱼的赫哲渔船去体验生活,在渔滩为渔民演唱,回到街津口后又给村民试唱。最后唱出了省,唱出了国家,唱到了世界。
五、赫哲族乌日贡大会
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与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的形式与内容比较相似。乌日贡大会是从1985年兴起的集歌舞与体育的赫哲民间盛会,这个盛会具有独特的民间风情,是政府组织的每三年一次的群众性活动,每年5月15举行,这也是赫哲族人欢乐的节日。
乌日贡大会 摄影:孙玉民
六、狗拉雪橇(拖日乞)
如今,狗拉雪橇已在各地旅游区很普遍,但对早年的赫哲族人来说这是生活中最实用又不可没有的一大传家宝。狗拉雪橇在早年的赫哲族的交通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在赫哲族人心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它帮助赫哲族人度过了漫长的历史时代。
七、鱼中之皇、赫哲族人的图腾——鳇鱼
此鱼因早年是进贡给皇帝的而得名鳇鱼,赫哲语名为“阿真”,鳇鱼不仅是黑龙江中最大型的鱼类,而且它全身都是宝,相当昂贵,是黑龙江中最好吃的一种鱼。它体形奇美,像个战斗机,被赫哲族人奉为“鳇鱼图腾”。据说最重的鳇鱼有1500多千克,有人看见浮起水面像小山一样大,脊背已长青苔,在北岸深町上,无人接近。街津口有史以来捕到的最大鳇鱼是550千克重,5米多长,装在解放牌大卡车上还露出鱼尾。因为此鱼不仅大且特别昂贵,赫哲族渔民以得到此鱼而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
赫哲少女与鳇鱼 摄影:孙玉民
八、大马哈鱼(鲑鱼)
大马哈鱼是回游性鱼类,它是江里生、海里长、江里死的特殊鱼种。这种鱼只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有,每到秋季“白露”时节,大马哈鱼便从东海溯江云集而上,日夜兼程。乌苏里江最密集,黑龙江其次,而游到松花江就所剩无几了,因为松花江是大马哈鱼的最后一站,最后游到哪里,哪里就是它此生的归宿。
大马哈鱼即有海味也有江中淡水鱼味,味道鲜美独特,是赫哲族人喜爱吃的一种鱼,此鱼是季节性鱼类,数量较多,赫哲妇女每年都将大马哈鱼剖成批子,晾成鱼干,以备长期食用。
赫哲渔民每到“白露”便很隆重地把吃的和用的装上渔船,顺黑龙江口而下到千里之外的乌苏里江捕大马哈鱼。这个习惯是从古至今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捕鲑盛会。1~2个月后就满载而归。
九、三江名鱼“三花五罗”
“三花五罗”是黑龙江、松花江及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名贵鱼种,颇负盛名,“三花”,即:鳌花、鳊花、鲫花;“五罗”即:哲罗、发罗、同罗、雅罗、胡罗。
鳌花,学名鳜鱼,位居“三花”之首,是赫哲族地区三江特产。赫哲语“鳌查克”,肉质细白鲜嫩,味道鲜美适口,鱼肉中无骨刺,很受人们喜欢,是赫哲族人招待上宾之稀有鱼类,红焖、清炖、煎炸均清香爽口。这是因为黑龙江水质清澈甘洌,无污染而生长的结果。鳌花鱼体侧扁,背部隆起,头呈三角形,尾呈扇圆形,是一种细鳞鱼,其身为黄绿色泽、格调淡淡的暗花,是那么光鲜和美丽。
鳊花,学名长春鳊。赫哲语叫“平城”,最大个体有1千克左右。肌肉中含脂肪10%~13%,肉嫩味美,煎食最佳。鳊花鱼产量高,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中产量与数量较高的一种鱼。它眼大头小,上颌稍比下颌长,其身腹部呈银灰色,背部为青颜色,鳍系灰白色,赫哲族人戏称其为:“白盔银甲穿青袍,天使下凡戏水中”,难怪它生得那么美丽、干净、招人欢喜。
鲫花,赫哲语为“吐未克”,学名为花鲷。鲫花鱼嘴是圆形,唇薄,双眼略微突出,一对美丽的口角须垂在两旁,背部银灰色,背鳍和尾鳍散有淡淡的黑色斑点,看上去很优雅,号称淡水鱼中的“美人”。如果谁遇到高兴事时得意忘形,人们就会立刻讥笑其:“看把你美得像个鲫瓜子(鲫瓜子,是人们对其的俗称)!”
哲罗,赫哲语“萨克那”,是冷水鱼中较大型肉食鱼,又是淡水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它嘴长而尖,牙齿略锐,冬季不停食,一般体长1米左右,个体大者二三十千克,背部呈青褐色,腹部银白,体长而厚略呈圆筒状,一般像哲罗这种冷水鱼,肉均鲜嫩,其味比热带鱼和海鱼以及江河明水时期鱼类更为鲜美,赫哲人最喜欢用它包饺子、汆丸子、烩鱼片等,又因其皮厚,早年赫哲族人习惯用它做套裤或靰鞡。
哲罗一般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到深水处然后游至岸边浅水捕食其他鱼类及贝类。它在一年中几乎不停索食,但在夏季水温升高时,进食甚少。
发罗,赫哲语为“括涕”,学名三角鲂,其体形与鳊花相似,比其略宽,呈菱形,最大个6千克左右,其味美脂多,宜煎、炖,又可做汤。
铜罗,赫哲语称“突博罗”,学名唇鲷。在赫哲族谚语中曾有这样形容:“鲤鱼头,鲶鱼尾,鲫鱼肚子,虫虫嘴”,这是因为它嘴长、唇厚、腹圆等特点。铜罗鱼,鳍灰腹白,鳞片在水中显得白显透黑,闪闪发光,也被人们誉为水中“仙子”。
雅罗,学名华子鱼。赫哲语称“雅力洪”,这种鱼体重一般为60克,因其繁殖快,喜群游,一年四季均易捕获,这种鱼系小型鱼类,雄鱼在生殖期的季节通体显紫青色,背鳍呈红色,边缘呈黑色。
胡罗,赫哲语称“无福”,是小型鱼类,数量较少,味道鲜美。
十、赫哲族“铃铛网”
赫哲族的铃铛网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同江街津口,其整体结构是,将细眼网障子用间隔相应的木杆从沿边最浅的地方,垂直向里(约20多米)江口方向破冰插入水底,当冰下贴边向上游的鱼(居多的是狗鱼)遇到这堵网障子时,就习惯地顺着网往里游,当鱼儿游到网障子的尽头时就误进了葫芦形的网筒里,当鱼进入网筒口时,就会碰到通冰面上板房屋内的挂着的七根丝线,与此同时,这七根丝线就会触碰电源,于是电铃就响起来(有些人安装音乐盒),屋内的赫哲族渔民就迅速地拽线锁口,提网倒鱼。
铃铛网是赫哲族渔民发明的最独特的捕鱼方式,在冬季严寒中能在冰上温暖如春的网房里捕鱼,充分体现了赫哲族渔民勤劳、善良、智慧的优良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